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4月1日愚人節的夜晚,堪稱國內直播圈的“奇幻夜”。

這奇幻的晚上,除了“不賺錢就交個朋友”的羅永浩大叔,在抖音C位出道直播賣貨3小時,最終成交1.1億元刷屏朋友圈外,淘寶“第一女主播”薇婭也成功賣出一支4000萬的火箭,那邊辛巴的徒弟蛋蛋在直播中帶貨4.8億元,不少網友感嘆,國人萬物皆可直播的時代真要來了。

不過,這裡的“萬物”可能暫時跟汽車無緣。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據大師統計,高光的羅永浩帶出的23件商品中,像小米10手機、掃地機器人、洗衣機等消費電子類新品不在少數,儼然走薇婭賣貨全品類,李佳琪“口紅一哥”完全不同的套路,但直播3小時裡並沒有試水賣車。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初站在直播間鏡頭前的羅永浩略顯生澀,強大的美顏也修飾不住他肥胖的身材和略微謝頂的頭髮,這羅胖子既沒有李佳琪“買它買它買它”、“OMG”的金句,也沒有薇婭語速明快帶來的獨特魅力,如果薇婭和蛋蛋賣的是“套路”,羅永浩賣的則是“情懷”。

圍觀的人不少既好奇,更多是失望,不過也有不少“欠羅永浩一臺錘子”的觀眾邊吐槽邊打瞌睡邊下單。

這也不難想像到羅永浩首次直播不賣車,因為賣車既不像賣一碗米粉,一邊吃一邊客套家常就能饞死一眾吃貨下單,也不像賣電子類新品一樣簡單,找到像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極米創始人鍾波、搜狗CEO王小川等“老友”出現在直播間給觀眾撒紅包,或者說在羅永浩還沒轉型成直播達人前,或“汽車直播帶貨”模式沒完全走通時,羅胖子直播賣車是個偽命題。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看到這裡,你可能狂Diss了,先不說去年快手網紅“手工耿”聯合雷佳音直播3.5小時,能幫寶沃汽車拿下1623個訂單;去年雙十一薇婭也在天貓汽車直播,15分鐘成交了40多輛汽車;4.1晚薇婭賣的火箭,原價4500萬,直播打折也要4000萬,而且首付要先給50萬,這比一輛車的單價貴太多了,為什麼依然有人給錢?這可不是愚人節的玩笑哦!

這真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一件商品縱然天價,也有存在需求的買家;撇開火箭的體積和功能不談,它更多是一件“功能型”而不是“感受型”商品(姑且讓大師這樣稱呼),買下它的土豪或公司,不會糾結買與不買(因為真有需求),不會太比較哪家火箭更好(這時薇婭派上用場了),回頭不用煩惱怎麼放置、怎麼維護,更不用管誰發射操作,售後煩惱也少,因為在4000萬元裡全包了。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雖然與火箭一樣,汽車同屬大宗耐用消費品,購買決策上很少是衝動型的;但對絕大部分人來說,車是自己開的,駕駛感受、車內空間等體驗很重要,還有個人對汽車品牌、新車外觀的喜好不同,何況還牽涉到家人乘坐、上牌、保險、售後問題......個人對一輛車的觀感千差萬別,別說4S店的直播回答不了,恐怕連薇婭、李佳琪的直播間也幫不了你。

但為什麼薇婭仍把40多輛哈弗H6賣出去呢?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這也就是頭部大KOL的魅力所在,首先經過長時間優質內容、粉絲積累成長起的主播大V,當中不乏很多有汽車購買意向的粉絲,這些粉絲早在其他渠道或到4S店體現過實車,對新車的設計、駕乘感受、品牌售後服務是瞭解並且滿意。

可以說這些粉絲離成交只差價格這“臨門一腳”了,剛好能拿到全網最低價是一個頭部主播身份的象徵,像薇婭、李佳琪這種大咖跟廠家都有很強的議價權,能拿到其他渠道拿不到的價格,到直播中拋出紅包、優惠券等疊加優惠時,精明的粉絲算算要比4S店銷售給出的價格便宜,於是就開心下單了。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也就是說強如李佳琪,能在3分鐘內讓你愛上一支口紅,8分鐘內下單完成交易;但他也不會讓你一夜之間,光憑手機6英寸屏幕,不摸不試,就有下定買車的衝動。曾經薇婭在直播間賣過勞斯萊斯幻影,結果一輛也沒賣出去,證明了薇婭的粉絲群裡真沒要買並試過勞斯萊斯的受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2-3月有不少企業紛紛試水線上商業模式,當中包括眾多車企,但就目前成績,可以說“汽車直播帶貨”的模式仍未打通。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這也是跟汽車是“大宗耐用消費品”的定位有關,消費決策漫長、場景體驗難替代、售後鏈條長......都使汽車直播不好解決的問題,也很難複製快消的帶貨模式。

在電商模式下購車,48.8%的受訪者會在汽車企業或經銷商官方網購平臺上購買;有28.2%的受訪者表示會在淘寶、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購買,排在第二位;最後只有不到2%的受訪者表示會在抖音等直播平臺購買

這是《每日經濟新聞》與騰訊汽車聯合推出的“2020汽車限購城市消費傾向調查問卷”其中對“電商模式”的調查,可見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心裡,官方購車平臺仍比直播平臺要靠譜。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為什麼直播連火箭都能賣掉,車就不見得能賣幾臺?

但行業內不少有識之士越來越看重KOL、大V在汽車視頻內容上起到關鍵作用。KOL以內容實力吸粉消費者,加上線上各種AR看車助力,而各地經銷商的直播,則扛起與潛客繁瑣溝通、線上線下引流的任務,當然這過程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

而最終的促單環節則要交給像薇婭、或有個人品牌的車企大佬,用個人魅力、價格優惠縮短消費者最後的“消費決策”時間,這樣三者的相互接力,實現汽車網上銷售的閉環。

所以,你在接下來的夜晚,如果看到羅永浩在直播間賣車不用過於驚訝,叨嘮一晚上一輛車也賣不出去,更不用驚訝,畢竟賣車直播“翻車”的幾率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