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財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財富是什麼?

旁觀者隨從


真正的財富是國民科學素養

德國在廢墟上重生不是因為二戰後德國錢多。

中國從一窮二白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得益於科學和技術。得益於中國普及了義務教育,並使大眾獲得了公平競爭讀取大學的權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民的科學素養是激活科學技術的鑰匙。

1、貨幣X使用量=交易量-空轉量=生產量。

2、交易量=空轉+工業品+資產+消費品

如,中國消費者每年消費40萬億產品與服務,未來10000年要消費40億億以上產品與服務。中國人現在有40億億貨幣嗎?答案顯然是沒有。那麼,為什麼每年消費40萬億以上可持續?答案是交易量由貨幣數量和貨幣使用次數兩個因素決定。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卻認為有多少實體財富,就有多少錢。錢和實體財富是相等的。這實際是背離實際的。

10萬億人民幣X使用100次=1000萬億交易量=500萬億固定資產(房子、道路、基礎設施等等)+500萬億消費品

因此,在貨幣一定的前提下,加速貨幣流向實體(創造新資產+消費品),是提升社會財富的有效手段。貨幣流向實體的速度每提升10個百分點,GDP差不多會同步提升10個百分點。那麼,如何讓貨幣流向實體的速度提升速度呢?參考答案是:健全福利保障體系,讓消費者敢花錢。每個人每月多花10%的錢,GDP差不多就可以提升10%。反之,GDP會下降。

如何健全福利保障體系呢?

參考答案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解放生產力。

具體來說,建設消費者聯合持股的公共網絡,把消費者的智能手機變成新零售體系的基礎設施。假設這個新零售平臺收取所有消費1%的分銷佣金,那麼,未來這個新零售平臺可以獲得的利潤等於40萬億X10000年X1%=4000萬億=消費者持股股權的未來價值。我們是否可以每年提出這個價值的1%到現在,派發給中老年人?如果可以,中老年人會獲得穩定的退休金,年輕人也不在擔心自己和父母的養老問題。

疑問:效率如何提升的?

參考答案: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是免費的基礎設施,邊際成本為零,效率達到最高。

疑問:這和國民的科學素養有什麼關係?

參考答案:科學素養越高,越容易發現以上邏輯,越容易形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共識,反之,科學素養越低,越難以發現以上邏輯,越容易陷入零和博弈認知之中。

因此,真正的財富是國民的科學素養,因為科學素養決定國民對科學技術的利用效率,科學素養也決定國家的創新能力。


高金波


財富是由勞動者創造的,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比如一個企業,創造財富是由生產第一線〈直接〉和管理者〈間接〉共同創造的,之於兩者所創造的財富誰多誰少,就視具體情況而定了。有時直接勞動者多於腦力〈管理者〉勞動者,有時腦力勞動多於體力勞動者,總之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不能一概論之。

至於什麼是真正的財富,應該說,那些對社會對人們能夠在生產生活等方面,提供幫助的商品就是財富。另外,還有一種財富是精神上的產品,能夠給予人們精神上的享受的產品或商品,更是彌足珍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