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縣互助公益協會志願者說:幫助人成了“生活習慣”

在珙縣,活躍著一群熱心人。他們中有很多人,曾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後來,自己也加入到幫助人的隊伍——珙縣互助公益協會。這是珙縣最“年輕”的一個民間公益組織,會長杜孝華說,幫助人,是他們這群人的“生活習慣”。

珙县互助公益协会志愿者说:帮助人成了“生活习惯”

珙縣互助公益協會志願者參加公益活動。(宜賓新聞網 何東 攝)

全力防疫

108輛私家車供指揮部調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從1月30日起至2月26日,珙縣互助公益協會共協助巡場鎮3個社區入戶排查近4000戶居民約1.5萬人次。在城區設置疫情防控檢測點13個,每天每個點3至4名志願者值守。

協會成立了愛心車隊,為抗疫一線工作人員提供應急志願服務,共有108輛車可以隨時接受珙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染肺炎疫情指揮部的調遣和工作安排。目前,每天有30輛車搭載高音喇叭在珙縣巡場城區和各村社開展疫情防控巡迴宣傳和接送一線工作人員。

去年,在珙縣“6.17”地震發生後,協會當晚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安排部署搶險救災志願服務工作。隨後,協會每天組織志願者130餘人參與救災志願服務。

地震發生後,安置點需要搭建帳篷。在大型安置點上,志願者們幫著裝卸、轉運和分發救災物資,打掃衛生、維護秩序、宣傳政策……哪裡有需要,他們就趕往哪裡。地震期間,珙縣互助公益協會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間達2萬多小時,轉運和分發救災物資200多噸、搭建帳篷200餘頂。

珙縣互助公益協會成立於2017年12月,主要開展大病救助、扶貧助困、助殘敬老、公益宣傳等公益活動,現有會員423人,黨員13人。會長杜孝華說,協會宗旨是“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為政府分憂、替百姓解難”。

珙县互助公益协会志愿者说:帮助人成了“生活习惯”

志願者們奮戰在防疫一線。(宜賓新聞網 何東 攝)

愛心傳遞

受助者加入協會幫助別人

珙縣互助公益協會會長杜孝華今年48年。2007年,35歲的他就已經是一位志願者了。“當志願者初衷,就是想幫助別人。”杜孝華說,他是珙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通過大病救助能幫到很多人,因此我和夥伴們一直堅持做公益”。

協會會員楊月琴右腿有殘疾,家中另外還有3個殘疾人。協會在得知她的情況後,時常會為其送去生活物資和現金。楊月琴得到協會的幫助後,也加入了協會成為一位志願者,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楊月琴說,用自己的行動來回報社會,才是真正的感恩。

協會會員張健不到30歲,本人患尿毒症二期,需要長期透析。由於其家庭非常困難,協會給予了他多方面的幫助。“志願者們給我的幫助都是無私的,我也要行動起來,幫助別人。”張健在志願者們的感染下,也加入了協會成為志願者。

志願服務“上新”

“愛心驛站”啟動

除了在社會需要時主動積極提供志願服務和進行大病救助等志願服務,日前,珙縣互助公益協會的新志願服務項目“愛心驛站”也已經啟動。

“‘愛心驛站’項目是為貧困戶免費住宿的公益項目。”杜孝華說,珙縣有的鄉鎮距縣城遠,由於是山區,單邊車程都需要6個小時,很多貧困戶群眾到縣城辦事後無法乘坐當天的班車返回,住賓館的費用讓他們難以承受。因此,協會通過開展志願服務項目,為他們提供免費住宿。“公益項目定點酒店名叫‘珙縣林業賓館’,每位貧困戶每個月可以在這裡住3次。超過3次後,房費按7折收取。”杜孝華說,接下來,協會還將開展更多的志願者服務。(記者 何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