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命一切佛,我今略說“菩提心義”,至誠頂禮彼菩提心,如勇健軍執勝器仗,其義亦然。
而彼大菩提心,所有諸佛、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皆因發是菩提心故;我發菩提心,亦如是。所成乃至坐菩提場、成正覺果,是心堅固。
又此菩提心,是諸菩薩總持行門,如是觀想、如是發生。
我今贊說菩提心者,為令一切眾生,息輪迴苦。
未得度者,普令得度;未解脫者,令得解脫;未安隱者,令得安隱;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為欲圓滿如是勝願故,安立自相正體因故,入第一義真實觀故,彼菩提心,無生自相,是故今說。
所言:菩提心者,離一切性。
問曰:此中,云何離一切性?
答:謂:蘊、處、界,離諸取、舍法,無我平等。自心本來不生,自性空故。
此中,云何謂我蘊等,有所表了,而分別心現前無體?
是故,若常覺了菩提心者,即能安住諸法空相。
又復常所覺了彼菩提心,以悲心觀大悲為體,由如是故,於諸蘊中,無我相可得。
有諸外道,起非相應行,執相分別,謂“諸蘊有、非無常法”,而實非彼我相可得。諸法任持真實性中,不可執常、亦非無常,於我蘊中,名尚無實,況復有“作及諸分別”?!
若言有一法、乃至有諸法,作此說者,世間心轉、隨世間行,彼非相應為常行相。
此義不然!是故當知,諸法無性,若內、若外,不可分別。
彼能執心,而有何因?謂不能離、隨世間相。
若因、若相,是二無別。此即非常,亦非能執,當知心性,不可執常,是故彼性,無常是常。
若知彼性,是無常者,當何所作,從何所生,取我等相。
若離世間,即於蘊中,無有障礙。
若處、若界,覺了亦然,取、舍二法,即不可得。
此中言“蘊”者,謂:色、受、想、行、識。
此說為五蘊,諸聲聞人,於是中學。
複次當知: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士。
此五蘊義,佛二足尊,為諸菩薩,如應宣說。
所言“色蘊”者,今略示其相。謂四大種及彼所造,說為色蘊。彼非色者,謂即所餘“受、想、行”三,諸教應知,識蘊、行、想,如下當說。
此中言“處”者,謂內眼等處,外色等處,此說為十二處。
此中言“界”者,謂眼根等界,眼識等界,色等境界,此說為十八界。
如是蘊、處、界,離諸取捨,無方、無分,不可分別。
分別見者,是義不然,隨起分別,即有所著。
彼復云何,而得相應?
若有一相,見外義者,當知此為破智所轉。
意長養色,是義云何?
應知如是,非一非異。
有諸外道,波哩沒囉惹迦等,隨諸異見,起三分別。
是義不然,如人夢中,造殺害事,而彼所作,無實行相;
又如人,夢居最上處,而彼亦非殊勝行相。此義云何?謂識光明,破取捨相故。識法如是,外義何有?是故諸法,無有外義。
當知一切色相所表,自識光明,色相照耀,如人見彼幻化、陽焰、乾闥婆城,取以為實。諸無智人,以愚執心,觀色等實,亦復如是。
由此我執,是心隨轉,如先所說蘊、處、界義,應知離彼、諸分差別,唯心分位,所施設故。而種種相,唯心所現,此義成就,如成唯識說。
此中問言:前說五蘊識,云何自相?
答:如說心義,識亦如是。如佛世尊,常作是說:“應知一切,唯心所現。”此義甚深,諸愚痴者,不能了故,不見真實。
是故,若能空其我相,即於是心,不生分別。
起分別者,謂邪教故,彼所建立,是義不成。
如實義者,見法無我,是大乘中,法無我義,自心本來,而不生故,隨有所生,亦復平等。自心增上,入真實義,瑜伽行門所出生故。
此中應知,彼後所依,而無實體,此即名為“淨心現行”。
若過去法,過去無實;若未來法,未來未至;若現在法,現在不住。
於三世中,當云何住?如軍林等,多法成故。
應知識者,是無我相,彼識,亦非為所依故。
若於諸法,如是見已,猶如赤雲,速疾散滅。
是故當知,若法有者,從思所現,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諸有情類,若來若去,法爾如是。
譬如大海,眾流所歸,阿賴耶識,所依亦然。
若有如是觀彼識者,即不可有分別心生。若彼各各如實知者,而彼彼名,復云何說!若彼各各,知諸物性,即彼各各,不能稱說,作此說者,是決定語。
是故,諸法亦決定生,於一切事,隨轉成就。能知、所知,是二差別。所知若無,能知何立?二俱無實,法雲:何得?
是故應知,所言“心”者,而但有名。彼名,亦復無別可得,但以表了故,彼名自性,亦不可得。
以是義故,智者應當,觀菩提心,自性如幻,若內、若外及二中間,求不可得。無法可取,無法可舍,非形色可見、非顯色可表,非男女相、非黃門相。不於一切色相中住,無法可見,非眼境界,唯一切佛,觀察平等。
若心自性、若無自性,平等法中,云何得見!所言“性”者,名分別故,若離分別,心性俱空。
若有分別,可見心者,此中,云何說名為空?
是故應知,無能覺、無所覺。若能如是觀菩提心,即見如來。
若有能覺、及有所覺,而菩提心不可成立。
是故無相,亦復無生,非語言道,而能稱讚。
又菩提心者,猶如虛空。心與虛空,俱無二相。此說心空,空、智平等,佛佛神通、佛佛無異。所有諸佛,三世事業,一切皆住菩提界中、之所攝藏。
雖所攝藏,彼一切法,而常寂靜,亦復觀察,是無常法,猶如幻化。
非所攝藏,調伏三有,住空法故。一切無生,此說為空;一切無我,亦說為空。若以無生、及彼無我,觀為空者,是觀不成;若染、若淨,二種分別,即成斷、常二種見、相。
若言“以‘智’觀彼‘空’”者,是空,亦復無別有體。
是故,菩提心,離諸所緣,住虛空相。
若觀虛空,為所住者,是中,即應有“空有”性,二名差別。
故知“空”者,猶如世間師子,一吼群獸皆怖。如空一言,眾語皆寂。
故知,處處常寂,彼彼皆空。
又復“識法”是無常法,從無常生。
彼無常性,即菩提心,此說空義,亦不相違。
若無常性,即菩提心者,若愛樂菩提,是心平等,而亦不說“愛樂彼空”,取空之心,當云何得!
當知,本來自性真實,一切成就菩提心義。
又復應知,物無自性;無自性性,是此說義。
此所說者,是心云何?
若離我、法,即心不住。
此非一法,亦非諸法,各各自性,而自性離。如世糖蜜,甜為自性;又如火者,熱為自性。彼諸法空,自性亦然。
彼諸法性,非常非斷、非得非離,以是義故,無明為初、老死為後,諸緣生法,之所成立,猶如夢幻,體亦無實,由此說為“十二支法”,即此亦名十二支輪,循環轉彼,生死門中,而實無我,無別眾生,無三業行,果報差別。
若於是中,了緣生法,即能出離,諸境界門。彼非行相,不壞正因,蘊所生故。輪迴後邊,非行相故,一切無持,空、空生故,法法平等,造因受果。
是佛所說,所有諸法,聚類所生。如擊鼓有聲、如殖麥生芽,諸法聚類,其義亦然。如幻、如夢,緣生所現,諸法因生,而亦無生,因因自空,而何所生!
是故應知,諸法無生,即此無生,說名為空。
如說五蘊,蘊性平等,彼一切法,亦如是念。
若有說空,如真實說,而所說空,體亦非斷;非斷體中,實亦不可得。
說體為空,空亦無體;若了無實,作者無常;諸煩惱業,積集為體,是業,亦復從心所生。心若無住,業云何得?
如快樂心,是寂靜性,彼寂靜心,而不可取。
諸有智者,能實觀察,彼見實故,而得解脫。
又菩提心者,最上真實,此真實義,說名為空,亦名真如、亦名實際,是即無相、第一義諦。
若不了知如是“空義”,當知,彼非解脫分者,於輪迴中,是大愚痴,輪迴行人,六趣流轉。
若有智者,能如實觀彼菩提心,與空相應。
如是觀已,乃能成就利他智慧,無礙無著,是即知恩、報佛恩者。
常以悲心,普觀眾生、父母、眷屬,有種種相,煩惱猛火,常所燒燃,使諸眾生,輪迴生死,如所受苦,念當代受。如和合樂,念當普施。
復觀世間,愛、非愛果,善趣、惡趣,饒益、不饒益,隨眾生轉。
而諸眾生,本來無得,隨智差別,起種種相。所有梵王、帝釋、護世天等,若天、若人,一切不離世間相故。
又復觀察,所有地獄、餓鬼、畜生,是諸趣中,一切眾生,無量無數,種類色相,不饒益苦,常所隨轉,飢渴所逼,互相殺害、互相食噉,因如是故,不壞苦果。
諸佛菩薩,如實能觀善趣、惡趣,一切眾生諸業報事,自相如是,如所觀已,起方便心,善護眾生,令離諸垢。
諸菩薩,由此以大悲心,而為根本,以彼眾生,為所緣境,是故諸菩薩,不著一切禪定樂味、不求自利所得果報,過聲聞地、不捨眾生,修利他行,發大菩提心,生大菩提芽,求佛菩提果。
以大悲心,觀眾生苦,阿鼻地獄,廣闊無邊,隨諸業因,苦報輪轉。
此種種罪、受種種苦,菩薩悲心,念欲代受。
此種種苦,有種種相,說無有實,亦非無實,若了知空,即知此法。
隨諸業果,如是順行。
是故諸菩薩,為欲救度諸眾生故,起勇猛心,入生死泥,雖處生死,而無染著,猶如蓮華,清淨無染。
大悲為體,不捨眾生。空智所觀,不離煩惱。
是故菩薩,以方便力,示生王宮,踰城出家,苦行修道,坐菩提場,成等正覺,現神通力,破諸魔軍,為度眾生,轉大法輪,現三道寶階,從天下降,起諸化相,隨順世間,入大涅槃。
於其中間,現諸色相:或作梵王、或為帝釋、若天、若人,隨諸相轉。
如是種種,示現諸相,是故得名:救世導師。
此等皆是,諸佛菩薩,大悲願力,調伏世間,悉令安住相應勝行,是故於輪迴中,不生退倦。從一乘中,說二乘法,一乘、二乘,皆真實義。
若聲聞菩提、若佛菩提,智身一相,三摩地一體,雖有所說,是說非說。
或有說為種種相者,但為引導諸眾生故。若眾生得利,而佛菩提,福智平等,而實無有二相可住。若有住相,即為種子。
彼種子相,聚類所生,是故增長生死芽莖,如佛世尊,常所宣說:破彼世間,種種行相,但為眾生,作諸方便;而實非破。若離分別,比義甚深。
甚深義中,無有二相。雖說有破,此亦非破。於空法中,無有二相;諸法任持,自性真實。
智波羅蜜多,是即菩提心。菩提心者,除一切見。
是故當知,諸身、語、心,是無常法,但為眾生,作利益故。
此中言空,空而非斷;此中說有,有亦不常。
是故無有生死、亦無涅槃,而悉安住“無住涅槃”。
諸佛世尊,鹹作是說。悲心所生,無量福聚,彼即最上真實空理。
諸佛威神、之所出生,自利、利他,二行成就。我今頂禮,彼一切性;我常尊敬,彼菩提心,願所稱讚,佛種不斷。諸佛世尊,常住世間。
而菩提心者,大乘中最勝。我於此心,安住正念。
又菩提心者,住等引心,從方便生。
若了是心,生死平等,自利、利他,二行成就。
又菩提心者,離諸見、相,無分別智,真實而轉。
諸有智者,發菩提心,彼獲福聚,無量無邊。
又復,若人於一剎那間,觀想菩提心,彼獲福聚,不可稱量,以菩提心,非稱量故。
又菩提心寶,清淨無染,最大、最勝、最上第一,不能壞、非所壞,真實堅固,能破煩惱等一切魔,滿諸菩薩普賢行願。
又菩提心者,是一切法、之所歸趣。
所說真實,離諸戲論,是即清淨普賢行門,離一切相。此如是說:
我所稱讚菩提心 如二足尊正所說
而菩提心最尊勝 所獲福聚亦無量
我以此福施眾生 普願速超三有海
如理如實所稱揚 智者應當如是學
閱讀更多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