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悼亡詞奪冠之篇

再過幾天便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中國人拜祭先祖的重要節日,我國有掃墓踏青等各種紀念活動。在這期間,會勾起很多人對逝去先人的回憶,大家會通過各種手段來表達對先人建設美好家園的感恩之前以及斯人已逝的懷念之情。尤其是在2020這個多災多難年份,我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又有很多鮮活的生命逝去,默哀。提到清明悼亡,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古詩詞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題材,悼亡詞。悼亡詞是古詩詞中一種特殊的題材,古人用精妙的辭藻,簡練的語言,極為深刻的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悼。雖說悼亡詞多如牛毛,清朝著名詞人納蘭容若更是悼亡詞的代言人。但是個人認為,中國有史以來最悼亡詞奪冠之作,非蘇軾的《江城子》不可。

十年生死兩茫茫——悼亡詞奪冠之篇

十年生死兩茫茫——悼亡詞奪冠之篇

這首歷代讚譽無數的悼亡詞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為悼念髮妻王弗所作。眾所周知,蘇東坡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一生所著多為"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岡"之類豪情萬丈的詞,唯一一首傳世的悼亡詞便是這首江城子。悼念的對象王弗為蘇軾的第一任妻子(蘇軾一生一共娶了三任妻子),十六歲的時候嫁與當時十九歲的蘇軾為妻。關於王弗與蘇軾的結合,史書上還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王家與蘇家都是眉山當地士子家族,來往甚密。有一天,王弗的父親王方邀請本地士族同遊中巖山,蘇軾的父親蘇洵自然在受邀之列。眾人進入山中游覽,不久便看見了一個水池。咋一看這個水池並無奇特之處,但如果有人在水池旁邊鼓掌,池中小魚就會匯聚而來,而且水池沒有名字,於是有人提議為此水池取名。此時蘇軾與王弗同時給這個池子取名為''喚魚池'',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緣分。王方大喜,暗暗注意蘇軾,並最終將愛女王弗嫁與蘇軾,於是喚魚聯姻成為一段佳話。

史載王弗年輕貌美,侍親至孝,且蕙質蘭心,明事理,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配偶。與蘇軾可謂郎才女貌,佳偶天成。可惜天命無常,紅顏薄命,溫婉賢惠的王弗年僅二十七歲就逝世了。在王弗離開之後十年,蘇軾於密州知州任上夢見亡妻王弗,淒涼愁苦之情湧上心頭,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被歷朝歷代文人騷客備受推崇的千古第一悼亡詞。

先簡單的翻譯下這首詞,上闕記實:十年的時間,兩人生死相隔,生者和死者對對方的世界茫茫無知,不知道你在那邊過的好不好。人雖然已逝去,但過去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不用細想,自是難以忘卻的。我在外地做官,距你的長眠之處遠隔千里,沒有地方跟你訴說心中的淒涼。即使見面了你也應該不認識我了吧,因為我四處奔波勞碌,灰塵滿面,兩鬢已經霜白,變成了個糟老頭子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悼亡詞奪冠之篇

下闕寫虛:晚上隱約在夢境中回到了家鄉,看見愛妻你正對著軒窗梳妝。但是這是個夢啊,以往你儂我儂的夫妻相見,只有四目相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我年年思念你讓我肝腸寸斷的地方,就是那個夜晚有明月照耀,四周有松樹環繞的小山崗啊。

十年生死兩茫茫——悼亡詞奪冠之篇

這首詞名為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其實只有下闕開頭是記夢,其餘都是敘事白描,表達一代文豪對亡妻深切的懷念之情。蘇軾對於亡妻的思念,是痛徹心扉的。兩人陰陽相隔,再次相逢只能寄希望於夢中,因為只有有夢是沒有時空界限的。再加上蘇軾精妙的文筆,整首詞飽含了對亡妻真摯樸素的深情和無比沉痛的生離死別。

上學的時候初讀這首詩,因為沒有真正經歷過生離死別,只是覺得押韻,朗朗上口,用詞精妙,箇中用情之深實在非我一界小學生所能體會。後來第一次體會到這首詞精妙之處是前幾年著名的杭州保姆縱火案,一個男人瞬間失去愛人和三個可愛的孩子,看到新聞裡當事人那一點精神氣都沒有的眼神,我哭了,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這種感覺似曾相識,然後就想到了這首江城子,原來男人對亡妻的思念真的那麼痛徹心扉。

我們再結合下蘇軾的經歷分析下蘇軾為什麼對王弗那麼情深。以詞的形式來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可以看出來蘇大文豪對擴大宋詞意境的開拓精神。以詞寫悼亡,其中也滲透著蘇軾仕途失意的愁苦之感。前文提到蘇軾十九歲娶王弗為妻,婚後恩愛自是不必多提。兩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057年,蘇軾隨父親蘇洵進京應試,負責當年科舉考試的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初出茅廬的蘇軾的應試文章是《刑賞忠厚之至論》,歐陽修讀過之後大為欣賞,認為此子前途無量。在歐陽修等文壇大佬的推波助瀾之下,蘇軾一時名震文壇。 每當他有新作面試,經過文人士子們的傳播,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甚至會出現洛陽紙貴的情形。正當他名動京師,亟待施展宏圖抱負的時候,蘇軾的母親不幸病亡,蘇軾於是隨父回鄉奔喪。古時官員父母去世之後有為父母守孝的說法,三年守孝期滿之後才能官復原職。守孝期滿回京之後再兩年,蘇軾一展身手,通過了制科考試,即大家通常所說的"三年京察",隨即被朝廷授予了相應的官職。四年後,即1065年,回到京城,在登聞鼓院(即百姓通過敲鼓向朝廷進諫的地方)擔任判官。

結合蘇軾在1065年之前的經歷可以看到,他的前半生大致上是順風順水的,年少成名,家有賢妻,父慈子孝,這基本就是那時人人都羨慕的生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了"。所以說1065年之前他的內心應該是很滿足很愉悅的。

可是就在1065年,愛妻王弗逝世,這給了蘇軾第一次沉重的打擊。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066年,蘇軾的父親蘇洵也逝世了。接連失去愛妻和生父,蘇軾想必是相當痛苦的。為父守孝三年期滿回朝,卻沒想到朝廷已經變了天了。蘇軾的許多舊友,包括之前對他推崇備至的,以老師相稱的歐陽修在內,都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外放地方了。朝廷之中跟蘇軾一起堅守舊法的官員已經不多了。公元1071年,蘇軾向皇帝上書,陳述新法的弊病。當時正是推行新法如火如荼的時候,王安石非常不滿。於是讓便讓御史在宋神宗面前彈劾蘇軾。與領導意見不合一般是很難混的,於是蘇軾自求出京,被朝廷授杭州通判。從這一年開始,蘇軾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外放生涯。公元1074年,蘇軾調往密州任知州,正是在密州知州任上,蘇軾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蘇軾的人生大致可以以1065年為分界線,前期年少有為,前程遠大,同時期有賢惠漂亮的愛妻王弗為伴,志得意滿。可謂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朝看盡長安花。但在1065年之後,愛妻以及父親相繼逝世,又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外放生涯。再往後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外調杭州,流浪儋州,身逝常州等等,無一不是大悲情。

結合蘇軾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到,愛妻王弗陪伴蘇軾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中寫道,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意思就是王弗跟他的時候他的生活還很艱難,是共患難過的感情,一定不能忘卻。

十年生死兩茫茫——悼亡詞奪冠之篇

大家一定也有同樣的感受,共患難的感情才是最真摯的感情,從蘇軾一無所有到名動京師,王弗一直不離不棄,蕙質蘭心。本該到了一起享福的時候,卻突然離世,任誰也不會忘卻這樣一個妻子的。再加上王弗逝世之後蘇軾的仕途一度不是很順利,於是對跟王弗在一起的時光更是懷念。

或許是出於對亡妻王弗的戀戀不捨,蘇軾續絃再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據說王潤之頗有其堂姐風韻,外貌以及為人處世的風格都和王弗想像。我們不能說蘇軾是找了個王弗的替代者,但是他對王弗的感情之深可見一斑。

十年生死兩茫茫——悼亡詞奪冠之篇

大多數人所瞭解的蘇軾,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文豪,殊不知他還是個痴情種子。可惜的是情深不壽,蘇軾的前後三任夫人都沒能陪他到老,到晚年蘇軾流放儋州直至身死常州,都是一個人孤零零的,讓人甚是惋惜。

參考文獻

1.《唐詩宋詞鑑賞》

2.《蘇東坡傳》

3.《宋史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