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最容易忽視的一件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膾炙人口的詩句卻帶給人灰色的哀思。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節日––清明節。不僅是對先人的遙祭,對逝者的哀思,也是對後人的孝道的再教育。但是現在好像年青人越來越淡忘這個節日的屬性,而是把它變成了購物狂歡節,旅遊黃金假,祭祀成了老年人的專利。何其悲哉!

年青人應該在清明節陪伴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去祭祀。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感受血濃於水的愛,才知道什麼叫愛的深沉。逝者已逝,祭祀換醒的是一顆孝道的心,是對生人的再教育。一個具備孝心的人,人生之路就不會走偏;一個具備孝心的人,對人就會包容。一個具備孝心的人,做事就會有擔當。人人有孝心,老人之福,社會之福。

中華民族以孝道治家。“孝”字上“老”而下“子”,對待老人長輩要尊重,發自內心的尊重,不要因為對方跟不上潮流,不會使用先進的科技產品而言語輕視。在他們的那個年代哪個不是吃苦奮鬥過來的,養活一家人非常不容易,省吃儉用,勤勞節儉是他們的習慣。他們吃過的苦不是當下年輕人能夠承受的或者大多數年輕人不能承受更為準確。對長輩所經歷的我們年輕人應有起碼得敬重。做個懂禮孝順的年輕人,讓自己家的長輩老人欣慰,讓社會上的老人讚美。

這個清明節,年青人你會陪著老人去祭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