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繼承人

一、司馬昭繼承司馬師的權力合乎禮法嗎?

  假如司馬昭死了,司馬昭所擁有的政治遺產;應該由誰來繼承呢?當然是應該由司馬昭的兒子來繼承了。但這個答案,實際上是不能讓人滿意的;因為在司馬師死的時候,同樣的問題,卻顯然不是同樣的答案。

司馬師死後,司馬師的政治遺產;應該由誰來繼承呢?當然是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了!司馬師的兒子,除了對自己父親哭得死去活來外,實在不能繼承自己父親司馬師留下政治遺產。對於這個事實,司馬昭成為晉王后就一直是耿耿於懷的;因為這事實的存在,等於在說司馬家族的權力繼承並不是按父死子繼的原則進行著。如果真是如此,那司馬昭兒子繼承他權力的合法性就有問題了。司馬師的兒子是誰呢?司馬師的兒子就是司馬攸。司馬攸是司馬昭的親兒子,因為司馬師沒有兒子,所以司馬昭把這個兒子過繼給了自己哥哥。

司馬昭之繼承人

  司馬師為什麼要過繼自己弟弟的一個兒子呢?顯然是為了讓自己死後,能有一個人繼承自己的政治遺產。有一點是可以保證的,如果司馬師再多活上10來年,那司馬師死後,繼承司馬師權力的人肯定是司馬攸,而絕對輪不著司馬昭。但司馬師死得太早了,他死的時候司馬攸才僅僅七八歲。以司馬攸這種年齡,與他的母親合在一起,自然也是標準的孤兒寡母,哪有資格繼承司馬師的政治遺產呢?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面對自己強勢的叔叔(小叔子)自然只有把司馬師的權力交出去。

  從這層意義上,司馬昭成為司馬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本身就是不合禮法的!當然這一切,也有著許多大家可以理解的客觀因素。

司馬昭之繼承人

  因為司馬師死時;司馬攸太過年幼;而且當時司馬家族強敵環伺,如果讓司馬攸當司馬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司馬昭等叔叔給他當輔佐者),肯定會使司馬家族實力受取限制的。在這種背景下,加上司馬昭又是司馬攸血緣上的父親。所以司馬昭遂成了司馬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但司馬昭自己也知道,自己這樣成為司馬家族掌門是不合禮法的;對於這件事情雖然沒有人敢明著說,但司馬昭自己對此卻是耿耿於懷的。

  所以司馬昭後來一再說:天下是景王(司馬師)的天下,我僅僅是代替他(們家)佔據宰相的地位,我死之後,大業應當交還司馬攸(司馬師的兒子)。但司馬昭說這番話時,內心肯定是充滿了更深的思考;司馬昭內心這些想法,雖然人們都假裝不知道,但他這種思考卻顯然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注意一個歷史細節,那就是在司馬炎、司馬攸爭奪世子之位時;除了司馬昭假惺惺的表示支持司馬攸外,再沒有一個敢出來支持司馬攸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大家都也清楚,你如果真的去支持司馬攸,那恐怕真是想家破人亡了。在這種背景下,大家都自然是一邊倒的在支持司馬炎。

司馬昭之繼承人

  二、司馬昭會讓司馬攸繼承自己權力嗎?

  雖然司馬昭一再表示,自己死後會將權力還給司馬攸。但司馬昭這些話,其實只是一些冠冕堂皇的鬼話罷了。司馬昭肯定不會想把天下交給司馬攸。司馬攸從血緣上是他的兒子這不假,問題是司馬攸在政治上是司馬師的兒子。最簡單而言,如果司馬炎當了皇帝,那帝國第一家庭是司馬昭家;而司馬攸當了皇帝,那帝國第一家庭就是司馬師家了。對於司馬昭這種念頭;恐怕當時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雖然司馬昭一再表示自己想讓司馬攸繼承自己的權力,卻絕沒有一個人敢附和司馬昭。在當時如果有人真把司馬昭的話當真,那他恐怕真是想不明不白的全家慘死了。做為一個下屬,如果連這點眼力勁也沒有,那還怎麼在政治舞臺上繼續混呢?

  於是有人說了:司馬炎頭髮長得可以垂在地上,兩臂長得可以超過膝蓋。這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

  於是又有人說了:廢長之幼,是取禍之道。

  於是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說了:司馬炎最有資格當司馬昭的政治繼承人。

  淚痕以為,這全是典型的政治宣傳說詞;總而言之漏洞百出、睜著眼睛說瞎話,而且陳腔濫調絕無新意。一切只是為了表明人的政治立場罷了。一個人長得兩手過膝?記得小時侯聽袁闊成先生說《三國》嘲笑劉備這幅異相時說了:兩手過膝,動物園的大猩猩兩手過膝了;至於人好像還真沒有見過。從前劉備長的是這副異相,今天司馬炎又長成這副異相了。廢長之幼,取禍之道。這也許有點道理,問題是:在政治上司馬攸是司馬師的兒子,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兒子,他們之間存在什麼廢長之幼的關係?

司馬昭之繼承人

  所謂的廢長立幼之說能成立,那前提得是天下是司馬昭(文王)的天下。如果天下是景王(司馬師)的天下,那司馬攸是司馬師惟一的兒子,司馬炎只是司馬昭的兒子,這廢長之幼之說又是從哪說起呢?而在這程中,司馬攸的岳父、司馬攸的堂舅表現得最積極了,事實上他們更是上竄下跳的勸司馬昭應該立司馬炎當晉王世子。

  賈充的女兒賈荃嫁給了司馬攸,羊繡則是司馬師老婆的堂弟。從他們利益來看,他們肯定都希望司馬攸當晉王世子。問題是,他們都也清楚司馬昭是不可能讓司馬攸當晉王世子的。所以他們做為司馬攸最親近的人,自然更得搶著做出表態,否則政治前途肯定會不妙的。

  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昭自然是順水推舟讓司馬炎成了王世子。

  司馬昭之所以玩這樣一個把戲。一方面表明自己尊重封建禮法;另一方面又讓司馬家族掌門之位留在了自己家裡面。司馬家族的權力繼承,如果按司馬師死時的繼承原則(實力、年齡),當時的司馬攸自然沒有機會當司馬家族的掌門人,現在的司馬炎恐怕也是危機伺服的。但司馬昭卻希望自己家族的主要權力,一直讓自己的子孫去控制。所以司馬昭現在要一再表示他只是替司馬師兒子暫時掌管天下。司馬昭通過這種說法,不過是在強調父死子繼才是封建禮法的正理罷了。因為只有這種權力繼承原則保證了,帝國的權力才會一直留在司馬昭這一系手中。

司馬昭之繼承人

  對於司馬昭這種意思,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人們都是一邊倒的勸司馬昭應該把權力交給司馬炎。我們看當時的歷史,好像沒有哪個不長眼的官員敢在這個問題上附和司馬昭;就好象在亂臣賊子一再拒絕當皇帝之時,絕不會有一個官員敢附和亂臣賊子一樣。因為他們這都是虛偽的政治表演,你如果敢把這當真,你恐怕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這種政治爭鬥,本身是無傷大雅的。這種爭鬥實際上溫柔極了、文明極了。歷史上後來出現類似的爭鬥,哪有這樣溫文爾雅的呢?所以在這過程中,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深究司馬昭的虛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