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瓷瓶是小口、大腹、體長的容器,也是瓷器中最大的類別,歷代皆有燒製。隋唐時有雙龍柄或雙腹並聯的傳瓶,五代時江浙一帶流行多角瓶,兩宋時的玉壺春瓶和梅瓶兼具藝術及實用價值。元以後,瓶的實用價值退化,逐步演變成純裝飾瓷,其中以清代式樣最為豐富。

雙聯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製坯時將兩個瓶體合在一起,共用一個內膛,又叫“合歡瓶”,具有和合吉祥的寓意。唐代流行雙魚形合歡瓶,器型為雙魚腹部對合,魚口為瓶口,魚的雙脊即為雙系,有小孔可以穿繩。宋代合歡瓶很少。清代乾隆年間流行雙聯瓶,有許多不同的式樣。常見的式樣是兩器腹從口部至圈足連在一起。以粉彩、琺琅彩製品為最佳。

琮式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始見於南宋,是仿玉琮並加以變化而燒製的瓶式。圓口,方身,直腹,圈足。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橫豎線紋為裝飾,口與足大小相若,器身四面還有八卦紋。清代官窯也大量燒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爐鈞釉、仿鈞釉、仿官釉、仿哥窯釉等品種。

蒜頭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仿青銅蒜頭壺而制,口部似蒜頭,長頸,鼓腹,圈足,為宋代瓶式之一。明嘉靖蒜頭瓶肩部有堆塑蟠螭裝飾;明成化蒜頭瓶僅口部作花瓣狀;明正德蒜頭瓶在瓶腹上設出戟;明萬曆朝蒜頭瓶趨於簡化,口部已無蒜頭;清代蒜頭瓶輕盈秀美。

壁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又稱“掛瓶”或“轎瓶”,專為懸於壁上或掛於轎中而設計的一種瓶式,流行於明清時期。清代壁瓶的式樣多為常見花瓶之半,靠壁一面平坦有穿孔,可繫繩懸掛。乾隆皇帝偏好壁瓶,在三希堂的東板牆上掛有十四隻。

梅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小口外卷,短頸,寬肩,圓身,至脛稍細,平底,足微撇,因瓶口小僅能插入梅花枝而叫“梅瓶”。宋時北方梅瓶豐肩,形體修長,脛部瘦削,秀麗挺拔;南方梅瓶肩較溜,略顯矮胖。明代梅瓶短頸中部微束,豐肩,腹以下漸收斂,給人敦厚穩重之感;清代梅瓶口部增大,肩部也加寬且常有附加裝飾,用於陳設。

弦紋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宋代瓶式,其特點是瓶體上有數週凸起的線紋,為盤口直徑,腹圓鼓,圈足,頸部腹部有弦紋。清代仿品腹扁闊,圈足外撇,頸至肩部有凸起的三組弦紋。

四方倭角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明宣德年間首創的一種瓶式,僅有青花器。唇口,直徑,雙獸耳,方腹折角呈八稜錘狀,深圈足外撇。清代雍正官窯青花四方倭角瓶尺寸較大,製作精細。

寶月瓶

亦稱“抱月瓶”,小口,直徑。頸側雙耳,以瓶腹似圓月,故名。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窯常見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亦有仿製,多為青花製品。

葫蘆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葫蘆瓶是南宋龍泉窯所創瓶式,瓶體似葫蘆,故名。元代時期有八方葫蘆瓶、上圓下方葫蘆瓶及扁腹葫蘆瓶等各種式樣。到明清兩代,葫蘆瓶大量燒造,器型有方形、圓形、上圓下方及多稜形等。

橄欖瓶

撇口,短頸,腹部微豐,肩、頸部內收,口、底大小相若,形如橄欖,故名。

棒槌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清康熙朝民窯所創瓶式,因瓶體似木棒槌,故名。棒槌瓶口部有一道凸邊,頸較長,聳肩,身如截筒。

玉壺春瓶

五花八門,瓷器中的觀賞佳器瓷瓶之種類大全(一)!

因詩句“玉壺先春”而得名,基本造型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成,撇口,細頸,削肩,碩腹,圈足,線條優美柔和。北宋時期為裝酒的實用器,後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設器;元代承襲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體形瘦長;明代器身有粗壯的趨勢,圓腹漸趨豐碩,瓶頸加長,重心下移,以青花品種最為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