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父母怎麼說

聽父母怎麼說

曹德旺是中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沒有上過太多學,但卻讀過很多書。特別是經歷幾十年的磨爬滾打,積累了太多人生經驗。可以說,他不但是位有佛心的善者,也是位洞察社會和人生玄機的智者。 摘幾段他小時候的成長記憶,供朋友們一起分享品味。

1

母親常說:“天下沒有人會同情你的貧窮,也沒有人為你解決;要擺脫貧窮,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窮不可怕,最怕的是沒志氣。”“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這些話,打小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裡。

2

那時父親應是處在生活的逆境期:父親不會務農,家中沒有強勞力。在農村,沒有強勞動力的家庭是會被人瞧不起甚至受欺凌的。父親因而脾氣較大,時常發火。而我調皮搗蛋,使我成為父親的出氣筒----每遇有鄉親到家裡告狀,父親就會不問青紅皂白地用皮帶抽打我。有時不是我的錯,但也一樣要承受父親的鞭打。這時我就很委屈。每每在我委屈申訴,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父親的親生兒子時,母親總會一邊安撫我,一邊告誡我:“被爸爸打,哭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要和你爸爸頂嘴,也別還手或逃跑。即使你是被冤枉的,也不能。因為打你的人是你的親爸爸。”

母親撫著我的鞭痕,輕輕地用蛇油塗抹著。“孩子你要記住,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一生,直到將來老了,死了,你都是媽媽和爸爸的孩子。這個事實,即便你跑到天涯海角,甚至改了名字,也不會改變。

母親這麼說時眼裡總是噙著淚

直到今天,我都記著母親的這些話,記得母親說這些話時的情景。

3

離開了學校,仍然想讀書,怎麼辦呢?我就撿哥哥讀過的書念。哥哥大我兩歲。但和我不同,他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很聽話。母親和老師都喜歡他。

還想讀書卻不能讀了。我就把哥哥讀過的書帶在身邊,邊放牛邊撿柴之餘邊自學。看不懂的字,就問哥哥。哥哥不在身邊時,就用《新華字典》和《辭海》查找。那時的《字典》一本8角錢,是割了一年多的馬草攢下的;《辭海》3元錢,是割了三年多的馬草才攢夠了錢買下的。我靠字典自學讀書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一個一個的字,從它們認得我到我認得它們,也是這麼一字一字查出來的。那時,只要是印有字的紙,我都會拿起來讀,我的很多知識的積累,都來自於這樣的自學。一直到現在,我仍然愛看各種書籍,並有一個怪癖,到我家千萬別向我借書或要書,再好的朋友我都不會給,真是有點愛書如命。

放牛的日子不過一年。與後來的日子比起來,並不算苦,也不算累,卻讓我在幼小的年紀就體驗了成人世界的險惡與底層百姓受欺凌的滋味。這個苦,我沒對母親說,怕她傷心。不過,這樣的人情冷暖,也成為我後來處世的經驗。

4

可以說,我最初的經商理念,都來自於父親,我的很多人生的感悟,也來自於父親。父親常說,男人有沒有本事,並不是看讀了多少書,關鍵是看做了什麼事,怎麼做事。

將來做什麼?在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有誰會想這樣的問題。我正在想如何回答,父親自顧自地接著說:“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辦多少事。你數一數,有多少個心啊?”心?和心有關的詞有哪些?我伸出手數著“用心、真心、愛心、決心、專心、恆心、耐心憐憫心……”似乎十個指頭用不完,有那麼多的心嗎?

“當然有。”父親說,“以後你就知道了。”

父親哏了一口酒,又接著說:“但當你悟到爸爸講的道理時,爸爸或者已經不在人世了。”

以後,我的確知道了。隨著我的事業的發展,我能數出來的心已經不是一雙手能夠容得下的了。

而且,父親的確也不在人世了。有時,喝了點酒,我總後悔,如果我當時沒有偷喝父親的酒,如果我總是認真地傾聽父親的回憶,或者,父親還在吧?

5

17歲的少年,正是生長的旺盛期。凌晨2時,剛剛進入夢鄉哪裡起得了床?所以,每天,都是母親坐在床前,不斷地喊著,輕推著酣睡的我,才起的床。常常,睜開眼睛時,看見母親眼睛還是溼潤的,沒有來得及擦乾。

“媽,你為什麼哭?”

“傻孩子,媽沒有哭,只是難過。”

“為什麼難過?”

“唉,叫你難過,不叫你又不行。”母親說著又有些忍不住,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你小小年紀,小小個子,就要承擔起家裡的重擔孩子,難為你了。”

我的早起習慣,就是在這樣的勞作中養成的。就是到現在,我都時常會閃過,母親坐在床沿邊,含著眼淚喊著“德旺,起床了”,一手輕輕地推被子裡的我,一手抹著止不住的淚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