古人的衣服那麼冗長,怎麼上廁所?

蔣鐸


非戰鬥人員請速速撤離,前方高能預警,好,倒計時10 1,許多著名的宮廷字畫中,我們常見到身穿長袍,身姿翩翩的美女子,可是人有三急,這麼長的衣服,要上廁所的時候怎麼辦呢?

其實,這種顧慮純粹是多餘的, 在古代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穿上華麗的衣裳, 農民平時幹活,穿的都是貼身的衣服, 怎麼舒服怎麼來, 再加上古人不穿內褲。

操作起來比現代人還方便, 而家裡稍微有點條件的人家。上廁所時就比較麻煩了, 需要自己用手託著長裙 。難度係數和現代人穿長裙上廁所差不多吧! 不同的是,假如家裡有下人, 還會有人幫忙託著 。不用自己操心,或是如廁前先把外衣脫了 ,解決完之後再穿上 。

對於社會地位更高的人來說, 如廁更衣更是盡顯身份尊貴。每蹲一次廁所, 就得換一套衣服 ,特別的秀。古人愛折騰的勁兒 ,可謂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可能蹲坑沒手機玩 ,總得找找其他的樂趣吧 !

據說古代有些皇帝還會用專門的絲綢擦屁屁,結果後來發現這些絲綢被宮女拿來洗乾淨,縫成了窗簾,烈日下風吹動窗簾,那是朕逝去的酸爽,這滋味才正宗!!!

話說回來,除了儀式上的差異,古代不同社會層次的人。 廁後用來清潔的工具,也有所不同 ,普通人用竹片樹葉! 爽!有錢人家用絲綢 !軟! 而土豪用玉石 !涼 !

為什麼說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不應該說手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各位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嘞?


愛問愛答


真是替古人操碎了心,都操到廁所裡了。人分男女貴賤,所以上廁所的問題也要分開解答。

先說賤民(平頭百姓),由於長年從事體力勞動,無論男女都很少穿長衣(因為幹活不方便),都是上身穿短衣,下身穿褲子,大小便時直接褪下褲子,動作跟現代男女沒什麼兩樣。

再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男子服飾是長衣,但裡面穿褲子,長衣都有腰帶,方便時解開腰帶,褪下褲子就可以;女子服飾下半身是褲子,外面罩裙子,也需要解開下半身的衣裳才能方便。

對男女而言,共同的問題是衣服比較長,要特別注意撩好了不要弄髒。當然,對那些家庭很富裕、又很講究的人,完全可以把外面的長衣脫下來再行動,避免不小心弄髒的問題。

最後是社會最頂層的皇室貴族,他們上廁所最講究,不但廁所造的衛生舒適,還需要傭人專門”服侍更衣“,上廁所前把長衣脫掉交給傭人,完事兒後再穿上,有的甚至上完廁所還要更換衣裳,高端大氣上檔次。

西晉著名富豪石崇家的私人廁所修得華美絕倫,內有絳色帳子、墊子、褥子,客人入內,還有美女列隊相迎,客人上過廁所,還有美女伺候換上新衣,軟硬件標準如同星級賓館,曾有一客人在石崇家如廁,以為誤闖入內室,趕緊道歉,石崇大笑說“此乃廁所也。”

古人稱大小便為”更衣“就是因為上流人物上廁所要脫掉或更換衣服,比如《三國志》曾記載“(孫)權起更衣,(魯)肅追於宇下”,意思就是說孫權去上廁所。

關於上廁所,古代有笑話一則。

話說西晉大將軍王敦被招為駙馬,頭一回使用公主廁所時,見廁所裡有漆盒盛著”幹棗“(用來塞鼻子防臭氣),便趁著大便時間全部吃光;完事後,侍婢端來一盤水和“澡豆”(相當於肥皂),王敦竟把“澡豆”倒在水裡,一飲而盡,惹得奴婢們笑話他是土老帽。

其實無論男女貴賤,美醜黑白,在排洩這個問題上都是一樣髒臭腥臊的。人吃五穀雜糧,就要排洩大小汙穢,再超凡脫俗的美女在這一點上也難免俗。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悟空越來越不正經了,居然邀請老麥回答這個關於“古人如何上廁所”的問題,你說讓頭條公認的“神棍”來回答這個問題,也真確實是羞羞啊。好吧,那就回答一下吧。

古人其實也是很講衛生的,所以,古人上廁所的地方,叫做“茅房”,茅房裡基本都是蹲坑,類似於現在的公共廁所。這茅房一般都搭建的比較簡單,差不多四處漏風啊,如果大冷天晚上出來蹲茅房,寒風刺骨的,屁股也受不了啊,於是後來就又發明了“廁桶”,就有些類似於現代的馬桶了,不過人家那個是可移動的,哈哈,晚上拉了早上倒茅房裡。

問題提到衣服冗長,如何上的問題,咋著也都得脫了褲子上,衣服長你不會用手抱著啊,實在想象不出如何抱著衣服,你去問問穿長裙子的姑娘們如何如廁,就知道了,嘿嘿。其實,老麥今天想說的是另一個問題,著古人上完廁所,如何擦屁股呢?諸位,想過沒有?

最早用來擦屁股的物件,是光滑的石頭,或者說叫做玉石更好一些,為什麼選擇用玉石呢,主要是這石頭溫潤如玉,放在那裡比較舒服,用完之後用水一衝洗,簡單快捷,每一次擦屁股就當是盤玉了,哈哈。

據史料記載,大清康熙帝時期,一位鄉野農夫在田間地頭方便完之後,和往常一樣,隨手拿了一塊石頭就往屁股上擦,這一擦立刻擦出了火花,一種涼爽溫潤的感覺,從屁股立刻傳導開來,禁不住就多擦了幾下——這是一塊上好的擦屁股的石頭。於是,老農就把石頭沖洗乾淨後,拿回了假,後來被人發現,居然是一塊上好的羊脂玉。於是,花大價錢買了來,再後來據說這塊玉輾轉到了康熙大帝手裡,康熙帝愛不釋手,天天都在把玩這塊玉,把玩一番後就會放到鼻子下面聞一番,是的,聞吸,聞吸……估計他老人家不知道這塊玉最早是幹啥的,見老頭聞的那麼傾心,估計也沒人敢提。據說,後來這塊玉被收藏在了臺灣故宮博物館,價值連城。

畢竟玉石擦屁股,不是那麼好找,於是民間還有一種擦屁股的物件,叫做“廁籌”,其實就是竹片,每次用竹片擦來擦去,擦來擦去,擦完後再洗,洗完後再擦。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有疑問,造紙術早就發明了,為什麼不被用於擦屁股呢?因為在古人看來,紙張是用來抄寫聖人書,聖人訓的,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用紙去擦屁股那是對聖人的侮辱,所以寧願不擦屁股,也不能玷汙聖人。

當然上面說的大多是老百姓擦屁股的方法,基於貴族而言,布匹、綢緞、皮革等等都會被用來擦屁股,以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而在古時候的國外,鮭魚片、蟬翼等都被用來擦屁股,更為粗獷的是麻繩、棍子也都被長期應用於擦屁股產業(麻繩啊,蹭來蹭去,蹭來蹭去,也,想想都那個……)。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首發今日頭條,如需 轉載請聯繫老麥。敬請關注:老麥說說,與老麥一起去探尋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麥說說


古人的衣服冗長,怎麼上廁所?問題千千萬,這都問到廁所裡去了!好吧,看到這個問題,峰子哥突然覺得,悟空越來越實在了。


現代人上廁所,一般分兩步走:解褲子,蹲下。

古代人上廁所,一般分三步走:撩袍子,解褲子,蹲下。


不過,對古人來說,解褲子一步有時可以省略——古人的長袍馬褂裡面,大多是開襠褲。



褲子,最早發源於遊牧民族。換言之,最早褲子是由遊牧民族穿的。遊牧民族又叫馬背民族,他們天天騎在馬背上飛奔,穿長袍寬袖拖沓不便(也有一些簡袍窄袖的,比如蒙古兵)。


他們騎馬射箭,行動敏捷,下半身(特別是胯部周圍)經常要和馬背馬鞍產生摩擦,如果裡面不穿個褲子,久之磨壞了怎麼辦?



古代農耕民族地區(多指漢人),一般冠服是“上衣下裳”,這裡注意“裳”不是褲子,更像是一個外罩的圍裙。圍裙裡面穿的是脛衣(如同褲腿套),後來逐漸演變成的“絝”,就如同開襠褲。


戰國時期,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移風易俗,改變趙人的寬衣長袍,主張學習胡人的短衣窄褲和射箭技術,這樣人行動起來就方便快捷很多,將士們在戰場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也大大提高。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穿褲裝,隨後穿衣風格就劃分成了幾撥人。


1、短衣褲裝




這一撥人,是指需要下田幹活的勞動人民,或者馬背上打仗的將士,穿褲子明顯更有利於勞作戰鬥。上身短衣下身褲子,多是勞動人民或武士階層的裝束。


需要常年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階層,以及經常要打仗的士兵,一般都是上身穿短衣,下身穿褲子,上廁所時直接退下褲子,動作跟現代人沒什麼兩樣。


2、長袍馬褂



穿長袍馬褂的人,多是古代中上層人士,講究長袍冠服威儀,以及跟隨冠服而來的一系列禮儀。袍子裡面穿的不是蒙檔褲,而是脛衣或絝(開檔的)。不過後來有人在面加穿一條褲子(如同打底褲),當然也有些人不加。


長袍冠帶是古代上層人士標配,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就是以穿長袍為榮。他們上廁所時:撩開袍子,蹲下解手(開檔的),或者褪下褲子解手(加了褲子的)。就是要十分注意撩好這長袍裙,弄髒就不好了。


3、頂級冠服



頂級冠服是古代社會最頂層的皇室貴族的裝束,對於這些生活富裕又很講究的貴族們,他們上廁所都帶著“儀式感”。


貴族家的廁所,不僅建造的富麗堂皇,還有薰香除臭,以及有專門傭人負責“服侍更衣”。上廁所前由傭人伺候脫下長袍,完畢之後再穿上。有些人上完廁所,還要更換一件新衣裳,所以古時候說“更衣”有時有換衣或睡覺之意,有時也有點“如廁”的意思。



不過歷代也不是完全都這樣,以上說的只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比如唐朝時,民風比較開放,上層人既有穿長袍的,也有穿褲裝的。


一般情況下,唐朝人在正規場合(比如朝議、典禮、祭祀等)穿長袍,私下休閒時則流行,簡便的褲裝胡服,甚至曾一度成為唐朝上流層(尤其貴族女人)追捧的時尚,幾乎蔚然成風。


關於古人上廁所,我說個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西晉時有一個人叫石祟,他家的廁所建造的富麗堂皇,廁所裡配套齊全:有絳色帳子、墊子、褥子,客人入內,還有美女伺候列隊相迎。客人上過廁所,由美女伺候換上新衣。這簡直是“廁所服務一條龍”啊。


曾經就有一個客人在石祟家,誤闖入了廁所,他以為闖入了主人家內室,連忙神色慌張道歉,石祟大笑道:“這是我家廁所啊!”


另一個故事。



西晉大將軍王敦被皇帝招為駙馬,頭一回到公主家上廁所,見廁所裡有幾盒“幹棗”(其實是用作塞鼻子怕聞臭的),這哥們趁著大便時間吃了個精光。


完事後,侍婢端來一盤“澡豆”(如同肥皂),這哥們倒好竟將“澡豆”倒水裡一飲而盡,奴婢們一看笑炸了,紛紛悶笑哪來的“土老帽”....


OMG!不就上個廁所嗎?搞得這麼講究!


【撰文:峰子哥;點關注更多趣歷史!】


峰子奇觀


出恭分兩步走,撩上衣,解褲子。但是對古人來說,後面一步常常可以省略——古人的長袍馬褂裡面,大多是開襠褲。

褲子這種東西,最早是遊牧民族穿的,你想天天在馬背上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要是不穿個褲子,那還不得斷子絕孫嗎?但是農耕民族的漢人就不用,都是上衣下裳,裳不是褲子,更像是個外罩的圍裙,裡面穿的脛衣像是褲腿套,後來發展成的絝有點像開襠褲。雖然後來趙武文王學習胡服騎射,但在隨後依據身份穿衣服成了兩撥。

一種是要下田幹活或者馬背上打仗的,穿褲子明顯更有利於勞作戰鬥,因此上身短衣下身褲子,一看就是勞動人民或武士階層。

另一種呢就是長袍馬褂的上層人士,講究跟隨衣服而來的一系列禮儀。袍子裡面穿的都不是蒙檔褲,而是脛衣或絝。所以上廁所嗎,也沒你想象中那麼麻煩。



隱語


比起古人,我們幸福多了……

我們上廁所的地方,在古代時稱為茅房,也是蹲著上廁所。但是寒風吹,那個難受啊,於是又發明了移動式的“廁桶”。



平民老百姓上廁所,跟現在沒區別,該怎樣還是怎樣,長久從事勞動工作,沒那麼多囉嗦的講究。

但是地位高一點的人講究,有身份有地位,會有長衣,解開腰帶或者裙子,跟老百姓上廁所一樣。

最大差別的是榮華富貴人家,衣著冗長,上個廁所也有一個詞語,叫更衣,也就是上個廁所要脫衣服,甚至還會換衣服。



南朝有一個有錢人家,廁所修得那叫一個富麗堂皇,還有十多個婢女侯在門口,又是拿著新衣服,又是拿著帶香的東西,家中來的客人,沒人好意思去。倒是一位將軍到來時,絲毫不客氣,舒舒服服享受著。

還有一個笑話,一位武將被招為公主的夫婿,在大婚時難免情急,會上廁所。等他上完廁所時,把廁所旁的幹棗吃了,還把外面侍女準備的水喝了。原來,幹棗是塞鼻子,水是香皂水,用來洗手。

可見,不同階層的人上廁所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無論怎樣,那種爽感是眾生平等。

至於廁所的用具,我們現在用紙,那叫一個舒服。古時候可沒有紙給你用,統統用竹片,或者石頭,或者樹葉,或者……蔡倫發明紙後,也是老規矩。隨著造紙術的技術提高,開始有了粗紙。有錢人家,用絲綢,那叫一個舒服,甚至用玉石擦屁股,夠豪滴!





據說法國皇家用繩子,一根粗繩放兩腿之間來來回回,完事……而且這根繩子純屬公用,君主用,皇后用,大臣用……幾經波折,還在用,除非斷裂。

現在的我們,別提多麼幸福啊……


三叔小記


與其討論古人的衣服那麼長,怎麼上廁所,還不如談論一點實際的,現代人穿漢服怎麼上廁所。

2012年,唐國強在一檔節目上,就分享過這個感想:

拍戲時,穿這種衣服最怕上廁所,很不方便。要是家裡有個庭院,穿著散散步還是不錯的。漢服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展示還是可以的,要推廣起來太難了。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演進,它不是說整個服裝往後退,而是服從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現代人的審美。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更希望實際一點兒。

好吧,作為一個現代化的人,相對於西服褲、牛仔衣褲,穿古裝上廁所確實是有些麻煩,但是並不絕對,一件事情做多了以後,也就不覺得麻煩了。

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cos過《秦時明月》裡的衛莊,具體造型見下圖——
穿這樣的衣服,上廁所確實是挺艱難的,起碼要比平時穿休閒褲,難上很多倍。

但是這個是動漫造型,在古代,估計也就王侯將相喜歡穿這種看起來很高檔的衣服,一般的農民,還是喜歡穿樸素一點的。

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就是古代普通讀書人,穿衣服的典型,長衫。

既然題主提了這個問題,我還是給大家科普一下,古代一些比較經典的衣服,應該怎麼上廁所吧。

一、短打


又稱短褐、豎褐,是古代窮苦人家穿的衣服,這裡的“短”不是長短的意思,是讀作“豎”,就是指通裁的上衣。

男人一般都是上身穿著短褐,下身穿著長褲,女人或穿長褲或穿長裙。古代農婦應該都是穿長褲。

穿這種衣服上廁所,是把衣服掀到腰間,然後把褲子往下脫,裙子則是往上掀,然後就可以上廁所了。

二、長衫


就像孔乙己穿的那樣,是古代一種日常穿的衣服。

長衫其實就像是裹在身上的衣服,中間用腰帶定住。

其實下身還是穿褲子的,或者是穿開襠褲(別笑),長衫一般為男子所穿,上廁所的時候,解開腰帶,把衣服敞開,把褲子脫掉,然後上廁所。大便的話,需要把長衫掀到腰間,相信你們都有大冬天穿著長衣服上廁所的經驗。

三、直身


其實跟長衫差不多,只不過這是明代宮廷服飾,與道袍、直裰差不多,區別在於直身的擺子是擺在外面的,道袍的擺子是擺在裡面的,而直裰則沒有擺子。

這種衣服上廁所就更簡單了,脫褲子。

四、深衣


深衣也稱曲裾,是把上衣和下裳連起來,分開裁但是又上下縫合,其實是根據不同身材的人量身定做,有點類似長衫,上廁所方式也差不多。

女子的深衣下面則是裙子,可以把它理解為連衣裙。

五、玄端


或者稱元端,是古代的禮服,先秦時代的上衣。一般是男子進行冠禮、結婚的時候穿。

玄端為上衣下裳制,玄衣用布十五升,每幅布都是正方形,端直方正,故稱端。又因玄端服無章彩紋飾,也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內涵,因此稱之為"玄端"。

這種衣服上廁所,是把上衣脫掉掛起來,下裳扎到腰間,然後或站或蹲那就隨便了。

六、襦裙


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是古代女子裝束,上身穿短衣,下身束裙子。這種服飾直到明朝末年,一直是古代普通女子長穿的服飾。

其實和今天的女人上衣下裙也差不多,只不過稍微繁雜了一些。

穿這種衣服上廁所,就是直接把裙子掀起來,很方便。

七、廣袖


其實是古代寬大袖子衣服的統稱,就是那種感覺袖子裡能藏無數東西的衣服。

穿這種衣服上廁所,需要把袖子裹在胳膊上,或者是把袖子窩起來,不要讓它碰到地面,剩下的再參考上面的一些通用如廁方法。

八、冕服


又叫祭服,也是一種禮服,是古代帝王以及王侯將相等大官,舉行重大儀式(比如祭祀)的時候穿的衣服。

這種衣服上廁所,倒是挺不方便的,集結了各種衣服的長處。比如長袖的袖子、玄端的上衣下裳等。

不過那些皇帝大臣啥的上廁所,好像有他們自己的方法,應該是和玄端的方式差不多。


說了這麼多,搞得我也想上廁所了,還是現代的衣服好啊,最起碼上廁所就挺方便的。

當然,古代的很多服飾還是挺好看的,我還是挺支持復興漢服的。


魏青衣


古人,也只有貴族才穿長衫長裙。一般黔首庶民,都是短打扮。

貴族上廁所前,需要在一間單獨隔離出來的房間更換衣服,一是方便蹲坑,二是換下華麗的衣服,避免被沾染了氣味。三是有特殊物品塞鼻孔比如大棗(可不是吃的)。四是手紙有區別,皇帝是絲綢,貴族富裕的用布,一般人用竹籌(刮屁股)。宋代以後才用草紙。最後,結束之後先要洗手擦乾,薰香,再換原來的衣服回去。


四川達州


並不是所有古人的衣服都很繁瑣冗長,一般達官貴人家的有錢做綢緞衣服,比較複雜,但是上廁所都有丫鬟小廝伺候。而普通老百姓家通常男的要下地幹活,女的在家燒飯織布做家務,都不會穿拖拖拉拉的衣服。所以也不影響上廁所。古代老百姓是穿不起綢緞的,都是穿粗布麻布的,很多都打補丁穿。


風兒追不上


古代達官貴人衣著華麗冗長,內急時更衣如廁。

窮人出苦力,一身短打,內急時去茅房,速戰速決,和現代人沒有本質的區別,區別最大的是達官貴人為什麼叫“更衣如廁”?

達官貴人衣著冗長,這是身份的象徵,上個廁所也要搞出個名堂:更衣,其實就是把冗長的外罩脫掉,乾淨利索的蹲坑,說起來方便的時侯,窮人富人一個樣,出了廁所,穿上外罩,又分出三六九等了。

人哪,有錢有勢就任性,沒錢沒勢就隨性,一切隨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