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有感

古來興亡多少事?愁煞幾多英雄。

秦王嬴政一統河山,自號始皇,幻想傳之萬世,以至無窮。無奈沙丘政變,趙高弄權,扶少子胡亥上位,公子扶蘇賜死,蒙恬吞藥而亡。胡亥暴虐不堪,天下百姓困苦。以致揭竿而起,二世而亡。始皇泉下有知,死不閉目。

讀《資治通鑑》有感

秦始皇(影視人物扮演)

旋即天下戰亂,楚漢相爭。鴻門一宴,叔父項伯相勸,楚霸王放虎歸山留後患,終至烏江自刎,天下歸漢!後人無限哀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讀《資治通鑑》有感

鴻門宴

漢興百年,武帝窮兵黷武,以致民生凋敝,國庫空虛。晚年追求長生,信奉方術之士,引發巫蠱之禍,太子出逃而死,天下根基動搖。幸而武帝及時悔悟,頒下《罪己詔》,調整國策,與民修養,漢室日強。

及至宣帝,承六世之基業,勵精圖治,四夷賓服,民生富庶,國勢日強,史稱“孝宣中興”。然而宣帝有“亂我家者,太子也”之言,明知而不改,以致太子即位,終將漢室江山陷於深淵之境地。實可嘆,可悲也!

讀《資治通鑑》有感

幸而天不亡漢,位面之子劉秀者,光武中興,再造漢庭。傳之百年後,漢室衰微,爆發黃巾起義,以致天下大亂。中平六年,董卓進京,皇帝一廢一立,天下運於股掌之中。各地豪傑不服,進而討伐董卓,擁兵自重,遂成漢末割據之態勢。

漢末,豪傑輩出,能者如袁紹兄弟、曹操、孫氏父子、劉表、劉備等。或依附於能者,或圖強以自立。二十年間,群雄兼併,愈演愈烈。官渡一戰,曹操以弱勝強,袁氏敗亡,進而奠定北方一統之根基。赤壁之戰,曹操攜百萬之眾,意在天下歸一。無奈曹操之驕兵,遇孫劉之謀士,火中敗亡,退回北方。終成三足鼎立之勢:北方曹操,西南劉備,東南孫權。

讀《資治通鑑》有感

三國鼎立形勢圖

嗟乎!一人之興亡,一事之成敗,關乎天下之安危,人主必三思而後行,若不如此,則身死國滅,豈不哀哉!如此類者,史書不乏之例,後人當以儆效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