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縣:支部牽頭 黨員帶頭致富

“一天能採鮮葉3斤左右,賣到我們村集體公司,100元1斤!”3月31日,陝西嵐皋縣大道河鎮東坪村貧困戶邱文鳳在自家茶園裡,一邊採茶,一邊滿臉笑容地介紹。

岚皋县:支部牵头 党员带头致富

邱文鳳高興的不光是眼前長勢旺盛的“陝茶一號”茶樹茶園和手中、篾簍中翠生生的一葉一芽的茶葉變賣後即將到手的錢,更高興地是比以前還要多出“兩層收入”。

“我們村自去年起組建了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集體控股,我為董事長,並專門選聘了村裡一名年輕、有經驗、肯鑽研、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黨員擔任總經理。”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嵐皋縣綠生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龔正昇說。

擔任總經理的叫張磊,1985年出生,2008年入黨,今年35歲。

“兩年前,我和親戚在上海開了家第三方物流企業,經常給客戶運送一些由我們家鄉a安康市和嵐皋縣發去的貨物,尤其是茶葉、馬鈴薯製品訂單特別多,就對一些比較熟的客戶進行了詢問、瞭解,發現他們特別喜歡吃我們這兒地道的食品,而且市場需求量很大,利潤空間很可觀,於是我就想到了回家創業致富帶大夥兒一起增收!”張磊說。

張磊的意願和縣、鎮、村的發展意願不謀而合。

“我們想的就是如何利用好我們縣的山、水、林優勢資源和依託我們的傳統優勢產業比如群眾最自覺的種茶、種馬鈴薯、種魔芋等等,讓老資源煥發新生機,發展萬變不離其宗、市場尤其是發達地區需要而我們又拿手的穩打穩紮的產業。”嵐皋縣委書記周康成表示。

嵐皋山大人稀,有人口17萬,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外出務工、移民搬遷、退耕還林步伐的加快,很多經濟作物比如茶葉及相當一部分耕地撂荒,成為“沉睡資產”。

嵐皋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分頭赴廣東、上海等發達地區,調研對接市場,到村到戶到田間地頭瞭解群眾意願、地理資源狀況,最終總結出一條:做產業一定不能圖新鮮、盲目引進,而是要相信腳下這片土地,盯著傳統產業,做出比較優勢。

“讓老資源煥發新生機,做踏踏實實紮紮實實的農業,是社會、群眾和資源越來越需求、渴望和凸顯出來的一條路。要把這條路走穩走強走紮實,在保證市場很高程度上穩定的情況下,就必須統籌考慮壯大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共同致富這些目標、要求和已有的資金、資產、資源,組建村集體控股的、村幹部和經理必須入股的、群眾參股的股份合作經濟組織,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把原始股東、股份、分紅方案、獎勵原材料生產方案、經理基礎工資和績效考核方案定得水清魚白,把群眾、村集體、董事、經理等各成員的責任和利益同步鏈接到公司生產發展各個環節上!”大道河鎮黨委書記張修鵬認為。

“變‘沉睡資源’為‘致富活水’,這既是市場也是群眾發展需要!”龔正昇說。2019年9月,由政府補助村集體壯大集體經濟的資金100萬元正式加入工廠運營,整合組建嵐皋縣綠升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新建茶葉加工廠一座,全村6個組255戶734人都有了股,賣茶葉、賣馬鈴薯有錢,到公司上班有錢,馬鈴薯、茶葉種植面積翻了番。

龔正昇告訴筆者,公司每年所獲取的淨收入按照“4321”方式進行支配,40%給所有持股村民分紅、30%反哺從事生產經營的農戶和經理、20%用於村集體公益事業、10%作為村集體存款。龔正昇說,為確定股民和分配方式及各項制度,村上召開過不下20次支部會、群眾代表會、群眾大會,反覆徵求意見、修改,前後歷時6個月零10天。

“只要對壯大村集體經濟有益,對群眾有益,我們支部和每名黨員都不應該嫌麻煩,圖簡單,這樣才能真正把群眾的心聚起來、把產業做起來!”龔正昇表示。

“如今,我們村沒一塊閒置土地!”邱文鳳指著茶簍說:“這一簍茶,以前就賣200來元,現在呢,就要多出10元8元,多哪呢兒,一是分紅,二是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