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夺冠之篇

再过几天便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了,清明节是中国人拜祭先祖的重要节日,我国有扫墓踏青等各种纪念活动。在这期间,会勾起很多人对逝去先人的回忆,大家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表达对先人建设美好家园的感恩之前以及斯人已逝的怀念之情。尤其是在2020这个多灾多难年份,我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又有很多鲜活的生命逝去,默哀。提到清明悼亡,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诗词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题材,悼亡词。悼亡词是古诗词中一种特殊的题材,古人用精妙的辞藻,简练的语言,极为深刻的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虽说悼亡词多如牛毛,清朝著名词人纳兰容若更是悼亡词的代言人。但是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悼亡词夺冠之作,非苏轼的《江城子》不可。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夺冠之篇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夺冠之篇

这首历代赞誉无数的悼亡词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为悼念发妻王弗所作。众所周知,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一生所著多为"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之类豪情万丈的词,唯一一首传世的悼亡词便是这首江城子。悼念的对象王弗为苏轼的第一任妻子(苏轼一生一共娶了三任妻子),十六岁的时候嫁与当时十九岁的苏轼为妻。关于王弗与苏轼的结合,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王家与苏家都是眉山当地士子家族,来往甚密。有一天,王弗的父亲王方邀请本地士族同游中岩山,苏轼的父亲苏洵自然在受邀之列。众人进入山中游览,不久便看见了一个水池。咋一看这个水池并无奇特之处,但如果有人在水池旁边鼓掌,池中小鱼就会汇聚而来,而且水池没有名字,于是有人提议为此水池取名。此时苏轼与王弗同时给这个池子取名为''唤鱼池'',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缘分。王方大喜,暗暗注意苏轼,并最终将爱女王弗嫁与苏轼,于是唤鱼联姻成为一段佳话。

史载王弗年轻貌美,侍亲至孝,且蕙质兰心,明事理,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配偶。与苏轼可谓郎才女貌,佳偶天成。可惜天命无常,红颜薄命,温婉贤惠的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在王弗离开之后十年,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梦见亡妻王弗,凄凉愁苦之情涌上心头,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被历朝历代文人骚客备受推崇的千古第一悼亡词。

先简单的翻译下这首词,上阙记实:十年的时间,两人生死相隔,生者和死者对对方的世界茫茫无知,不知道你在那边过的好不好。人虽然已逝去,但过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不用细想,自是难以忘却的。我在外地做官,距你的长眠之处远隔千里,没有地方跟你诉说心中的凄凉。即使见面了你也应该不认识我了吧,因为我四处奔波劳碌,灰尘满面,两鬓已经霜白,变成了个糟老头子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夺冠之篇

下阙写虚:晚上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看见爱妻你正对着轩窗梳妆。但是这是个梦啊,以往你侬我侬的夫妻相见,只有四目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我年年思念你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那个夜晚有明月照耀,四周有松树环绕的小山岗啊。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夺冠之篇

这首词名为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其实只有下阙开头是记梦,其余都是叙事白描,表达一代文豪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之情。苏轼对于亡妻的思念,是痛彻心扉的。两人阴阳相隔,再次相逢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因为只有有梦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再加上苏轼精妙的文笔,整首词饱含了对亡妻真挚朴素的深情和无比沉痛的生离死别。

上学的时候初读这首诗,因为没有真正经历过生离死别,只是觉得押韵,朗朗上口,用词精妙,个中用情之深实在非我一界小学生所能体会。后来第一次体会到这首词精妙之处是前几年著名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一个男人瞬间失去爱人和三个可爱的孩子,看到新闻里当事人那一点精神气都没有的眼神,我哭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这种感觉似曾相识,然后就想到了这首江城子,原来男人对亡妻的思念真的那么痛彻心扉。

我们再结合下苏轼的经历分析下苏轼为什么对王弗那么情深。以词的形式来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可以看出来苏大文豪对扩大宋词意境的开拓精神。以词写悼亡,其中也渗透着苏轼仕途失意的愁苦之感。前文提到苏轼十九岁娶王弗为妻,婚后恩爱自是不必多提。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057年,苏轼随父亲苏洵进京应试,负责当年科举考试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初出茅庐的苏轼的应试文章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读过之后大为欣赏,认为此子前途无量。在欧阳修等文坛大佬的推波助澜之下,苏轼一时名震文坛。 每当他有新作面试,经过文人士子们的传播,立刻就会传遍京师,甚至会出现洛阳纸贵的情形。正当他名动京师,亟待施展宏图抱负的时候,苏轼的母亲不幸病亡,苏轼于是随父回乡奔丧。古时官员父母去世之后有为父母守孝的说法,三年守孝期满之后才能官复原职。守孝期满回京之后再两年,苏轼一展身手,通过了制科考试,即大家通常所说的"三年京察",随即被朝廷授予了相应的官职。四年后,即1065年,回到京城,在登闻鼓院(即百姓通过敲鼓向朝廷进谏的地方)担任判官。

结合苏轼在1065年之前的经历可以看到,他的前半生大致上是顺风顺水的,年少成名,家有贤妻,父慈子孝,这基本就是那时人人都羡慕的生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了"。所以说1065年之前他的内心应该是很满足很愉悦的。

可是就在1065年,爱妻王弗逝世,这给了苏轼第一次沉重的打击。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也逝世了。接连失去爱妻和生父,苏轼想必是相当痛苦的。为父守孝三年期满回朝,却没想到朝廷已经变了天了。苏轼的许多旧友,包括之前对他推崇备至的,以老师相称的欧阳修在内,都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外放地方了。朝廷之中跟苏轼一起坚守旧法的官员已经不多了。公元1071年,苏轼向皇帝上书,陈述新法的弊病。当时正是推行新法如火如荼的时候,王安石非常不满。于是让便让御史在宋神宗面前弹劾苏轼。与领导意见不合一般是很难混的,于是苏轼自求出京,被朝廷授杭州通判。从这一年开始,苏轼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外放生涯。公元1074年,苏轼调往密州任知州,正是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苏轼的人生大致可以以1065年为分界线,前期年少有为,前程远大,同时期有贤惠漂亮的爱妻王弗为伴,志得意满。可谓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但在1065年之后,爱妻以及父亲相继逝世,又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外放生涯。再往后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外调杭州,流浪儋州,身逝常州等等,无一不是大悲情。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爱妻王弗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写道,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意思就是王弗跟他的时候他的生活还很艰难,是共患难过的感情,一定不能忘却。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夺冠之篇

大家一定也有同样的感受,共患难的感情才是最真挚的感情,从苏轼一无所有到名动京师,王弗一直不离不弃,蕙质兰心。本该到了一起享福的时候,却突然离世,任谁也不会忘却这样一个妻子的。再加上王弗逝世之后苏轼的仕途一度不是很顺利,于是对跟王弗在一起的时光更是怀念。

或许是出于对亡妻王弗的恋恋不舍,苏轼续弦再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王润之颇有其堂姐风韵,外貌以及为人处世的风格都和王弗想像。我们不能说苏轼是找了个王弗的替代者,但是他对王弗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夺冠之篇

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苏轼,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殊不知他还是个痴情种子。可惜的是情深不寿,苏轼的前后三任夫人都没能陪他到老,到晚年苏轼流放儋州直至身死常州,都是一个人孤零零的,让人甚是惋惜。

参考文献

1.《唐诗宋词鉴赏》

2.《苏东坡传》

3.《宋史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