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巨頭慘遭“除名”紛紛閉店 零售業如何打響自衛反擊戰?

百貨巨頭慘遭“除名”紛紛閉店 零售業如何打響自衛反擊戰?

外匯天眼APP訊 :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90萬例,這是一個可怖的數字。

在新增確診病例呈現指數級的增長之下,人們心中的不安和恐慌與日俱增,畢竟全球疫情之戰還在進行中。

百货巨头惨遭“除名”纷纷闭店 零售业如何打响自卫反击战?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統計數據

來源: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

然而,不少巨頭企業已經有些撐不住了。

百貨巨頭“苦不堪言”梅西百貨被踢出標普

在當地時間週三跌至歷史最低點之後,美國最大的百貨商店——梅西百貨被標普指數宣佈除名,此後加入其小型股指數,而它的位置被供暖和空調公司Carrier Globa取代。

而從年初以來,其股價已大跌70%,截止目前,梅西百貨的市值僅剩約13.72億美元,看起來實在是較為悽慘。

百货巨头惨遭“除名”纷纷闭店 零售业如何打响自卫反击战?

梅西百貨股價走勢圖

顯然,這一家以“感恩節大”聞名於世的美國連鎖百貨巨頭梅西百貨沒能從疫情風暴中體面存活下來,從此前關閉位於美國的所有775家商店,再到從本週開始將臨時解僱大約13萬名零售終端業務人員,且強制大部分員工休假...它的經營近況可謂是“壓力山大”。

“儘管這些舉措有助於改善情況,但依然不夠……將採取行動縮減員工人數至絕對最低,僅維持基本運營需求。”——梅西百貨

樂天百貨加速退出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海的另一邊,一家曾乘上風口的巨頭也在“苟延殘喘”,韓國樂天百貨再一次加快了其退出在華業務的腳步。

由於受相關行業和市場環境的影響,店鋪經營面臨的困境逐漸增加且無法逆轉,樂天百貨瀋陽店將於4月30日閉店。由此,樂天百貨在中國將僅剩成都環球中心店1家門店。

樂天百貨瀋陽店公告

百货巨头惨遭“除名”纷纷闭店 零售业如何打响自卫反击战?

眾所周知,近年來樂天百貨的日子並不好過,由於內部經營紛爭、分銷渠道戰略出現失誤,以及薩德事件引起的“潮”等消極因素,其整體經營狀態一直陷入低迷之谷。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樂天購物的虧損從前一年的4649.9億韓元擴大至8535.6億韓元;且合併營業利潤同比降28.3%,銷售額同比降1.1%,宣佈將進行重大業務重組。

“韓國樂天在中國的銷售額從2016年的11.39萬億韓元,縮水到2017年的2.63萬億韓元,累計損失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引發了韓國樂天自2005年海外擴張以來,首個年份的銷售總額下滑。”——朝 鮮日報

而疫情的突發或將再一次將其名為業績不佳的傷口再次血淋淋地掀了出來,除了在特殊時期繼續收縮業務線之外,別無他法。

顯而易見,受全球疫情爆發的影響之下,首當其衝的零售業依舊在風雨飄搖之中備受衝擊,各地呈現的都是同樣的傷痛。

零售業遭遇重創

眾所周知,零售業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私營部門僱主,提供了約5200萬個就業崗位。而在疫情之下,它們“共享”了同一份的傷痛,各大品牌和零售商紛紛暫避風頭,選擇關門或者縮短營業時間,而這一選擇所帶來的最直觀的結果便是由收入減少而帶來的盈利壓力。

百货巨头惨遭“除名”纷纷闭店 零售业如何打响自卫反击战?

“如果銷售擱置,那麼工資和福利、租金、貸款支付都是沉重的負擔。”——全美零售業聯合會首席執行官馬修·謝伊

Gap集團預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財季銷售額將損失約1億美元,且今年將在全球範圍內關閉約170家Gap品牌門店;

在截至2月29日的三個月內,耐克集團淨利潤大跌23%至8.47億美元,不及市場預期(9.48億美元);

安德瑪品牌第一財季的銷售額將減少5000萬至6000萬美元;而為了平衡開支,該公司正在考慮放棄其原定在紐約開設新旗艦店的計劃;

與此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對與旅遊及消費相關活動造成的沉重打擊,最新出爐的2月香港零售業銷貨數據也是令人心驚膽戰。

根據數據顯示,2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27億港元,同比下跌44%,跌幅破歷史紀錄,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跌幅最大,錄得同比下跌58.6%;服裝品類整體跌幅達到49.9%;且藥物及化妝品、百貨公司貨品等多個類別的跌幅均超過40%。目前2020年前兩個月,香港零售業銷貨量同比下跌33.9%。

此外,根據GlobalData數據,今年英國零售業預計比此前預期損失126億英鎊的消費收入。其中,服裝和鞋類將成為受影響最大的行業,預計同比下降20.6%。

一場由疫情引發的行業危機正在醞釀之中,零售業避之不及,在遭受多重損失之時,如何自救成了最關鍵的發展命題。

“如果你沒有穩健的財務基礎,你就根本不可能經受得住這場風暴。”——零售諮詢公司GlobalData Retail總經理桑德斯

如何“自救自強”?

首先,在行業還未從打擊中緩和過來之際,由國家牽頭的政策利好或將先行為其打了一針強心劑。

就拿我國來說,相對於海外各國對疫情的焦頭爛額,基於我國防疫方針執行有力,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其中,截止到3月底,百貨商場的復工率依舊達到95.8%,比2月底提升了35個百分點,銷售額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0%左右。但由於人們對疫情的謹慎心態,消費力量還未真正覺醒,市場銷售的觸底回升還需要政策的輔助刺激去加以激發。

“2020年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7.6%,出行類商品零售額下滑明顯;餐飲收入大幅下降43.1%;限額以上住宿業客房收入下降近50%。”—— 國家統計局

1. “紅包雨”來了?

消費券便也再“重出江湖”。

根據凱恩斯經濟理論,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對民間需求和國民經濟起到加倍的刺激作用,從而實現“乘數效應”。這便意味著:在疫情之下,用發放消費券這一方式來刺激消費進而拉動經濟活力這一出發點是合理的,可以作為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去加以採用。

百货巨头惨遭“除名”纷纷闭店 零售业如何打响自卫反击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