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什么会吐奶?晚上2

手机用户51298837942


关于新生儿吐奶我真的是有非常多的心得体会,我家沐沐刚从出生时,整整吐了五个月的奶。因为刚生产后的妈妈由于激素下降产后抑郁等问题,对待宝宝吐奶的时候更是愁得头发都要白掉,所以在这里写点东西分享给那些刚生完孩子,且宝宝吐奶严重的宝妈们。

首先我想让妈妈们区分吐奶和溢奶:

新生儿胃部呈水平状态,且喷门较松,不像大人的胃是垂直的且喷门有弹性,由于这样的生理特征,所以一半以上的宝宝会出现吐奶的情况,几乎所有的宝宝会出现溢奶的情况,所以在医院时候医生都会示范如何拍嗝且要求每顿奶后要拍嗝,在这里个人觉得有的宝宝可以拍出嗝,有的宝宝就是拍不出来的所以也不要一直拍,多竖一会一样能达到拍嗝的效果。

如果仅仅是溢奶,也就是吃完奶后很少量从嘴边流出或者随着打嗝溢出,那就不用担心擦擦就好,如果是大量吐奶,呈喷射状,甚至从鼻孔里喷出来,每次吐后都要洗衣服床单,那就要稍微重视。

在这里我想说,吐奶的病理原因是幽门梗阻,其实几乎很少有宝宝会是病理性,几乎大部分都是生理原因,我娃几乎每顿都吐,也从鼻子里喷出好多次,去过好多次医院,医生几乎都给不出说法的,因为这几乎就是一件没办法的事情就像我们孕吐一样。

分享几个个人觉得稍微能缓解的方法:

  • 1、从出生起注意奶嘴孔径,需要适合宝宝的流速,保证十分钟一顿奶,这样的速度就是比较合适的。

  • 2、能坐着喂奶就尽量坐着,躺着喂奶时很容易吐出来的。

  • 3、喝完奶就竖抱十五分钟左右。

  • 4、其实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越容易吐奶的宝宝越胖,所以有时候宝宝可能不知道自己吃多了,继续吃就会吐出来,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喂奶量要适当,不要一吐完就觉得宝宝肯定没吃饱继续喂,这样会加重吐奶。

  • 5、宝宝吐奶时不要立即抱起来,躺着的时候就把宝宝侧着,拍拍后背让他吐,吐出来会舒服很多,而且竖起来很容易呛到他。

  • 6、早晚奶后半小时做排气操。

怎么判断宝宝吃饱了?

  • 1、看宝宝的满足感宝宝一般吃饱了后,就会停止吃奶。看宝宝吃完奶后的状态,比如说宝宝吃完奶后变得很满足,或者是开始玩耍不专心吃奶,就说明宝宝吃饱了。

  • 2、看吃奶次数一般来说,新生宝宝吃奶的次数会很频繁,通常会在1.5-3个小时之间一次,平均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会达到8-12次。所以妈妈可以按照奶的次数,看宝宝是否能够吃饱。

最后,要知道宝宝胃容量大小,不要过度喂养:

出生1-2天=7-13ml=樱桃

出生3-6天=30-60ml=葡萄

出生7天-6个月=60-90ml草莓

6个月-1岁=90ml-480ml西柚

宝宝吐奶对妈妈来说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但是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日常护理的时候多注意,我们就只能调整好心态,静静地等宝宝长大一些。相信我,你们的宝宝也会在六个月内自己好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吧宝妈们。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沐沐成长日记


1. 可能是肠胃受凉的原因,可以白天给他多喝点热水,注意不要凉着。

2. 也有可能是消化不好,所以才会这样的,这个时候你应该给他顺时针揉一下肚子或者抚摸。

3. 晚上吐奶的话,还有可能是吃得过饱的原因。


小豌豆讲故事


新生儿为什么会吐奶?晚上2-3次,白天倒是不会?

题主说的应该是溢奶,不是吐奶吧?

吐奶分情况,有比较轻微的,跟溢奶差不多,有很严重的,剧烈的呕吐式,或者喷发式,从鼻子流出来的也属于吐奶。正常来说,宝宝都是轻微的吐奶,或者溢奶,两者的表现差不多。

至于新生儿白天不吐,晚上吐的原因,可能是这三种:

1.喂奶方式不同,白天坐着喂,晚上躺着喂,或者宝宝吃奶时妈妈没注意,他们含RU头时,没有准确的衔接,导致空气大量进入(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如果喂奶方式不当,新生儿吃奶时容易进入空气,空气跟奶一起进入胃部,然后等打嗝或者身体晃动时,就很容易吐奶。)

2.喂养过度,白天妈妈比较清醒,能够清晰的看到宝宝吃奶情况,宝宝吃饱喝足就停止;但是晚上黑乎乎的,妈妈也昏沉沉的,可能没注意,宝宝吃饱以后还继续喂,结果宝宝吃的太多,要知道宝宝的(宝宝胃容量小,吃多了盛不了,再加上他们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而贲门部位也比较松,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无法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所以新生儿吃奶后容易吐奶,吃多了以后吐奶情况会加重。)

3.忘记拍嗝或者拍嗝不当,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奶后必须拍嗝,但是晚上有些妈妈躺着喂奶,喂完就睡了,忘记拍嗝;有些坐着喂奶,但是昏昏欲睡的,随便拍两下就放下了;还有的放下时动作幅度比较大,晃动的厉害,让宝宝自己把奶吐出来了……

吐奶后,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1.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吐奶:

①宝宝吐奶后,可以在宝宝的头部下方垫上东西,把头部垫高一些,或者扶起宝宝的上半身,以免呕吐物进入器官,影响到呼吸。脸上的呕吐物及时清理,如果鼻腔里也有奶的话,也得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呼吸。同时注意宝宝脸色,吐奶后脸色可能不太好,如果一会儿就恢复过来那就没事儿。

②吐奶后不要马上喂水,这可能让奶液呛入食道,引起不必要的情况。一般在吐奶30分钟以后再补充水分,先用勺子喂一点试试。

③宝宝的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了,妈妈可以继续喂奶,但是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也就是少食多餐。而且注意,宝宝持续呕吐期间,只能给宝宝喂奶,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2.如果是轻微的吐奶和溢奶:

宝宝嘴角只有一点奶液,擦拭干净就可以了

如何预防宝宝吐奶?

其实对于吐奶,提前预防更重要。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每次给宝宝喂奶后,都得把宝宝抱起来拍拍后背,等排出嗝以后才能把宝宝放下,这样能够很好的预防宝宝吐奶问题。

比如竖抱拍嗝:把宝宝竖抱起来,然后轻轻拍打后背。

宝宝吃奶后,妈妈在肩膀上放块手绢,然后把宝宝竖抱起来,让宝宝的脸趴在妈妈肩膀上,稍微侧一侧,不要捂着脸,然后一只手扶着宝宝的小屁股,让宝宝整个人趴在妈妈身上,另一只手轻轻的拍打宝宝后背,手略为拱起,呈半圆弧、类汤匙状,用空掌的方式轻拍宝宝背部,从背脊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动原理,慢慢地将宝宝体内的空气拍出来。(如果宝宝还是不能打嗝,可以用手掌按摩宝宝的后背。)

注意,如果宝宝打不出嗝,竖抱15分钟左右也可以。

但是,想要减少吐奶,光靠“拍嗝”是没用的,还得从源头上开始预防,具体如下:

1.喂奶的姿势。宝宝太小,建议坐着喂奶。妈妈坐好,把宝宝抱在怀里喂奶,宝宝的身体与水平线处于45°角左右的倾斜状态,这样胃里的奶就能够自然的流入小肠,大大减少吐奶的几率。

2.喂奶要适量:虽然说宝宝小时候是按需喂养,但也不是随便喂,有些奶粉喂养的宝宝,家长总感觉宝宝吃的越多越好,明明胃容量只有60毫升,偏偏要泡100毫升的奶粉给宝宝,结果导致喂养过度,不仅会增加宝宝吐奶的几率,还会影响肠胃发育。而母乳喂养,也存在这个问题,有些家长不明白宝宝哭的意义,以为哭了就是饿了,每次哭都喂奶,也会导致喂养过度,增加吐奶的几率。

3.不要在哭闹时喂奶:宝宝饿了赶紧喂,别耽搁时间太久,一旦宝宝饿狠了,他们会大声哭闹,此时再喂奶的话,不仅容易呛到宝宝,还会进入大量空气,增加吐奶的几率。

4.如果是奶粉喂养,注意奶嘴的选择。奶粉喂养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奶嘴,如果奶嘴孔过小,宝宝需要用力吸吮,从可能会导致空气与奶被一起吸进去,容易引起吐奶;如果奶嘴孔过大,宝宝吸吮时容易被呛着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说,在选择奶嘴时,一定要选择大小合适的。

总之,只要做到上述几点,是可以减少吐奶次数与吐奶量的,家长们用心护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