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2019年11月11日,由罗晋、李一桐主演的古装剧《鹤唳华亭》中出现了瘦金体,瘦金体书法手替为邱金生。电视剧中介绍出场人物的瘦金体书法及其他瘦金体书信、手稿均由邱金生所书。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我们知道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剧中不仅出现了瘦金体,萧定权在不同场合用的书法也不同。在呈给父皇的卷轴上写的是楷书,而私下与亦师亦友的太傅切磋则是化用瘦金体的“金错刀”。书法是一个人性格的物化表现,这也体现出萧定权小怯大勇的性格。而身居高位,兢兢业业的卢尚书则选择兼具实用和美观的行书。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卢世瑜给萧定权的字体起名叫“金错刀”,细瘦中带着骨力,灵逸中透着倔强,是萧定权心性、意趣的写照。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而历史中真的有金错刀吗?有,除了宋徽宗的瘦金体,还有李煜的金错刀。传说金错刀体是李煜卷起布帛,蘸墨所写,意在写得酣畅,所成皆虬曲大字,气宇轩昂。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而宋徽宗的瘦金体细瘦峭拔,独具风骨,但笔法凌厉,锋芒毕露。把绘画元素与书法结合,竟创造出竹叶撇、兰叶捺、鹤腿竖、花瓣点、回马挑等经典笔法,提升了瘦金体的韵味。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历代书论家大都认为:赵佶的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徽宗的书法点画,尤其是撇画的起笔处、撇和捺笔的出脚等,与米芾行书的用笔方式似有一种内在的默契。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宋徽宗采取薛稷、薛曜的清瘦、态纵,并加入了写意成分,点画起止,转折形态置于贯气而富于提、接、顿、挫的节奏变化之中,行笔风流果断,线条曲折锋利,转折处大胆运用竹节、鹤膝这类忌讳笔法,成为御书风流惆悦的抒情样式。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瘦金体给予的明显感受就是“瘦不剩肉,抛筋露骨。通过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的融合起来,形成了整体统一;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的同时,兼顾完美细节。突出帝皇书家的高贵、雍容和风流。

《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金错刀书法,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