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孔子早八百年的聖人,百戰百勝的婦好,他的團隊為何如此亮眼?

商代中期有一個興盛的時代,被人們稱為“武丁中興”,這個時代之所以被人們關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是扭轉了當時衰落的局面而轉向強盛的。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大部分王朝在中期都是逐漸走下坡路的,而在一個王朝的中期國力由弱轉強的例子卻不多見,而在商代出現這樣的局面,不能不說與當時執政的君主武丁,有著緊密的關係,武丁為人通達精幹,是一個擅長治理國家的開明君主,這其中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他的用人策略,可以說,正是武丁的知人善任,成就了“武丁中興”的豐功偉績。

一、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組建管理團隊,讓武丁如虎添翼

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僅僅憑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肯定是難以完成大業的,想要在治理上達到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境界,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施政團隊,對國君進行輔佐才可以。那麼如何選拔人才,組建這樣的團隊,就成了一國之君必須面對的問題,當然這也是武丁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比孔子早八百年的聖人,百戰百勝的婦好,他的團隊為何如此亮眼?

武丁的老師甘盤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干將,而且從武丁少年時代起,就一直教導和輔佐他,在武丁繼位後,甘盤確實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僅憑他們君臣二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治理好一個國家,一個英明的君主下面,必須有一支執行力和管理能力都很優秀的團隊才可以,所以組建團隊成了武丁的頭等大事。

其實武丁年輕的的時候,曾經隱居在民間,體察百姓的疾苦,那個時候武丁就發現了一個難得的人才:傅說。如果不是遇到了武丁這位 “伯樂”,身為奴隸的傅說,恐怕是要一輩子埋沒在民間了。

雖然身為“太子”,但是武丁卻隱姓埋名,一點都不擺架子地在民間暗訪。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遇到了在做苦力的傅說,兩人傾心交談,一見如故,這個不起眼的奴隸,的確讓博學廣聞的武丁感到相見恨晚。傅說不僅發明了讓人驚歎的版築法來有效地治理洪水,更是能把治國的道理說得條理分明,切合要害,實幹實用,確實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比那些脫離實際,只知道在朝堂上拍馬屁的現任內閣強太多了,真是一位難得的丞相之才。可以說這位未來的帝王對傅說“一見傾心”了,雖然傅說的身份卑賤,但武丁不在乎,因為在他心裡,地位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才幹,若要得到優秀的人才,就需要不拘一格。

比孔子早八百年的聖人,百戰百勝的婦好,他的團隊為何如此亮眼?

當然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武丁的眼光是準確的。傅說不僅個人能力超強,而且在後來協助武丁組建了以武丁為核心的政權管理十人組合,傅說帶領著十人團隊,不僅協助武丁開創了盛世的局面,而且寫下了著名的《說命》三篇,留下了“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至理名言。在古代,傅說是最早被冠以“聖人”稱號的人,比後世人們熟悉的孔夫子早了800多年。

可以說如果沒有武丁這個“伯樂”發現傅說這匹“千里馬”,那麼傅說再能幹也只能埋沒在荒野之間,如果沒有傅說這樣的能臣輔佐,武丁再有宏圖大略也難以實施和施展,這一對君臣堪稱合作的典範,互相成就的楷模。

二、工作方式不拘形式,唯才是舉,讓國力逐步強盛

如果說在選拔人才方面,武丁有著敏銳獨到的眼光,那麼在管理人才的工作方式上,武丁又可謂審時度勢,不拘形式,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武丁時期,才出現了唯才是舉,人盡其用的景象,從而使國力逐步走上了強盛之路。

比孔子早八百年的聖人,百戰百勝的婦好,他的團隊為何如此亮眼?

先接上文說說傅說的入朝,因為傅說是奴隸出身,即便再有才幹,以如此卑賤的身份入朝,又怎能得到百官的認同?但是頗有城府的武丁有辦法,在繼位的前三年裡,武丁以為父守喪的名義,他把日常政務的管理,全權下放給了“太宰”,然後自己舒舒服服地當上了甩手掌櫃,過上了每天除了給亡父守靈,就是喝茶旁聽政府工作報告的悠閒日子,更重要的是,不過朝堂上發生什麼大事,太宰做了怎樣的處理,他都一言不發,毫不干涉。

可你要真的以為他是在享受生活,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他只是在利用這段時間觀察著朝局,體會著每一位大臣的特長和辦事能力,並且思忖著,自己應當怎樣著手去接管國家的政務,要怎樣去收拾逐步衰微的政局。當然做好這些事情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他極為欣賞的人才傅說推上當權的位置。

比孔子早八百年的聖人,百戰百勝的婦好,他的團隊為何如此亮眼?

在隱忍並做了充分準備的三年後,武丁終於準備親政了,於是某天早上,一直不動聲色的武丁,突然向群臣宣佈:“昨天晚上神仙給我託夢,向我推薦了一位曠世的賢臣,這可是上天對我們的昭示,我們一定得遵從”。這下好了,傅說入朝的問題被輕鬆化解了。要知道,商人最敬鬼神,平時就算是出個門,都得找個龜甲問問天意,占卜一下吉凶,更何況這回上天的神明乾脆直接給大王降下了旨意,就算是那些原本在朝堂上明爭暗鬥的大臣們再不樂意,再嫌棄傅說的奴隸身份,但是畢竟這是神明給陛下的昭示,誰又敢挑戰上天的權威?只有乖乖服從安排的份兒了。武丁可以說是運用了心理戰術,一招制勝,想不到三千多年前的商王,竟然也會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實在是讓人佩服他的才能和創意。

比孔子早八百年的聖人,百戰百勝的婦好,他的團隊為何如此亮眼?

另外,還不得不提到武丁對自己婚姻的安排。在古代歷史中,帝王的婚姻要不就是完全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要不就是出於對美色的貪婪,可是在選擇皇后的問題上,武丁可謂是獨樹一幟的,除了考慮政治聯姻的因素外,武丁特別重視皇后的真才實幹,也就是說,不是女中豪傑入不了他的法眼,這在歷代帝王中,還真是少有而特殊得很,不過事實證明,武丁的這種婚姻觀念,確實給他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他的第一位王后婦妌,是當時最優秀的農業專家,武丁之所以會重禮求娶她,就是看中了她種地的本領,並且在婚後,讓婦妌擔任了類似大司農的職務,大大推動當時的農業發展。婦妌去世後,他續娶的第二位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將軍婦好,這位千古難尋的奇女子,一生戎馬,戰無不勝,不僅為武丁開疆擴土,並且“戰鬼方,斬白首”,讓當時的商朝成為了世界上少有的軍事強國,傲視四方,無人敢犯。

比孔子早八百年的聖人,百戰百勝的婦好,他的團隊為何如此亮眼?

我相信,武丁應當是中國歷史上最尊重女權的帝王之一,因為他對這兩位王后,是以君臣和治國夥伴的禮數來對待的。這兩位皇后都是真正的女諸侯,武丁不僅給她們封地,還允許她們獨立管理自己領地的事物。甲骨文上曾記載,婦妌給武丁的貢品甚至大大多於他的老師甘盤,說明王后的封地比老師的封地還要大,物產還要豐饒。

按說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武丁這麼沒有原則地“寵老婆”,應該是會遭到保守勢力大臣們的反對的,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武丁是很有主見的,我行我素,才不吃腐臣們阿諛奉承,讒言媚上的那一套!只要是有能力會辦事,有功於天下,管你的身份是貴族還奴隸,管你的性別是男人還是女人,有利於國家就被推崇,成績斐然就該褒獎。況且那時武丁的朝臣,是以傅說為首的“十賢士”為核心,應該是風氣正派,作風務實的,那些阿諛奉承的諂媚之風,估計也是沒有市場的。

比孔子早八百年的聖人,百戰百勝的婦好,他的團隊為何如此亮眼?

後世的人們都說,武丁之所以可以開創一箇中興的時代,是因為他的身後站著兩個非比尋常的人物:一個偉大的男人,就是“聖人”傅說,另一個非凡的女性就是女將軍婦好,是因為這兩個偉人的存在,才成就了一代英明的帝王武丁。但如果仔細品味,如果不是知人善任的武丁,以“伯樂”般的慧眼發現了他們這樣優秀的人才,並且力排眾議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恐怕再非凡的人物也會埋沒在茫茫的草莽之間,可見對於人才來說,除了自身的才華,被發現被重視,能夠擁有向世界展現自己的機會,也是同樣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