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位主持人背后的家庭揭秘: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莫言年少时,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

多年后,他和母亲在市集上和看守人相遇。莫言想上去报仇,却被母亲劝住,母亲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和这个老人,不是同一个人。”

莫言说,这就是我的家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每一种品格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离不开父母的表率


01

李思思:父母的尊重,让我有聆听内心的勇气


从5岁起,李思思就走进了舞蹈世界。

东北的寒冬鹅毛大雪、北风啸啸,妈妈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小心地骑着自行车,后座上是被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李思思。

一不小心,母女两人重重地摔倒了。妈妈不顾疼痛,马上抱起女儿检查,确保无事后,两人又重新出发。

压腿、劈叉、撕腰、前桥、抢脸……刚开始的每一堂课,李思思几乎都会痛得大哭。

想向妈妈求救时,才发现,原来妈妈也在偷偷地落泪。于是,咬咬牙,李思思又坚持下去。

苦练几年后,李思思终于收到了舞蹈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录取通知书。

就在众人都认为李思思会顺理成章进入这所学校时,年纪小小李思思却对日后终日与舞为伴的生活产出了恐惧。

犹豫不决的李思思决定和爸妈谈一谈,当谈及自己的顾虑及想放弃时,李思思偷偷地看了看妈妈。

本以为这些年来风雨无畏送她习舞的妈妈会勃然大怒,或者百般劝阻。

却不料妈妈只是微笑地说:“宝贝真的长大了,懂得自己分析问题了,真好!”

心头压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爸妈的支持和尊重,让李思思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虽然未能以舞为业,可是从小习舞让李思思在高考中,在舞蹈特长生的战役中有所斩获。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可是怎么填自愿,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填北大,有风险;填其他两所,心有不甘。百般纠结,仍难下决定。

在填志愿的前一天,爸妈和李思思进行了一次长谈。爸妈虽然小心翼翼,可是依然怕乱了女儿军心。

终于还是妈妈直奔主题:“思思,哪所学校你最喜欢?”

“北大!”

李思思后来回忆道:倘若妈妈当初换一种问法,比如“哪所学校你最有把握?”或许我的答案会大相径庭。

这就是父母爱子女的拳拳之心,你若心仪,纵然惊险无比,我必与你并肩、拼尽全力。

央视三位主持人背后的家庭揭秘: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父母的支持和接纳,让李思思有机会选自己所爱,有能力爱自己所选。

方文山说,拥有选择权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父母再多的呵护、再多的爱,有时都不如学着聆听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选择。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让孩子有勇气把人生活成多选题。


02

董卿:狼爸教育,让我获得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曾有人问董卿,如果只能带三件东西去荒岛上,你会带什么?

董卿第一个选择的就是书籍。

在她看来,一本书就是一个精神的小宇宙,可以带来无限的希望和愉悦。

然而在她的童年里,读书,其实不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爸爸对董卿的要求很严格。

哪怕只是看连环画,爸爸也会要求:“要看,就要把里面的成语一并抄下来。”

于是,当别的小朋友都沉浸在有趣的故事里时,刚刚识字的董卿常常纠结哪些是成语。有一次,她甚至把“回维也纳”也抄了下来的。

爸爸坚持每天都帮女儿检查和纠正,就这样,小小年纪的董卿已经认识了不少成语了。

接着,爸爸把“任务”升级了:背诵古诗词。

每天天刚亮,爸爸就会把董卿叫醒,先让她抄写几遍,再大声朗读,最后才背诵。

在爸爸看来,或许女儿还不能理解诗词的意思,可没有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这样做可以培养董卿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万事万物的审美和认知。

等董卿再大一些,爸爸就开始制订书单了,包括《基督山伯爵》、《红楼梦》《简爱》等脍炙人口的中外名著。

每读完一本书,爸妈会帮忙罗列书中的人物关系,有时还会考董卿一些问题。

刚开始时,董卿或许因为囫囵吞枣答不上来。可到后来,董卿几乎可以对答如流,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董卿渐渐地发现,读书不再是任务,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日复一日的阅读,也让她养成了这个终身受益的习惯。

三毛说过:“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在长期书香中的浸染下,董卿慢慢地长成了荣辱不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叶嘉莹先生也曾提出,书中的知识和精神,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阅读上的引导,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有能力用更加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让孩子有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央视三位主持人背后的家庭揭秘: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03

撒贝宁:父母的“放任”,让我有无限可能

撒贝宁的爸妈都是艺术工作者,他们非常重视小撒的教育。

在小撒1岁时,爸爸就教他数数。家里有客人了,爸爸就会考验他:“来,给叔叔一支烟,给阿姨5颗糖,再给爷爷拿10粒花生。”

像游戏一样,小撒屁颠屁颠地在客人中打转,再不慌不忙地数起数来:1、2、3……

在爸妈的引导下,小撒总能把东西分对,这时小撒就会得到很多掌声。

也许在表扬下长大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的。

当4岁的小撒代表幼儿园表演节目,其他孩子都下台时,小撒依然还淡定地留着台上,忘情地高歌《小鸭子》,惹得台下一阵经久不衰的掌声。

也就是那次,爸妈发现了小撒有十分强烈的表演欲望。

可是他们并没有马上逼着孩子学着学那,只是会借着和小撒交流的机会,灌输表演、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慢慢地去培养他的兴趣。

有一次,爸爸带小撒去看合唱团的演出。果然,看着孩子们神采奕奕的样子,小撒心生羡慕。

爸爸马上就给他报名了,可是没多久,小撒还是不愿意去上课了。

爸爸没有批评他,只是找了一个机会带他去了拍戏现场。

一个简单的镜头,剧组人员在高达40度的天气下来回拍了8遍。有人晕倒了,架出去抢救,现场继续拍。

那是小撒第一次感受演员的不易,回家时,小撒主动提出:“我明天就去合唱团,一定要坚持下去。”

爸爸的巧妙点播,让小撒坚持了自己的兴趣,也呵护了他活波好动的天性。

到了北大后,小撒更是成为学校的活跃分子,话剧、唱歌、演讲……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正是这个原因,小撒在大四时,被推荐到了央视的《今日说法》。后来参加了主持人大赛夺冠,从此一举成名。

撒贝宁曾在采访时坦言:

“若是父亲当年对那个顽童横加打击、声色俱厉的话,我在大学里怕也不会有什么声息了。”

央视三位主持人背后的家庭揭秘: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是的,小时候坚持下来的爱好,或许会在长大后,变成孩子的有力武器。

正是父母的鼓励和宽容,培养了撒贝宁很多的兴趣爱好,让不惑之年的撒贝宁有勇气、有能力从一本正经的法制节目主持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幽默风趣、唱跳俱佳的“综艺咖”。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

我们应该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一个拥有兴趣爱好的孩子,才敢于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尝试完成各种挑战,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04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老师,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予孩子滋养与支持。

家风,则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它承载过去,预示未来。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却有着无穷的力量。

对于我们普通的家庭,也应该要有家风传承的意识,她就体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一个个细节中。

有一次在超市里,我被一个小男孩轻轻地撞了一下。小男孩似乎没有察觉,而我也没有在意。

就当我走远时,忽然一个小小的身影跑到了我面前,怯怯地说:“阿姨,对不起,我刚不小心撞到了你。”

我有点吃惊,连忙说没有关系。随后,小男孩便小心地回到妈妈身边。

妈妈对我笑了笑后蹲下来,对着小男孩认真地说:“以后不要随意乱跑,小心撞到人,知道吗?”

简单的几句话,却像春风,温暖人心。

有这样优秀的妈妈,孩子长大后一定也很优秀。

是的 ,好的家风对于孩子来说,就像阳光对草木的呵护,雨露对大地的滋养。

它可以让孩子在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胆怯,坚守自己的底线,它可以让孩子在行走人世间有无限底气和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