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古人去春遊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生命復甦的季節。郊外的田野上開滿了五彩繽紛的小花,引得蝴蝶相互追逐;大地都變綠了,沉睡了一個冬天的小動物們也都伸了伸懶腰,迫不及待地走進這美好的季節。這麼好的時節,怎麼能忘記春遊呢?

在中國古代,遊春是一項重要的休閒活動。和我們今天約三倆好友一同開車到郊外踏青、野餐一樣,古人也騎著馬結伴出遊,走進春色盎然的山水之間。遊春也是古代畫家們鍾愛的一個題材。儘管這些畫家使用的筆墨語言與繪畫風格截然不同,目的卻只有一個:表現春天的勃勃生機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今日發現,邀諸君一同跟隨古人的腳步,感受春日的美好與閒適。


1. 《遊春圖》 隋 · 展子虔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設色,805 X 430 mm / 故宮博物院藏

這卷《遊春圖》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老的畫卷,也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唯一存世的作品。展子虔出生於政權更迭頻繁的亂世,自小喜愛畫畫,隋朝統一後入仕做官,晚年退隱山林,寄情于山水書畫。對於他的生平我們所知甚少,不過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享有“唐畫之祖”的美譽。他所畫的題材內容廣泛,其中數人物畫與山水最為後人推崇。開創了“青綠山水”的畫法。

《遊春圖》是早期青綠山水的代表之作。從這時候起山水畫不再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存在,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種。畫家以描繪遼闊的水域、重巒疊嶂的遠山與坡岸,描繪了一幅春風沐浴、水波盪漾的春日景象。畫中的小如豆的男男女女要麼遊船賞玩,要麼騎馬踏青,與初春的山林融為一體。關於這件珍寶的真偽考證一直說法不一,雖然畫上有宋徽宗的題字“展子虔遊春圖”,沈從文卻猜測這只是宋代的一個摹本。


2. 《八達遊春圖》 五代 · 趙喦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設色,1610 X 1030 mm /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八達遊春圖》為駙馬趙喦所繪,描繪了八位俊傑在園中騎馬賞春的情景。趙喦(yan),五代後梁畫家、大收藏家,他的人物與鞍馬格韻超絕,形神兼具,栩栩如生。春日的園林中,太湖石聳立於畫面中央,八位穿著達官顯貴制式服裝的俊才,騎著尾巴打結、頭系紅纓的高貴馬種,盡情奔馳在碩大的園林之中。很顯然他們都是皇室貴族。這幅畫筆墨細膩,設色濃豔,是迄今為止為數不多的五代精品書畫。


3. 《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卷》 宋 · 趙佶(傳)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墨筆, 5210 X 1477 mm / 遼寧博物館藏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唐代著名仕女畫家張萱的代表之作,描繪了虢國夫人與她的姐妹在仕女與從監的護衛下,騎馬外出踏青春遊的情景。眼前這張藏於遼寧博物館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是宋代的摹本。因卷首有金章宗完顏題寫“天水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而被認為是宋徽宗趙佶的摹本,然而有學者提出,這未必出自趙佶之手,而是某個宋代畫院的名家的代筆。

遊春是唐代一個重要的社會習俗,以每年的三月初三為盛。在這一天,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達官貴人都一同結伴出行,賞花踏青。這幅畫與其他的遊春圖的最大不同在於,畫中尚未描寫春日的美麗景緻,既沒有青枝綠葉,也沒有春波盪漾,僅僅通過對駿馬與人物神態的描繪凸顯了“遊春”的主題。畫中共有九個人,他們策馬揮鞭,從容自在,輕鬆愉悅的神態讓觀者感受到了惠風和暢的春日氣息。


4. 《春遊晚歸圖》 宋 · 佚名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設色, 2420 X 253 mm /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春遊晚歸圖》收錄於《宋畫全集》第一卷,記錄了一名老臣在僕人們的陪同下,春日裡踏青回府的景象。畫面中,這名頭戴官帽、身穿長袍、鬚眉交白的老者坐在馬上,手裡拿著一根魚竿,想必是剛從湖上垂釣回來。他的周圍前前後後簇擁著十名侍從,他們或牽馬,或扛兀,或挑擔,或搬椅,忙而有序。擔子上挑著一個類似茶爐的方形爐子,上面正熱著兩隻裝著茶或酒的銅壺。那紅色的筆觸應該就是燃燒中的炭火。道路兩旁的樹木蔥蔥郁郁,枝繁葉茂,一片春機盎然的景緻。


5. 《西湖春曉圖頁》 南宋 · 佚名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設色, 236 X 258 mm /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西湖春曉圖》描繪了南宋時期的西湖春色。此時,宋高宗已經把朝廷遷都到了杭州,徽宗畫院裡的畫家們也隨之來到了江南。面對南方山水的清幽秀麗,這些畫家們也一改北宋山水凌然雄偉的風格,在畫面中增加了更多的浪漫與抒情。

在這幅畫的左下方,一名遊人與船伕泛舟湖心,欣賞著這春日清晨的湖光山色。遠處曉煙迷濛,峰巒起伏,一座高塔聳立在山頂;近處岸上種滿了楊柳,幾戶人家傍水而居。如此美好的西湖景緻,不免讓人想起蘇東坡的那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6. 《遊行仕女圖》 元 · 佚名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設色,1096 X 507 mm /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這幅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的《遊行仕女圖》因為題識曾一度被認為是趙孟頫的作品。這幅畫中我們看到三個體態豐滿,衣著色彩明豔的侍女在春意綿綿的園林中散步。從人物的裝扮與體態來說,這幅仕女圖明顯有唐代仕女畫的遺風,入題識所言,這是對張萱遊行仕女圖的一個元代摹本。

畫面中的三個女子,一個手裡拿花,一個手上停一隻鸚鵡,另一個雙手插在衣袖裡。她們神情鬱鬱寡歡,或許是想到外面的春色正好自己卻只能呆在園子裡,多少有一絲失落吧!


7. 《挾彈遊騎圖》 元 · 趙雍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紙本設色,1090 X 463 mm /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挾彈遊騎圖》由趙孟頫之子趙雍所繪。趙雍,字仲穆,元代書法家。他繼承家學,善畫山水,最擅人物鞍馬。這幅畫描繪了一個手持弓箭的官員,他騎在馬上,目光卻被身後的綠樹所吸引。他轉頭深深凝視著那株鬱鬱蔥蔥的樹,或許是聽見鳥叫而回頭一望,又或許是被青翠欲滴的綠樹所吸引。他到底看到了什麼呢?

此外,這明顯是一幅具有“古意”的作品,除了筆意,畫中人物的穿戴風格都是唐代的,令人不免想起《韓熙載夜宴圖》中的高官顯貴。


8. 《春山遊騎圖軸》 明 · 周臣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設色,1851 X 640 mm /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春山騎遊圖》是明代中期著名職業畫家周臣的作品。周臣,字舜卿,是 “明四家“唐寅和仇英的老師。他擅畫山水,畫法嚴謹工整,師法李唐、馬遠等南宋畫派。他與同時代的職業畫家有所不同,他的畫裡常常融入一些文人畫的元素與情感,完美地將“院體畫”與“文人畫”結合在一起。

《春山騎遊圖》以傳統春山行旅作為主題,描繪了一名文人在侍僕的陪同下,騎馬進山遊玩的畫面。在畫面的近景處,山溪緩緩地流向底端,岸邊長著幾株或者剛發芽,或是已經蔥鬱的樹木,到處都春意盎然。橋上有主僕一行三人正在過橋,主人坐在坐騎上,四處張望,僕人則挑著行李,大概是要在山間找一處悠然之地盡情地喝上幾杯吧。再往上,有一處驛站,屋裡坐著幾個正在吃飯喝酒的人,他們的馬在食槽吃草,大概也是結伴出遊的人。這幅作品的構圖繁複而不失明曠,筆法勁健而變化多端,山石多用小斧劈皴寫,主要繼承了南宋畫院的傳統。然而構圖的繁雜嚴謹,又讓人不禁想到北宋山水的全景式構圖。可謂是明代山水中難得一見的佳品。


9. 《春遊晚歸圖》 明 · 戴進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設色,1679 X 831 mm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是明代著名職業畫家,“浙江畫派”的開山鼻祖。他出生於浙江杭州,早年為金銀首飾工匠,後來學畫,官至畫院待詔。他的山水筆墨多取法自南宋畫院的馬遠、夏圭一派,筆法蒼勁方硬,健拔渾厚,在當時的畫壇影響很大。繪畫構圖上,他仍沿襲南宋院體風格,畫面結構相對簡單,善用留白。

這幅《春遊晚歸圖》描繪了一位士人在春日的暮色中游春歸家的景象。畫面的下方,桃花盛開,綠蔭如蓋,兩名僕人挑著行李正在過橋;橋的另一頭,士人緊扣庭院大門,園內一名僕人挑燈應聲而來。遠處群山披綠,一所宮殿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這幅畫的近景出內容豐富,刻畫細膩,中間卻有一大片留白,這使得遠景與近景的鏈接不夠自然,整個空間因此缺乏縱深感。在明代,遠景與近景的過度通常比較簡單,多半是用煙靄媒介鏈接,似乎已經沒有了“中景”的概念。


10. 《松林揚鞭圖》 明 · 唐寅

發 現 | 跟著古人去春遊

絹本設色,1453 X 725 mm / 旅順博物館藏

唐寅,字伯虎,是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才子之一。他善詩文,通書畫,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一同並稱“吳中四才子”;又因繪畫上的傑出成就,被冠以“明四家”的稱號。唐寅的一生放蕩不羈,恃才傲物,關於他的風流逸事流傳至今。他晚年窮困潦倒,靠朋友接濟度日。在繪畫藝術上,他的山水和仕女都早造詣很高。山水師法李唐、劉松年等南宋院體一派,又融合元代文人山水,可謂打破了“院體畫”與“文人畫”之間的門戶之見,風格上獨具一格。他的人物畫繼承唐代仕女畫法,結合南宋院體筆墨,造型準確,神態生動。被稱為”明代仕女第一人“。

《松林揚鞭圖》描繪了兩名士人在僕人的陪同下結伴春遊的景象。此時,春雪剛剛消融,鮮花盛開,枝林繁茂,一副春意盎然的初春之景。在文人畫盛行的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與美學漸漸地滲透了當時的文化圈。在隱遁思想的薰染下,文人畫家們都喜歡描繪郊遊、登高等與自然相關的題材。這幅唐寅的作品延續了明代山水的構圖特徵,用雲靄將遠山的高峰與近景中的騎馬郊遊景象銜接在了一起。畫中主僕共五人,他們神態自在愉悅,在和煦的春風中慢慢前行。畫面的上方還有唐寅的自跋詩:女幾山前春雪消,路傍仙杏發柔條。心期此日同遊賞,載酒揚鞭過野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