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利刃斬窮根——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點幫扶錦屏縣側記

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告錦屏縣等24個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在凝重的疫情期間傳來喜訊,東風吹綠草,布穀勸春耕,摘帽不摘幫扶,在農發行總行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駐錦屏縣定點幫扶小組一面戰“疫”,一面抓復工復產,揮動鐵軍利刃向最後人貧困人口“清零”發起衝擊。

前線“特種兵”

“秦書記,您還會幹這個活?”看著農發行駐錦屏縣幫扶小組組長、羅丹村第一書記秦小軍同志麻利地和水泥,村主任劉明祥輕鬆地調侃著這個從總行來的幫扶幹部。

一雙膠鞋,一身素裝,秦小軍儼然一副久居鄉村的打扮。近來只要一有空,他就跑到果園與村民佈設管線修水窖。

“這個水窖建成後,周邊500多畝的果樹不愁灌溉,再也不是靠天收成了。”果農潘友坤指著眼前高高低低、梨花遍地的山頭高興地說。

鐵軍利刃斬窮根——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點幫扶錦屏縣側記

2020年3月6日,秦小軍與羅丹村民一起修建灌溉水窖。

羅丹村轄2個自然寨、3個村民組,187戶876人。1300多畝金秋梨種植是該村的傳統產業。但因種植多年、植株弱化,果品市場認可度低,群眾增產不增收的情況很是普遍。

2018年9月,剛從北京到任的秦小軍便把這一百多戶村民致富出路的探尋,深深刻在了心頭。

2019年4月,在總行扶貧部的幫助下,他協調山西中農國盛生物科技公司選派技術骨幹駐村5個多月,對全村620畝梨園實施土壤改良。這一年科學種植帶來了豐收的喜悅:金秋梨實現質、量“雙升”,糖度從7.3提升到13度,批發價從0.9元提高到1.5元。聯合地方國有企業,協助註冊了“羅丹梨不了”商標品牌,探索集中收購、冷庫儲藏、線上銷售的產業鏈條,幫助銷售金秋梨16萬斤,市場從周邊縣市拓展到了省外。

羅丹村果農姚本蘭,2019年售果收入7萬餘元,比上年多3.6萬元。她說:“賣得好、得錢多才是硬道理。秦書記這個帶頭人,我們認。”貧困戶劉坤學說:“前年每斤只能賣6、7毛錢,去年秦書記幫我們種好果、賣好價,光金秋梨就賣了7萬多元,比前年的2倍還多。”

鐵軍利刃斬窮根——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點幫扶錦屏縣側記

2018年12月18日,秦小軍在合作社與社員一起把水果裝箱上車。

在小軍書記的帶領下,羅丹村民增產增收,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通組路、產業路、汙水處理管網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金秋梨、西瓜蔬菜等產業發展了起來,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2018年,羅丹村實現脫貧出列,成了錦屏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示範村。

幫扶“特戰隊”

困難當前勇者進。農發行駐錦屏幫扶小組就是總行黨委釘在戰貧前線的“特戰隊”。

“兄弟姐妹們,誰現在能聯繫買到口罩?趕緊私信我!”“緊急求購口罩一批,量大,有渠道的兄弟姊妹回個話。”“急求口罩,萬隻以上,地點錦屏,現貨從速,期貨亦可……”大年初二晚上,一條條求購信息通過微信、QQ、朋友圈等從幫扶小組所有成員的手機向四面八方發了出去。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一邊是猝不及防、來勢洶洶的疫情挑戰,一邊是攻堅克難、決戰決勝的脫貧重任。兩場硬仗同時開打,這支“特戰隊”該怎麼應戰?

正月初二晚,小組成員連夜通話,全組成員緊急到處尋求醫療防疫物資。

鐵軍利刃斬窮根——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點幫扶錦屏縣側記

2020年2月7日,幫扶小組向錦屏縣捐贈抗疫物資。

功夫不負有心人。2月5日,農發行協調安徽德隆集團捐贈錦屏一次性口罩5000只、護目鏡767個。2月7日,農發行駐錦屏幫扶小組從境外採購捐贈的4萬隻口罩全部到位。2月12日,農發行黨委組織部捐贈KF94口罩、一次性口罩各2000個。2月17日,農發行扶貧綜合業務部協調中關村精準醫學基金會捐贈的心肺復甦儀4臺到位。至此,農發行幫扶小組聯繫協調向錦屏縣捐贈防疫物資總計摺合人民幣53.64萬元,佔當地金融機構捐贈的71.4%。

2月26日,農發行貴州省分行、黔東南州分行、錦屏縣支行上下同心、緊急聯動,迅速向錦屏縣發放應急糧油收購貸款392.7萬元;翌日,農發行支持錦屏縣抗“疫”應急醫療物資貸款500萬元發放到位。

戰“疫”又戰貧,到底行不行?數據顯示,農發行幫扶小組及時對接省、州、縣三級行,合力加快辦貸進度,2019年發放錦屏縣人居環境(二期)項目貸款2.1億元、茅坪棚改項目貸款0.5億元;請求農發行扶貧綜合業務部協調省級分行和愛心企業共同籌資80萬元援建固本鄉東莊村“金絲皇菊”烘乾車間,完善了產業鏈條,解決了生花存儲難、運輸難、銷售難的問題,保障了穩定增收。

“貧困學生就學雖然有政策支持,但部分低收入貧困戶子女,還比較困難。”錦屏縣教育與科技局資助辦公室的沈忠誠介紹。幫扶小組得知後及時向農發行貴州省分行彙報,協調捐贈獎助學金23萬元,惠及貧困學生230名。

連日來,幫扶小組一直在忙著跟時間賽跑,時刻繃緊疫情防控與決戰脫貧之弦,在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改善、農村復耕復產的一系列工作中,白天黑夜連軸轉,既做疫情防控的“守護者”,又當群眾脫貧的“領路人”。不為別的,“特戰隊”一心只想“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

斬貧“集團軍”

2019年6月,原錦屏縣平秋鎮平秋村二組的羅朝楊、羅丹鳳兄妹二人終於拿到了易地搬遷裡郎安置點A5棟1單元的新居鑰匙。“我們只花了4000塊錢,就在縣城住上樓房,放假回家比以前方便多了。”正在上研究生一年級的羅丹鳳這樣告訴筆者。

像羅朝楊兄妹二人這樣搬離深山住進新居的搬遷戶,在錦屏有4140戶、17897人。他們或許並不知道,正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近6億元支持了錦屏6個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的建設。

2015年以來,總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解學智親自掛帥聯繫幫扶錦屏,帶領探索出“融資、融智、融商、融情”的“四融一體”幫扶機制,出臺差異化支持政策,向定點縣提供“硬核”支持。累計向錦屏縣投放貸款20.1億元,服務易地扶貧搬遷、農村水利、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兩不愁三保障”民生領域;出資培訓教育、健康、產業骨幹人員622人;引進7家企業投資5250萬元,其中南京亞獅龍羽毛球生產、浙江鐵楓堂鐵皮石斛種植等已發展成錦屏縣主導產業;投入並引進安徽立興化工、甘肅中盛農牧等多家企業共同捐贈善款3305萬元,修建水果保鮮冷庫、援建烘乾車間、組建扶貧車間等,幫助購買、銷售農特產品616萬元,助推74738名貧困人口提前脫貧。

農發行堅持聚焦精準、幫扶措施有力,形成了聞令而動的斬貧鐵軍,連續4年獲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考核為“好”級次;先後3期選派8名骨幹駐點幫扶,這一做法獲得廣泛認可,樹起了中央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標杆;駐村第一書記獲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農發行駐錦屏幫扶工作小組獲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表彰……

錦屏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末34.29%降至2019年末1.47%,2020年3月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鐵軍利刃斬窮根——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點幫扶錦屏縣側記

2020年3月10日,幫扶小組在錦屏支行向貴州省分行張孝成行長彙報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

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解學智董事長在2020年3月17日農發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服務脫貧攻堅作為全行核心職能和主場主業,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作出農發行貢獻,絕不辜負黨中央的重託和社會各界的期待。

“今年,我們將繼續依託農發行總、省、州、縣四級行的磅礴力量,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圍繞脫貧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一如既往紮根錦屏,全心全意做好定點幫扶。”秦小軍堅定地說。(吳高楨 姚本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