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業務年入近900億元:華為將如何打造未來數字世界底座?

曹us


在經歷了極為不平凡的一年後,華為在全世界面前實現了逆境騰飛。

3月31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向全球發佈過去一年的成績單。華為整體經營穩健,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元人民幣,經營活動現金流914億元,同比增長22.4%。2019年華為持續投入技術創新與研究,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人民幣,佔全年銷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在企業業務方面,華為以“平臺+AI+生態”的“三輪”戰略,助力行業客戶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世界底座。2019年,華為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89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6%。常年穩健的增長速度表明,合作才是最長遠的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700多個城市、228家世界5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其數字化轉型的夥伴。同時,華為企業業務全球86%的收入都來自於合作伙伴的貢獻,目前全球合作伙伴數量已超28000家。

“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下,全體華為員工團結一致,聚焦為客戶創造價值,贏得廣大客戶和夥伴的尊重和信任,整體經營穩健。”徐直軍表示。

 應對黑天鵝

一方面,數字技術在不斷地重塑世界,所有人正在從中受益;而另一方面,突如其來的疫情、貿易風險、自然災害等“黑天鵝”接踵而至,誰能精準預測明天的世界又將發生什麼?

作為隨時隨刻為客戶提供穩定網絡服務的華為來說,業務連續性既是對客戶服務的基本保障,也是華為生存的基本保障。自2006年至今,經過十餘年的努力,華為建立起了一套嚴密有效的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BCMS),不斷提升業務連續性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效保證了其業務的連續性。也正因如此,雖然近年中全球風險事件不斷,華為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更是實現了業績突圍,這與華為常年開展BCM是息息相關的。

“每個立志成為百年老店的企業都要考慮BCM,這不僅可以降低突發事件對業務造成的影響,有時還能轉危為機。”在疫情正處於蔓延態勢的2月裡,華為企業BG副總裁孫福友對BCM的重要性進行了如上闡述。

從2019年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事件到當下席捲全球的疫情,接二連三的黑天鵝讓華為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為了應對日趨複雜的外部環境,將把BCM提升至企業戰略層面。毫無疑問,此舉將為華為和上萬家合作伙伴未來的合作發展之路更加強有力地保駕護航。

“過去一段時間,華為在實體清單下依然保持增長,充分驗證了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同時,我們持續優化和完善業務連續性機制,長期堅持’多元化、多路徑’的採購策略。”徐直軍說,“目前我們的主力產品供應都有多元化方案,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有信心確保對客戶的供應、交付和服務。”

BCM重要性的不斷提升,是“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這一承諾的最佳實踐。長期以來,華為堅持“被集成”理念不動搖,堅定執行公平、公正、陽光、透明、簡單的合作伙伴政策,在與合作伙伴開放合作、共享利益的同時收穫頗豐。

下面這組驚人的數字勾勒出了華為所構建出的這個相互依存、共同成長的繁榮生態圈:截至2019年底,華為企業業務合作伙伴數量超28000家,其中銷售夥伴超22000家,解決方案夥伴超1200家,服務夥伴超4200家,人才聯盟夥伴超1000家,投融資夥伴超80家。在華為雲技術方面,合作伙伴達2000多家,雲市場上架夥伴應用數量達3500多個,其中包括SAP、埃森哲、西門子、阿爾斯通、霍尼韋爾、偉仕佳傑、聯強國際、ALSO、Redington、ARROW ECS、中建材信息、神州數碼等眾多業界領先的企業。目前,華為企業業務全球86%的收入都來自於合作伙伴的貢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持續提升夥伴業務能力,助力夥伴轉型,華為在全球構建了13個面向企業市場的OpenLab,從聯合解決方案創新、營銷、人才培養、財務、供應鏈、IT系統等方面給予合作伙伴大力支持。此外,華為還將多年來在ICT行業中積累的經驗、技術、人才培養標準等貢獻出來,聯合教育主管部門、高等院校等各方角色,共同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良性ICT人才生態,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優質的ICT人才資源。

抓住新機遇

雲計算、大數據、5G、AI 等技術的興起,正將人類社會加速帶入智能社會,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風起雲湧。近年來,華為不斷強化“5G+雲+AI”這套三者融合協同的“組合拳”打法,來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發展的公有云服務和混合雲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釋放數字潛力,提供基於客戶業務需求的可複製場景化方案,以實現新時代下的商業成功。

報告中提到,在過去一年中,華為雲上線200多個雲服務以及190多個解決方案,300多萬企業和開發者基於華為雲進行雲端開發。以云為基礎,華為還整合了IoT、AI、大數據、視頻、融合通信、GIS等多種新ICT能力,發佈了“沃土數字平臺”,實現數據融合、業務協同和敏捷創新,致力於打造未來數字世界的底座。

在Dell’Oro發佈的《2018年Q3~2019年Q3全球Wi-Fi 6室內AP產品市場份額》報告中,華為在全球市場(不含北美)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為教育、零售、醫療、製造等各行業客戶提供高品質服務;業界首款面向AI時代的交換機CloudEngine 16800在全球超150家企業數據中心成功商用;“三束光”系列產品(光傳送、光接入、光終端)應用於全球158個國家和地區的3800多家企業;2019年9月Gartner發佈的報告,華為存儲位居主存儲魔力四象限領導者象限。華為還依託在5G、光、IP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領先優勢,通過跨技術領域的協同創新,發佈HiCampus園區解決方案和HiDC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此外,華為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一致性服務體驗”,持續加大行業雲使能、行業運維等服務解決方案和雲化統一工具平臺的開發投入,年投資增長約30%。

“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技術像5G傳播得這麼廣,每個人都能觸及到它的應用。”徐直軍表示。在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下,2019年,雖然承受著巨大的外部壓力,華為仍舊引領了全球的5G商用,在歐洲與運營商一起設立了5G聯合創新中心,持續推動和促進5G商用和業務創新,與全球運營商、各大行業夥伴針對20多個行業的超過300個5G應用進行探索。

今年以來,中央多次會議強調加快新基建進度,當下的疫情更是為新基建發展的腳步按下了“快捷鍵”。這場聲勢浩大的新基建浪潮包括了5G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7個領域,其中,5G建設當之無愧成為重中之重。進入2020年,我國5G基站將迎來大規模建設的元年,作為5G通信設備技術的“領頭羊”,華為早已搶先佔據了有利地形。

同時,新基建的發展也對智慧城市、“大交通”等建設提出了緊迫的需求。憑藉著多年豐富的政府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經驗,華為在這一賽道上也體現出了先發優勢。截至2019年底,華為助力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項目建設;在普惠金融、數據驅動的業務創新和開放銀行等方面,華為助力1000多家金融客戶數字化轉型;服務全球70多個城市的170多條軌道交通線路,為城市打造“大交通”體系;以華為自身數字化轉型實踐,為超過300家客戶構建智慧園區;用新ICT技術為製造、能源等行業注入活力,打通製造流、價值流,推進行業智能升級。基於沃土數字平臺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開始規模商用,在城市、園區、交通等多行業落地,如中國蘭州新區、蘇州大學、深圳機場等。

當下,疫情的蔓延使人們重新審視了ICT產業的價值和重要性。隨著技術的溢出效應開始顯現,ICT技術已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帶動數字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週期。

“5G與AI、雲、4K/8K、VR/AR等技術融合,開始進入企業生產系統,變革工作方式,實現智慧港口、遠程醫療會診、場景化遠程辦公、機器人巡檢等應用,在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價值。同時,為消費者提供高清視頻直播、智慧課堂/遠程教育、智慧旅遊等跨越距離、時間的沉浸式全新體驗。”華為董事長梁華談到。

“隨著疫情的蔓延,全世界需要(甚至更多)互聯網服務。”近日,任正非在接受最新的採訪時這樣表示,“遠程醫療、在線學習和遠程工作等新技術向世界展示了其在預防疾病傳播方面的作用,以及網絡連接的重要性。”

在這次疫情中,華為以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凸顯了“雲”的威力。由華為提供技術支撐的 “遠程會診平臺”在湖北協和醫院和火神山醫院先後投入使用,進一步提高了病例診斷、救治的效率與效果,為醫務人員更安全、更高效救治病患保駕護航。

從遠程醫療、視頻會議到遠程辦公、AI應用,足不出戶便可在線“雲”遊世界的科幻電影場景正在從夢想照進現實,全新的產品服務、生產體系和商業模式正為數字產業的升級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佔全球GDP的比重將由現在的15%上升到25%左右。正如華為對未來圖景的描畫那樣,不久之後的數字世界將實現“聯接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及”,在這一世紀性的變革中,抓住了歷史機遇的華為定將締造出全新的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