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是否給李自成留下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

1

一心想做中興之主的崇禎帝,喜歡幹四件事:一、勤於“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明史·莊烈帝本紀》);二、高唱“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明史·流寇傳》);三、不停下罪己詔,標榜“不邇聲色,憂勤惕勵,殫心治理”(《明史·莊烈帝本紀》);四、面對天下禍亂不斷加派賦稅,逼老百姓造反。

他在加重老百姓負擔的同時,曾聽寵臣薛國觀的主意,令皇親國戚捐資助餉,嚇死了孝定太后的侄孫、武清侯李國瑞,引發多名皇族成員甚至皇子病倒或夭折。

崇禎帝似乎很有錢,像個守財奴。

崇禎皇帝是否給李自成留下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

李自成進城前,向他討一百萬兩銀子他不幹,結果李自成進紫禁城後,從宮中搜出內帑一百八十五億兩銀子,黃金珠寶還不算。

這是一個震驚歷史的天文數字。

此事有史可據。

生於天啟二年的史學家計六奇,在《明季北略》卷二十中專門寫道李自成大撤退時,帶走了一筆巨大的財物:“賊拘銀匠數百人,凡所掠金銀,俱傾成大磚,以騾馬駱駝馱往陝西。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每馱二錠,不用包裹。”五伯,即五百。

這,讓人無法置信。

2

黃仁宇在《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中說:“明朝力圖在一個廣大的帝國內強制推行其野心勃勃的中央集權的財政制度。”

皇帝擁有不可分割的財政權力,留給下層的只是財政責任。

率土之財都是王錢。皇帝的個人收入與國家收入沒有分割開來,帝國收入與地方財政也沒有區分清楚。

即便朱元璋及部分後世之君厲行儉樸,積累了不少財物。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統治,唯明初六十多年尚寬裕,其餘兩百多年的財政狀況每況愈下。軍費支出龐大,冗官、冗兵、冗費增加,大興土木,社會經濟發展很難彌合國家財政的矛盾。

皇族歲祿負擔嚴重,田賦加派頻繁,官吏貪汙腐化,即便田賦徭役制度、金花銀改革、一條鞭法和萬曆末年強徵的礦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但瞬間富足。

萬曆後期起的軍費激增,很大部分兵餉和糧餉,並沒有及時、如數地進入底層士兵的手中,而是經過了宮裡的太監和宮外的官員層層盤剝。

崇禎皇帝是否給李自成留下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

起義軍最著名的帶頭大哥李自成,從驛站下崗,殺了兩個人,還是選擇去投邊兵,而不是第一時間去投奔造反的舅舅高迎祥。他不想造反!但當兵不到一年,低級軍官李自成遇到參軍剋扣軍餉,激起兵變,鋌而走險參加了造反的隊伍。

最底層的下崗職工,最後成了最高層的真命天子的掘墓人。

李自成從煤山上找到了崇禎帝的屍體,說“我來與汝共享江山,如何尋此短見”(趙宗復《李自成叛亂史略》),還在《登極詔》中哀痛崇禎帝“君非甚暗”。

崇禎皇帝是否給李自成留下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

李自成卻從崇禎帝的宮裡收穫巨豐,同時默認了劉宗敏們大肆拷掠大臣,“限內閣十萬,部院、京官、錦衣帥七萬,科道、吏部郎五萬、三萬,翰林一萬,部曹千計,勳戚無定數,人財並盡”,“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追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明季北略》卷二十)

李自成進城時,下令:“如有淫掠民間者,立行凌遲!”但很快,“滿城百姓,家家傾竭”,連老百姓家裡的馬騾銅器,都被劫掠一空。

混亂蔓延,軍師宋獻策絕望大呼“十八子之讖,得毋為公乎?”(蕭一山《清代通史》卷一)

李自成獲悉劉宗敏等瘋狂劫掠後,請他們幫助自己做一個好皇帝,得到的回答是,你做你的皇帝,我們不反對;我們幹我們的拷掠,你莫說話。

各取所樂。

倘若李自成在紫禁城找到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那也是一個大問題!他私設公堂的侄兒李過、兄弟劉宗敏早就動手搶了。他想據為己有,必然會引起動盪性內訌!

崇禎皇帝是否給李自成留下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

他想得到山海關吳三桂的支持,劉宗敏就恣肆侮辱吳三桂:一、睡了他的寵妾陳圓圓;二、嚴刑拷打他的親爹吳襄;三、搶了他的家產還水漲船高。

《明史》將李自成視為流寇、流賊,嘲笑他闖入紫禁城後,“升御座,忽見白衣人長數丈,手劍怒視,座下龍爪鬣俱動,自成恐,亟下”。

李非真命天子!

李帶走的財物,是他東征不敵吳三桂與多爾袞的聯軍,撤守京師後,悉將拷掠所得金銀及宮中帑藏、器皿,鑄為千兩大餅,數萬個,用騾車載歸西安。

崇禎皇帝是否給李自成留下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

這樣的陣勢,浩浩蕩蕩,可以想見。

而按計六奇說的三千七百萬錠,每馱兩錠,那需要多少匹騾馬和駱駝?

計六奇寫著天方夜譚的故事,說: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匹才能完成!即使循環運輸,也絕非個把月能完成。

追兵緊跟其後,並沒有給李自成喘息的機會。李自成正式稱帝草草收場,也是看到丞相牛金星演練登基大典忙了個把月,他索性將告天的重任也給了老牛。

3

李自成造反,也是餓慌了、逼急了。

尤其是潼關南原的遭遇戰,他被洪承疇、孫傳庭打得落荒而逃,在商洛山中潛伏了一年多。復出的李自成,為籠絡民心,宣佈“闖王來了不納糧”,所佔之地三年免徵。倘若不是遇到了牛金星、宋獻策、李巖等,他未必敢去嘗試問鼎北京。

進入京師的前一天,他還派投效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談判。

他提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小腆紀年附考》卷四)

農民軍愛玩得了好處後降而復叛的把戲。但在亡國的關口,一試也是絕處的生機。

不論是《明季北略》所載的千萬金錠,還是《明史》保守估計的數萬金餅,都足以證明崇禎君臣有著足夠的財力應付李自成那並不昂貴的、活命存國的條件。

崇禎皇帝是否給李自成留下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

崇禎帝想答應,但首輔魏德藻不表態,氣得崇禎猛力將龍椅推到在地。

崇禎帝走了,走向了煤山上“君王死社稷”的繩索。

魏德藻走了,滿懷信心地跪迎李自成,卻死於非命。

難道史載有著堯舜夢想的崇禎帝,是一個守財可亡國的主?他要真有這樣一個巨大的皇家寶庫,哪還需要徵得內閣同意。

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師,宣讀了與明結有七大恨的討明檄文,嚮明朝發起進攻,攻佔了撫順城以東諸堡。內閣捉襟見肘,明神宗在太倉儲銀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從內庫東御府挑撥了五十萬兩銀子填補兵部的赤字。

當時東御府還有儲銀三百多萬兩。但,軍費開支持續增長,明朝只能不斷地加派賦稅,如萬曆四十七年向全國以百分之九的稅率加派遼餉,額外徵銀五百二十萬兩白銀,僅支付遼東一邊的軍隊費用,而其他八邊沒有分到一兩銀子。

吳三桂降清前,崇禎又是十四個月沒有發餉了。李自成進城後派降將唐通給他送去了四萬兩銀子,讓他曾打算和李自成好好談談。若非劉宗敏的惡跡洩露,吳三桂第一次降的就未必是清國攝政睿親王多爾袞了。他也不會叫囂復君父之仇了。

崇禎皇帝是否給李自成留下了數以百億計的銀子?

就在崇禎自縊亡國的前一年,即1643年,崇禎帝作為主角演了兩場滑稽戲。

一是一個安徽秀才上疏建議朝廷發行三千萬兩的紙幣,崇禎帝接受了,準備推行,結果派人到市場上一問,所有的商家一致稱,寧願關店,也不要這種無相應白銀儲備做基礎的錢。他們給崇禎帝帶話,那些廢紙一文不值。

二是崇禎帝心血來潮,派心腹去內廷府庫清點儲銀,結果一去,守門人推說找不到鑰匙,砸開門鎖一看,裡面除了幾張舊收條,就是幾點碎銀子。

曾在萬曆朝主導世界經濟的大明強國,富足的銀子去了哪兒?崇禎帝未必清楚。

若真有計六奇根據道聽途說所載的白銀童話,崇禎帝稍微捨得一點,也不會上吊。

計六奇援引同期史學家談遷的話說:“三千七百萬錠,損其奇零,即可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蒐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

更有趣的是,童話被說得更有神奇色彩,那都是明成祖留下的,有“永樂”鑄字為證。明成祖統治時期確實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有永樂盛世之譽。但他六次派鄭和下西洋賞賜三十餘國、對東北建州女真採取懷柔政策、歷時十五年建造紫禁城、先後五次遠征蒙古,並不時賑濟災民,這都是需要用大錢的。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說的就是永樂帝和崇禎帝。

沒想到一個童話般的謠言,卻在最後嘲笑了有錢不會用或無錢可救國的明王朝,亡得很荒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