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北宋末期京城汴梁,林立層層酒樓,處處齋館,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穿梭往來,一派繁華景色。京城北面有座礬樓,雕樑畫棟極是華麗,吸引無數富商豪門,王孫公子、文人騷客來此遊玩歡宴,為的是一睹礬樓之中絕色美女李師師的芳容。李師師,長得傾國傾城,且多才多藝,簡直就是當時的“網紅”,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連徽宗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李師師原本不姓李,是汴京城裡永慶坊一個叫王寅的染布匠的女兒,王寅的妻子剛剛生下李師師的時候,就去世了。王寅便用豆漿代替奶水喂她,竟使這個女孩活了下來。王寅為了祈求女兒平安,按照當地的習俗,送她到廟裡舉行捨身入寺廟的儀式,因為當時做活佛弟子的,在風俗習慣上都被稱呼為“師”,王寅便給她取名叫作“師師”。

師師四歲的時候,王寅因為為朝廷染布延期入獄,後來死掉了,師師成了一個孤兒,幸好被礬樓的李婆婆收養了她,從此她便在礬樓裡住下來,改姓李,叫李師師。等她長大的時候,無論是姿色還是技藝,都很出色,沒有人比得上她。李師師聲名漸漸地越來越響,後來竟成為了京城裡最有名氣的藝伎。

在京城提及礬樓李師師幾乎是無男人不知,無男人不曉,每一個男人都在想:倘若是能和李師師風流一夜,死也甘心了。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徽宗登上皇位後,喜歡奢侈豪華的生活,而蔡京、章淳、王黼這一幫人,就藉著繼承祖宗遺志為理由,勸徽宗重新推行“青苗法”等制度。京城裡粉飾成一種富足歡樂的氣象。集市店鋪裡的酒稅每天約有上萬貫。金銀珠玉、綢緞布匹,國庫裡堆得滿滿的。於是童貫那批人又誘導徽宗,讓他沉迷於聲色犬馬、宮室園林的玩樂。凡是國內的奇花異石,幾乎都被蒐羅來了。徽宗又在汴京城北邊修建了一座離宮,名叫“艮嶽”,但是他在裡面尋歡作樂,時間一長,也感到厭倦了,還想微服出宮去尋花問柳。

徽宗有個貼身內侍名叫張迪,是徽宗信任寵愛的宦官。這個張迪,在他淨身進宮前是個特喜歡出入煙花柳巷的嫖客,對京城中的妓女熟悉得很,他和李師師的那個養媽挺熟,他自然也知道李師師的芳名,便把這些告訴了徽宗皇帝。

徽宗一聽,興奮得很,馬上準備厚禮送給李媽媽,然後化名趙乙帶著幾十個人馬微服出訪,由張迪引路去到了李師師所在的妓院。這李師師因為自己是“名人”的緣故,對嫖客都不怎麼放在眼裡,何況她覺得就算送再多的錢給媽媽又如何,還不過是個發了點財的暴發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是慕我的名來到這裡,既是為我傾倒,那我才是老大,我說了算,我不搭理你就不搭理你,你能把我怎麼著?徽宗沐浴更衣完畢,左等右等,都不見美女出來,心急得很,又不好發作,便只能靜靜地等待。正焦急之間,忽聽簾外細步輕搖,纖影晃動,一個極是動聽的聲音問道:“李媽媽,客人可還在麼?”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那聲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如煙波流散,如東風撫蘭,鑽入耳中,沉入心底,徽宗聽了竟是說不了的受用。

簾瓏輕挑,李師師衝完了澡,懶洋洋地步入房中,徽宗一見剛出浴完畢的美女,簡直驚呆了,他實在是不相信天底下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

李師師看向徽宗時,也驀然發現此人與常人極不相同,三十不到的商人竟是如此富貴相,生得俊朗不說,眉宇之間也頗是威嚴,當是高貴人物,可終究猜不透此人來歷,知道自己已是怠慢,忙盈盈下拜,走到琴前,專為徽宗唱了一曲《萬里春》:

千紅萬翠,簇定清明天。為憐他種種清香,好難為不醉。

我愛淙如何?我心在個人心裡。便相看忘卻春風,莫無些歡意。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李師師的歌喉琴藝,在汴京,是少有匹敵的。聽了她柔綿婉約的彈唱,徽宗如痴如醉,彷彿墜入夢中,以手不自覺地和拍相擊。宋徽宗看著李師師輕佻微逗、眉目傳情,早已忘記了自己是徽宗,便與李師師百般調笑起來。

李師師明知他是位大貴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覺味道新鮮,歡娛無比。李師師有一種怪癖,凡是到她這裡來,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詩詞一首。她見宋徽宗雍容華貴,雅緻非常,當然不會放過,便請他題詞。宋徽宗詩詞、書畫無不冠絕古今,這時又正在興頭上,欣然命筆,用他那獨一無二的“瘦金體”書法寫道:

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回眸入抱總合情,痛痛痛。輕把郎推。漸聞聲顫,微驚紅湧。

試與更番縱,全沒些兒縫,這回風味成顛狂,動動動,臂兒相兜,唇兒相湊,舌兒相弄。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清晨,徽宗解下龍鳳鮫綃絲帶,送給師師作定情信物。因為徽宗還要去早朝,所以天色微明之時,便匆匆告別了。這是大觀三年八月十七日的事。

李師師把絲帶拿在手中,再細看那瀟瀟灑灑的瘦金體,才驚覺,昨晚與自己同床共枕的竟是當今皇上,不禁嚇了一身的冷汗。但轉念一想:“徽宗既然肯來看我,則必定不會忍心殺我的,而且昨天晚上他非常體恤我,可知他是喜愛我的。如果他真有一天殺了我,大家都知道是因為徽宗放蕩引起的,對他的聲威有損,這是他最為忌諱的,所以,他絕不會對我們下毒手的。”

儘管這件事傳了出去,可徽宗並沒有把她怎麼著。可是李婆婆卻一直在擔驚受怕著。

第二年正月,徽宗派張迪送給李師師一張蛇腹琴,所謂蛇腹琴,是一種古老的琴,琴身上的漆已成了黃黑色,出現了像蛇腹下的橫鱗一樣的花紋,這是皇宮內珍藏的寶物。又送了許多銀子給李師師和李婆婆。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三月,徽宗又化裝成平民來到了礬樓。師師淡妝素服,跪在門口迎接。徽宗很高興,拉著她的手,叫她起來。看見李家的房屋大門忽然變得豪華寬敞。上次來時碰過的地方,都用蟠龍錦繡蓋在上面。又見小閣子改造成了大閣子,雕樑畫棟,那種幽雅的趣味都消失了。李婆婆見徽宗來了,也躲了起來。把她叫來,卻渾身發抖站都站不住,再也沒有上次那種噓寒問暖的殷勤了。徽宗心裡不高興,但還是和顏悅色,稱她“老孃”,告訴她本來是一家人,不用拘束害怕。李婆婆拜謝了,領徽宗到大樓裡去。大樓是剛蓋好的,師師跪在地上,請徽宗賜一幅匾額。當時樓前有杏花盛開,徽宗就寫“醉杏樓”三個字賜給她。

徽宗題完字,便去擁了李師師上樓進入房間,同入羅幃。這一夜枕蓆繾綣,比那妃嬪當夕時,情致加倍。李師師溫婉靈秀的氣質使宋徽宗如在夢中。可惜情長宵短,轉瞬天明,徽宗沒奈何,只好披衣起床,依依不捨而別。

從此以後,徽宗就經常光顧李師師的青樓。徽宗與李師師秘密往來的事情,皇宮內部也有傳聞,免不了出現閒言閒語,徽宗正在為此事傷腦筋時,張迪私下對徽宗說:“皇上去李家,一定要換衣服,又是夜裡才去,所以不能常去。現在艮嶽離宮東邊有一塊地,有二三里長,一直到鎮安坊。如果在這裡修一條暗道,皇上來去就很方便了。”徽宗說:“這件事交給你辦。”於是,不出半月,一條暗道便修成了。自從有了這個暗道,徽宗和李師師便日日幽會,兩人的願望終於得以成真。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有一天徽宗在宮中召集皇家眷屬歡宴,韋妃悄悄問他:“李家女娃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讓陛下這麼喜歡她?”徽宗說:“沒有別的,只是讓像你們這樣的一百個人,去掉豔麗的裝扮,穿上素色的衣服,叫這姑娘雜在裡面,自然會顯示出不同。她那一種優雅的姿態和瀟灑的氣度,不是有了美貌就能具備的。”

宣和七年,金軍南下攻宋,徽宗讓位給兒子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號“道君教主”,搬到太乙宮裡去住,放縱遊樂的念頭也就少了,同師師的見面也少了。

史海擷趣:北宋第一“網紅”李師師與宋徽宗的一段風流佳話


李師師在這危難關頭,將當初徽宗賞賜的錢全捐給了軍隊,自己則出家慈雲觀了。但這依然沒能拯救宋朝。靖康元年(1126年)12月,金兵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虜,眾多大臣叛金。建炎三年(1129年),叛臣張邦昌到慈雲觀抓捕了李師師,準備把他獻給金兵元帥。李師師大罵張邦昌,寧死不屈,拔下頭上的金簪猛刺自己的咽喉,但沒有死,就把金簪折斷吞了下去才死。徽宗被俘虜後關在五國城,聽說師師死時的情況,忍不住淚如雨下。

宋徽宗被金人囚禁了9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享年54歲,與他心愛的李師師同唱長恨歌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