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三位主持人背後的家庭揭祕: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莫言年少時,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母親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

多年後,他和母親在市集上和看守人相遇。莫言想上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和這個老人,不是同一個人。”

莫言說,這就是我的家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教育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每一種品格都離不開家庭的影響,離不開父母的表率


01

李思思:父母的尊重,讓我有聆聽內心的勇氣


從5歲起,李思思就走進了舞蹈世界。

東北的寒冬鵝毛大雪、北風嘯嘯,媽媽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小心地騎著自行車,後座上是被包裹得裡三層外三層的李思思。

一不小心,母女兩人重重地摔倒了。媽媽不顧疼痛,馬上抱起女兒檢查,確保無事後,兩人又重新出發。

壓腿、劈叉、撕腰、前橋、搶臉……剛開始的每一堂課,李思思幾乎都會痛得大哭。

想向媽媽求救時,才發現,原來媽媽也在偷偷地落淚。於是,咬咬牙,李思思又堅持下去。

苦練幾年後,李思思終於收到了舞蹈最高學府——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錄取通知書。

就在眾人都認為李思思會順理成章進入這所學校時,年紀小小李思思卻對日後終日與舞為伴的生活產出了恐懼。

猶豫不決的李思思決定和爸媽談一談,當談及自己的顧慮及想放棄時,李思思偷偷地看了看媽媽。

本以為這些年來風雨無畏送她習舞的媽媽會勃然大怒,或者百般勸阻。

卻不料媽媽只是微笑地說:“寶貝真的長大了,懂得自己分析問題了,真好!”

心頭壓著的石頭終於落下了,爸媽的支持和尊重,讓李思思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雖然未能以舞為業,可是從小習舞讓李思思在高考中,在舞蹈特長生的戰役中有所斬獲。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都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可是怎麼填自願,也成為了一大難題。

填北大,有風險;填其他兩所,心有不甘。百般糾結,仍難下決定。

在填志願的前一天,爸媽和李思思進行了一次長談。爸媽雖然小心翼翼,可是依然怕亂了女兒軍心。

終於還是媽媽直奔主題:“思思,哪所學校你最喜歡?”

“北大!”

李思思後來回憶道:倘若媽媽當初換一種問法,比如“哪所學校你最有把握?”或許我的答案會大相徑庭。

這就是父母愛子女的拳拳之心,你若心儀,縱然驚險無比,我必與你並肩、拼盡全力。

央視三位主持人背後的家庭揭秘: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父母的支持和接納,讓李思思有機會選自己所愛,有能力愛自己所選。

方文山說,擁有選擇權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父母再多的呵護、再多的愛,有時都不如學著聆聽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的選擇。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人生選擇,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讓孩子有勇氣把人生活成多選題。


02

董卿:狼爸教育,讓我獲得終身受益的閱讀習慣


曾有人問董卿,如果只能帶三件東西去荒島上,你會帶什麼?

董卿第一個選擇的就是書籍。

在她看來,一本書就是一個精神的小宇宙,可以帶來無限的希望和愉悅。

然而在她的童年裡,讀書,其實不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

作為家中的獨生女,爸爸對董卿的要求很嚴格。

哪怕只是看連環畫,爸爸也會要求:“要看,就要把裡面的成語一併抄下來。”

於是,當別的小朋友都沉浸在有趣的故事裡時,剛剛識字的董卿常常糾結哪些是成語。有一次,她甚至把“回維也納”也抄了下來的。

爸爸堅持每天都幫女兒檢查和糾正,就這樣,小小年紀的董卿已經認識了不少成語了。

接著,爸爸把“任務”升級了:背誦古詩詞。

每天天剛亮,爸爸就會把董卿叫醒,先讓她抄寫幾遍,再大聲朗讀,最後才背誦。

在爸爸看來,或許女兒還不能理解詩詞的意思,可沒有關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且這樣做可以培養董卿的文化素養,以及對萬事萬物的審美和認知。

等董卿再大一些,爸爸就開始制訂書單了,包括《基督山伯爵》、《紅樓夢》《簡愛》等膾炙人口的中外名著。

每讀完一本書,爸媽會幫忙羅列書中的人物關係,有時還會考董卿一些問題。

剛開始時,董卿或許因為囫圇吞棗答不上來。可到後來,董卿幾乎可以對答如流,而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董卿漸漸地發現,讀書不再是任務,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日復一日的閱讀,也讓她養成了這個終身受益的習慣。

三毛說過:“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在長期書香中的浸染下,董卿慢慢地長成了榮辱不驚,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子。

葉嘉瑩先生也曾提出,書中的知識和精神,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閱讀上的引導,培養孩子從小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讓孩子有能力用更加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讓孩子有機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央視三位主持人背後的家庭揭秘: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03

撒貝寧:父母的“放任”,讓我有無限可能

撒貝寧的爸媽都是藝術工作者,他們非常重視小撒的教育。

在小撒1歲時,爸爸就教他數數。家裡有客人了,爸爸就會考驗他:“來,給叔叔一支菸,給阿姨5顆糖,再給爺爺拿10粒花生。”

像遊戲一樣,小撒屁顛屁顛地在客人中打轉,再不慌不忙地數起數來:1、2、3……

在爸媽的引導下,小撒總能把東西分對,這時小撒就會得到很多掌聲。

也許在表揚下長大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的。

當4歲的小撒代表幼兒園表演節目,其他孩子都下臺時,小撒依然還淡定地留著臺上,忘情地高歌《小鴨子》,惹得臺下一陣經久不衰的掌聲。

也就是那次,爸媽發現了小撒有十分強烈的表演慾望。

可是他們並沒有馬上逼著孩子學著學那,只是會藉著和小撒交流的機會,灌輸表演、音樂等方面的知識,慢慢地去培養他的興趣。

有一次,爸爸帶小撒去看合唱團的演出。果然,看著孩子們神采奕奕的樣子,小撒心生羨慕。

爸爸馬上就給他報名了,可是沒多久,小撒還是不願意去上課了。

爸爸沒有批評他,只是找了一個機會帶他去了拍戲現場。

一個簡單的鏡頭,劇組人員在高達40度的天氣下來回拍了8遍。有人暈倒了,架出去搶救,現場繼續拍。

那是小撒第一次感受演員的不易,回家時,小撒主動提出:“我明天就去合唱團,一定要堅持下去。”

爸爸的巧妙點播,讓小撒堅持了自己的興趣,也呵護了他活波好動的天性。

到了北大後,小撒更是成為學校的活躍分子,話劇、唱歌、演講……處處都有他的身影。

正是這個原因,小撒在大四時,被推薦到了央視的《今日說法》。後來參加了主持人大賽奪冠,從此一舉成名。

撒貝寧曾在採訪時坦言:

“若是父親當年對那個頑童橫加打擊、聲色俱厲的話,我在大學裡怕也不會有什麼聲息了。”

央視三位主持人背後的家庭揭秘: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是的,小時候堅持下來的愛好,或許會在長大後,變成孩子的有力武器。

正是父母的鼓勵和寬容,培養了撒貝寧很多的興趣愛好,讓不惑之年的撒貝寧有勇氣、有能力從一本正經的法制節目主持人,搖身一變,成為了幽默風趣、唱跳俱佳的“綜藝咖”。

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溉,而是點燃火焰。

我們應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興趣,一個擁有興趣愛好的孩子,才敢於打破一成不變的生活,嘗試完成各種挑戰,才能真正贏得未來。


04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裡寫:“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老師,可以源源不斷地給予孩子滋養與支持。

家風,則是家族綿延不斷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風氣,它承載過去,預示未來。它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卻有著無窮的力量。

對於我們普通的家庭,也應該要有家風傳承的意識,她就體現在我們生活裡的一個個細節中。

有一次在超市裡,我被一個小男孩輕輕地撞了一下。小男孩似乎沒有察覺,而我也沒有在意。

就當我走遠時,忽然一個小小的身影跑到了我面前,怯怯地說:“阿姨,對不起,我剛不小心撞到了你。”

我有點吃驚,連忙說沒有關係。隨後,小男孩便小心地回到媽媽身邊。

媽媽對我笑了笑後蹲下來,對著小男孩認真地說:“以後不要隨意亂跑,小心撞到人,知道嗎?”

簡單的幾句話,卻像春風,溫暖人心。

有這樣優秀的媽媽,孩子長大後一定也很優秀。

是的 ,好的家風對於孩子來說,就像陽光對草木的呵護,雨露對大地的滋養。

它可以讓孩子在順遂時不忘形,逆境時不膽怯,堅守自己的底線,它可以讓孩子在行走人世間有無限底氣和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