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詩人 杜牧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杜牧博學多才,無論從文學、政治,還是軍事方面,他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深諳孫子兵法,寫過13篇《孫子》註解,他的軍事主張曾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在戰爭中大獲成功。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杜牧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刺史、吏部員外郎等職,史書記載他:瀟灑倜儻,為人豪邁不拘小節。加之他才高氣傲,這與當時的封建官場理念不合,因而常常遭遇排擠,他的仕途並不順暢。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史書記載,《清明》詩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時的作品。安史之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出現了“荒草千里”的蕭條景象。詩中的“路上行人慾斷魂”,並非由於天陰下雨,而是反映了北方農村農耕荒蕪的現象。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當時杜牧正值壯年(40歲左右),為人剛直、情致豪邁、敢於指陳利弊的他懷才不遇,貶官外放。

那年清明,他經過金陵杏花村,在細雨濛濛的清明節,想買一杯酒吃,卻不見一個人影可以問路,幸遇牧童向他指引賣酒的村落。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這首詩不僅寫出了詩人當時的寂寥情懷,同時也寫出了晚唐北方農村苦難遭遇的生活縮影。

人生仕途的不順,自身處境的堪憂,清明時節的蕭條,激起了他對家國天下的憂愁,寫下了此詩。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杜牧46歲時在京任職,因俸祿低微難以養家,遂請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未被批准。

47歲,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奏,終於應允。

「清明節」世人都在祭奠他

也有人認為,杜牧請求外放並非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朝政。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

大中六年(852年)冬天,49歲的杜牧走完了他悽苦而又豪邁的一生,他幾起幾落的人生道路戛然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