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演藝活動“取消險”會成剛需嗎?|業內說

隨著近日東京奧組委宣佈,今年夏天的東京奧運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將推遲至2021年舉行後,便有報道稱,東京奧組委在申辦成功後就為自己購買了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奧運取消保險(含延遲改期),保險公司有可能需要支付給東京奧組委5億美元的賠款。

這則新聞讓人認識到此類保險產品在大型活動中的重要性,同時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演出大規模取消、全球停演,演出從業者開始思考“大型活動取消險”的用途。新京報記者查詢相關政策,發現其實早在2011年中國保監會就曾下發過《關於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該通知中包含“演藝活動取消保險”的試點運營,那為何此類險種目前在內地演出市場似乎“不見蹤影”?它的施行情況如何?新京報記者採訪演出從業者及試點保險公司一尋究竟。

疫情后,演艺活动“取消险”会成刚需吗?|业内说

當地時間2020年4月1日,日本東京,東京奧運會倒計時板。圖/視覺中國

“取消險”國際慣例

售賣常見但理賠條件有限制

3月中旬,歐洲和美國各大文化機構紛紛宣佈關閉場館,或取消和延期當前的所有演出活動,但在當時百老匯關閉前曾發佈一份聲明稱,除非得到市政府和州官員的授權,否則百老匯將不會關閉。百老匯的這份聲明表明,當出現國際大型活動、賽事、演出不得不中止時,運營決策者會權衡是否能申請保險公司理賠,而“不可抗力”的發生是保險公司參考的重要指標之一。新京報記者從相關資料瞭解到,引起不可抗力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自然原因,如洪水、暴風、地震、乾旱、暴風雪等人類無法控制的大自然力量所引起的災害事故;二是社會原因,如因戰爭、罷工、政府禁止令等引起。

雖說“不可抗力”是大型活動取消保險風險產生的最核心要素,但也並不說明文化機構遇到因不可抗力所造成劇院關閉、演出取消等事件時,就可以獲得對應的賠償。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果投保人在新冠肺炎發生前就購買了大型活動取消保險,且同時回購了關於傳染病一項的擴展條款,比如東京奧組委就能獲得賠償,但是疫情發生之後至今,國際市場所有經營此種產品的保險公司都將新冠肺炎排除在擴展條款之外了。

儘管“取消險”在理賠時有條件限制,但購買此類險種在國際上並不鮮見。此前有報道稱,國際奧委會首次購買賽事取消和停辦保險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之前,由於擔心雅典奧運會被迫取消,從而購買了17億美元限額的保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奧委會購買了41.5億美元限額的賣方利益險和賽事取消停辦保險。國際奧委會的年度報告顯示,為防止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取消,國際奧委會支付了近1440萬美元保費。演出方面,部分比較有影響力的藝人會買演唱會巡演取消保險,但這種保單價格不菲,通常保費的費率為3%-4%,就是說100萬美元的限額要支付出3萬-4萬美元的保費。如果有些藝人演唱會年度保單需要從2020年1月1日或以後起開始更新(續期),那就意味著在他們的最新保單中,保險公司很有可能已經將新冠肺炎排除在外。

內地演出從業者

不知道去哪買“取消險”

反觀內地,大部分職業賽事和大型文化演出項目的主辦方都選擇自己承擔相應的風險。北京中間劇場藝術總監滿頂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了作為劇場運營方,在實際情況中的投保情況:“有幾個投保主體:作為一個場館的運營方,一般除了員工正常的保險之外,還有第三者責任險,如果在場館內發生一些意外會有所保障。還會有一種在劇院演出的巡演團體在差旅方面所產生的保險,如航班的無責任取消險;貨運方面會涉及一部分保險,但是單純演出取消的保險,確切說不知道上哪去買。通常劇場製作的演出項目巡演時,保險公司會出兩個險種,一種是團體意外保險,針對巡演的天數等情況,保險公司會做出評估,主要針對因意外所發生的住院或醫療產生的費用。還有一種是財產保險,如舞美置景,演出設備等損壞或丟失時,將會進行賠償,還沒有聽說過有關演出取消的保險。”

近年來引進和運營了眾多國際知名法語音樂劇及其他國內舞臺劇演出項目的北京九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力剛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的投保情況也相似:“針對公司的演出項目,通常基本只會上意外險,比如,防止人員拆、裝臺時受傷或者住院這類的保險。有一些比較大型的演出項目,實際上也問詢過一些保險公司,但是基本上都沒有設演出取消險。”

除了以上兩家演出機構之外,新京報記者也從聚橙舞臺劇製作人勝男那裡瞭解到,關於演出類的保險,無論自制的項目,還是對外採購的演出項目均沒有演出取消類的保險。個別項目會針對裡面明星演員的要求,為其上個人意外傷害險以及意外傷害醫療保險,並不涉及其他險種。除此之外劇組演職人員無非就是投保意外傷害住院津貼保險、意外傷害醫療費用補償保險以及團體意外傷害保險這三種保險,勝男表示,演出取消類保險僅在聚橙的大型演唱會部分會有所涉及。

新京報記者通過採訪眾多內地演出機構發現,目前針對“演藝活動取消險”的態度主要呈現為——小演出機構不想買,因為成本過高,適用率不大;大演出機構想買,卻因信息不對等,不知道哪家保險公司會售賣。張力剛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演藝活動取消險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所以導致我們打電話諮詢保險公司,說沒有這個險種。而保險公司也不可能為這麼小的業務派出專門的業務員。我們這樣大一點的公司,其實很希望能上這類保險。”

疫情后,演艺活动“取消险”会成刚需吗?|业内说
疫情后,演艺活动“取消险”会成刚需吗?|业内说

“取消險”目前在大型演唱會的部分項目中會有所涉及,戲劇行業少見應用。

政策支持

10年前就有制定演藝活動相關保險的意向

“取消險”真的無處可上嗎?新京報記者從相關法律人士處得到兩份文件,一份是201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宣部、財政部、新聞出版總署、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九部委聯合制定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另一份是2011年由保監會下發《關於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從中發現,當年按照《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要求,在現有傳統財產保險業務的基礎上,保監會和文化部共同組織開發、分批確定文化產業保險險種並推進有關試點工作,要求有重點地推動當前文化產業保險市場發展。第一批試點單位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涉及11個險種,其中位列第三的便是“演藝活動取消保險”,試點經營期限為兩年。

2012年9月27日,當時的北京文化局(現北京市文化與旅遊局)與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共同舉行文化產業保險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其中,人保財險與首都劇院聯盟簽署的《北京市文化演藝行業保險合作協議》引人矚目,協議指出,為演出行業所關注的“延遲取消保險”已進入研發後期階段,這意味著呼籲已久的演出取消險有望正式進入市場。但法律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幾個信息只能說明早在2010年,相關演藝活動保險的需求已經出現,並且被注意到,但在接下來的十年間,是不是真有保險公司開發了相關種類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的實際操作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保險公司

開設了“取消險”,但投保率不足10%

文化產業保險險種推進情況如何?新京報記者聯繫到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保險資深顧問賈彭鵬,她告訴記者:“目前,並不是每家公司都有涉及賽事(活動)取消險這類產品,通常演出機構購買保險基本圍繞的是公眾責任險、安全責任險、團體人身意外保險這三類。據我瞭解,目前內地排名前十的保險公司中只有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平財險三家公司做賽事(活動)取消保險,涉及不同的品類,不過目前的投保率很低,公開數據顯示不足10%,也許未來會因為此次疫情的影響,這類險種開始受到重視。”

博彙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博對此類險種投保率低的情況做出了自己的解釋:“大型活動取消保險在內地文化演出行業其實還沒有推行起來,從而也就沒有產生過真正意義上的賠償。活動取消險投保率低的重點在於它的消費群體,演藝機構購買保險是因為項目存在著相對應的風險,但演出取消並不多見,縱使內地保險市場有對應的保險產品,但始終沒有一個事件的發生,這就很難引起人們的重視。此次有人會關注,也是因為目前疫情的發生出現了大規模的停演。”而關於演出從業者提出的“信息不對等,不知道上哪買此類保險”的說法,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保險資深顧問賈彭鵬則回應:“信息不對等,我總結主要還是和保險業務員自身的綜合素質、專業程度有關。就類似於我這樣早期老的保險人,缺乏學習能力,依然還有人10多年來只賣一兩種類型產品。早期大家畢竟是通過顧問去了解這家公司以及產品,而現在增加了互聯網平臺,未來應該會越來越清晰、透明化。”

那內地保險公司現有的“取消險”理賠究竟適用於哪些範圍?新京報記者參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目前公開可查的平安財險的《活動意外取消保險條款》,此條款規定,“ 在保險期間內,因本保險合同責任免除事項以外的、被保險人能力所不能控制的任何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導致被保險人不得不取消、中斷或推遲舉辦本保險單明細表中列明的活動,造成被保險人在本保險單明細表列明範圍內的損失,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博彙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博向新京報記者解釋了相關責任條款:“大型活動取消險理賠的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是,造成取消或延期的風險是不是項目所有方不可控制的,也就是所謂的不可抗力。但並不是所有不可抗力造成的演出取消都可以獲得保障理賠,比如傳染病、惡劣天氣、核心人員缺席等,這類情況在現在的產品中屬於責任免除,保險公司不予賠付。但如果投保方對於這些保障有所需求,可以與保險公司協商,將這些條款進行回購,以或得相應的保障。”

疫情后,演艺活动“取消险”会成刚需吗?|业内说

百老匯劇目停演前,會權衡是否能申請保險公司理賠。圖/視覺中國

疫情過後

演出行業從業者會關注“取消險”,但持觀望態度

經歷過此次疫情影響下的演出大規模取消,演出從業者未來會考慮增加購買“取消險”嗎?中間劇場藝術總監滿頂表示:“我覺得這次疫情結束後,作為行業的從業者,可能我未來不會去購買這類取消險,因為再來一次這樣事情的情況比較少見。我們做演出規劃週期比較長,相當於我們下半年的演出,其實上半年或者是年初甚至提前一年就已經做了計劃,如果一旦因為某些原因取消,也不會像國外一些大型項目要提前幾個月去做準備,我們彼此還是有協商的餘地。會關注,但持觀望態度。”

不願具名的某演出機構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以前大家肯定覺得像疫情這類的事件不太可能發生,所以對取消險這部分的關注度並不夠。保險公司在近幾年也不斷地遭受極端天氣和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在這個部分保險公司的思路也在變,以後怎麼樣,還是要等這次疫情結束之後,才會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方向。今年因為疫情,國外所有做活動取消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都遭受重創,部分保險公司也許未來會選擇不再做這類險種,或者將這類險種的保險額度提升得非常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演出主辦方就會去衡量,一旦購買了這類取消保險,自己的適用幾率高不高。我覺得未來大家一定會更關注這類險種,但是否在未來的演出項目中使用活動取消險,目前來講,還是一個問號。”

新京報記者 劉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