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魔”弗格森的比賽告訴了我們什麼?

UFC輕量級的頭號競爭者,幾乎是肅清了整個155磅的“夜魔”託尼·弗格森是如今MMA界最受認可、敬重和欣賞的鬥士之一,他與冠軍哈比布的巔峰對決也是現在人們最期待的比賽,或許沒有之一!

“夜魔”弗格森的比賽告訴了我們什麼?


  弗格森一直不是最遵循主流格鬥方式的人,他獨一無二的風格和打法讓他所取得的成功更加引人注目。那麼,讓我們來聊聊,通過觀看弗格森生涯中的那些精彩表現,我們可以學到什麼關於格鬥實戰的“公理”。

  1. 體能和抗擊打,真的可以被用作一種武器

  一提起弗格森,相信很多人都會先想到他那驚人的身體素質。

  從2013年到現在的12場連勝裡,弗格森對陣過各式各樣的選手,也多次陷入困境,有時甚至是一度處在被終結的邊緣。但不知道為什麼,“夜魔”哥總能扛過風暴,然後迅速恢復。

  這樣的抗擊打能力與他“永不疲憊”的體能相輔相成,成全了他那全場施壓的快節奏打法。哪怕比賽會打滿五個回合,弗格森也要從開始到結束,整整25分鐘都積極地主動前壓和出擊,像是在跟對手“長跑”,不僅是比誰先到終點,更是看誰會輸在體能。

  這種強勢推進的打法使他更容易暴露在對方的炮火之下,但就是因為他抗擊打和恢復能力的強悍,弗格森在處於逆境之後又可以快速地重新開始施壓。只要比賽還沒結束,他就一直會有翻盤的機會,簡直令人絕望。

  被迫不斷後撤,盡全力也跟不上弗格森節奏的對手們,常常會被快速耗盡體能,被堵在籠網邊毒打,或是在持續不斷的對攻之中以兩倍三倍的數量捱打,無奈地被漸漸擊垮……

  直到看到了那些世界級高水平的選手們在體力不支時緩慢懶散的動作,直到親身體驗過實戰過程中自己比對手先疲憊的感覺,我們才能真正明白巴斯·魯頓大叔的那句話:“體能永遠不嫌多。”

  2. “雜亂無章”,在格鬥中不一定是個貶義詞

  人類有著尋求規律的天性,哪怕在格鬥這種風格無限、瞬息萬變的競技項目中,我們也經常會偏重於欣賞出手有章法的選手,而把相對凌亂的風格稱作“瞎打”。這個道理雖然近乎是“放之四海皆準”,但還就真有一些像弗格森這樣的鬥士讓我們看到了例外。他們早已清晰地明白格鬥中的“規章制度”,但就是要打破常規,藉助實戰把自己的個性表現到極致。

  我之前也沒少做關於選手的技術分析,但每到弗格森這裡,我就必須要拋開平時常用的文章結構,從一些“非主流”的角度來解析他的風格。

  看過他的比賽就會知道,弗格森幾乎是從頭至尾一直邁著自信的步法,不斷變換著身姿和站式,打出以前刺拳和前正蹬為開路武器的各種怪異組合擊。他真的是展現出了宗師李小龍著名的“Be like water”格言,打得隨心所欲,以本能反應為主,幾乎從不刻意制定戰術,也不顧及自己的動作有沒有做到標準好看,就是想到什麼就用什麼,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還別說,也真就是他這種“雜亂無章”的打法,讓其對手難以做出預判和調整,更不易有針對性地備戰。對於弗格森來說,拋開了章法的“束縛”,他便能夠完全發揮出自己隨機應變的本領,積極做出進攻和反擊,快速找到並攻擊對手的防禦漏洞。當然,這樣的打法也需要他強大的體能和抗擊打來支撐起容錯率——即使判斷失誤,也不至於滿盤皆輸。

  弗格森的打法雖然還不能完全被說成是“亂中有序”,但不難看出,他的基本功,以及對格鬥的認識和理解是遠高於常人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可以隨心而動卻依然可以打得輕鬆有效,也是為什麼他即使不著心思考戰術,仍能準確靈敏地抓住每一個縫隙和漏洞。

  3. 技術多樣是好,但也最好有一兩個極為擅長的

  你可以說弗格森的打法風格是“亂”,但也可以說它是“多樣化”。既然弗格森是個以快節奏和高頻率著稱的選手,他的擊打和纏鬥技術就肯定不能單一,不能太容易被對手摸清規律。

  看過他的一些訓練視頻就會知道,弗格森對於不同的格鬥術和訓練方式是“來者不拒”,只要他覺得有可能有用的,都願意嘗試一二。在比賽中,弗格森基本上會把各項主流格鬥術中的技術輪換著使用。除了常見的拳腿動作,他也會嘗試詠春的一些手法,幾個角度和時機刁鑽的肘擊,甚至街舞的舞步;在傳統柔術體系的基礎上,他也憑藉“橡膠防禦”,達斯絞,以及那些怪異的翻滾和位置轉換技術走在了時代的前沿。總之,看他的比賽永遠不會“審美疲勞”。

  但熟悉弗格森的朋友們也會注意到,儘管技術多樣,但他也總會有幾個比較擅長的技術來幫助自己奠定打法的基調,或是用於應對突發情況。

  弗格森常用的擊打技術包括用於控制距離、消耗對手的前刺拳和前後腿的正蹬,撞入近距離後的挑肘,以及在中距離快速“彈出”的後直拳。無論是順境逆境,無論是前進還是規避,弗格森都會頻繁地使用這些技術。雖然每次擊打都不一定放出全力,但落點的精準和乾脆的出擊動作讓弗格森可以在短暫的幾次對攻中打出高額的傷害——只需要看弗格森比賽之後,對手的面部就知道了。

  在纏鬥上,我們剛才提到了當他處於下位時的“橡膠防禦”(Rubber Guard)。這個來自於無道服柔術大師艾迪·布拉沃的纏鬥路數主要是用於在下位時,把雙腿拉高,去控制對手的後脖頸和背部上方,以帶動下位的肘擊和諸如三角鎖之類的降服技(這裡不細說了)。弗格森的防摔能力並不算最強,但哪怕是被壓入下位,他也十分活躍,極其危險,不斷地試圖掌控對手,尋找漏洞。另外,當對手在站立過程中出現了在近距離“埋頭”出拳或躲閃的時候,弗格森習慣於直接將對手拉入前頭鎖的位置,以銜接那招牌式的“達斯絞”(D"arce Choke)。

  多樣化的技術或許可以讓弗格森贏得比分,但卻是那些擅長技術提高了他的終結率,也降低了他因一時混亂而輸掉比賽的可能性。

  4. 格鬥選手最重要的一項天賦——熱情

  哪怕你對格鬥一竅不懂,但是看完弗格森的比賽,你也會對他做出這麼一條評價:這位“夜魔哥”確實是為格鬥而生的!

  弗格森的柔術教練布拉沃曾多次讚揚感嘆弗格森對於格鬥的專注和獻身精神。他說自己從來沒見過任何一個選手可以像弗格森這樣保持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弗格森經常是“熬過”了一批又一批的職業學員,但仍然在結束時是體能最充沛、精神最興奮的那個。

  弗格森也從不因為報酬或關注度而接受或否決某場比賽,他只想要擊敗更多的高手,長久地站在世界格鬥的頂峰。哪怕是休賽期,他的訓練力度也與備戰時幾乎無差,格鬥當真是他生命的源動力!

  回憶一下,我們多少次看到原本具備著足夠的潛力和資源的鬥士因為喪失了熱情而走上生涯沒落的道路(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例子是曾經的重量級頂尖特拉維斯·布朗)。UFC名牌解說羅根叔也多次強調:“格鬥是個需要絕對熱情的職業,如果你不知道該不該退出,那就表示你應該選擇退出……”

  弗格森從2008年進入職業,一路走來參賽十分活躍,目前沒有超過一年的休假,擁有25勝3負的傲人戰績,多年來身心的磨損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處於世界頂尖的弗格森與當初的剛剛踏入八角籠的那個他一樣戰火熊熊——甚至越燒越旺;已經36歲的他,仍然在每場比賽中都展現出進步,表示自己仍有潛力可以挖掘。

  之前說到的所有弗格森的特質,其實都與他全身心奉獻給格鬥競技,永不言敗,永遠積極的優秀心態有著極大的關聯。

  兵法裡常說,攻城先攻心,而弗格森絕對是一位不僅自己的內心強大,而且有能力攻破對手心牆的罕見的鬥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