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中央紀委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曾推薦了浙江臨安錢氏家族。繁衍於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近代以後更是出現人才井噴現象,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穆、錢鍾書等眾多文壇碩儒、科技巨擎、國學大師,都出自這個“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嘉興錢氏清芬堂紀念館

院士,象徵著我國最高學術榮譽。當選是無上的榮耀。可是你知道嗎?有一個家族,出了多位兩院院士:

  錢鍾韓,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熱物理和自動化專家(錢鍾書堂弟)

  錢臨照,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物理學家、教育家。

  錢令希,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工程力學家,中國計算力學工程結構優化設計的先驅。

  錢逸泰,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催化和固體化學研究。

  錢保功,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學家。

  錢易,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錢穆長女)

  錢鳴高,著名採礦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孟子曾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對於江南錢氏家族而言,這話似乎並不靈驗。

  相反,錢氏家族在創造綿延千年、興而不衰的奇蹟——世代人才輩出,家族群星璀璨。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究竟是什麼樣的家族,能夠綿延連續,才人輩出?

  1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錢鏐是奠基人:從一部《武肅王八訓》說起

  唐末五代十國時期,江南錢氏的開山鼻祖錢鏐(liú)開創了吳越國,統治吳越(約是今浙江省)期間,他勵精圖治,保境安民。

  短短几年,吳越國成為“地方千里,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之地。

  連後來的大文豪蘇軾都稱讚該國:“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錢鏐

  錢鏐除了治國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謹嚴。

  錢鏐目光睿智、氣度不凡,在臨終前遺囑子孫:“度德量力而識事務,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聖人云順天者存。”“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

  公元978年,大宋朝廷建立18年,錢鏐之孫弘俶尊奉祖先遺囑舉家歸順,成就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和平統一的局面,使得魚米之鄉——江南免受戰亂之禍。

  此後,江南一直為富甲華夏之地,所以常有人講“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錢鏐是奠基人。”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錢氏家訓

  除卻遺囑,錢鏐生前兩度訂立治家“八訓”“十訓”,要求子孫秉承祖訓,清正躬謹。

  而這些後來也演變為寶貴的精神遺產——《錢氏家訓》(由清末錢文選採輯整理)(如今的錢氏家規由“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和《錢氏家訓》三部分組成。)

  有評論稱:正是這部寶典中的教育之理,造就了江南錢氏書香綿延、世代人才湧現的盛況。

  近現代,錢氏多出“父子檔”式的傑出人物,他們的為人處世、教育方法便是深受錢氏一族的家訓、家風影響。

  2

  生我者父母,幼吾者賢叔:錢穆、錢偉長叔侄

  國學大師錢穆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一生著作等身,專著多達80種以上,中國學術界尊他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儒學大師 。

  少年錢穆讀高中時逢武昌起義,輟學歸家,其後全憑自學成才。

  錢穆曾在鄉里小學、中學當老師。1930年,他發表了《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書成名,從此嶄露頭角。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1940年,錢穆的代表作《國史大綱》出版,該書成為各大學的主要教材。新中國成立後,錢穆移居香港,並創辦了新亞書院(今香港中文大學)。

  1967年後,錢穆在馬來西亞、美國等國講學,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尊崇。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教師到執教北京大學,再到成為史學界的一代宗師,他自勉、勤謹治學的品格深刻影響著家族後代,受他影響最大的便是其侄子——錢偉長。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錢偉長,“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的父親早逝,錢穆便將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由於錢穆的儒風薰陶,錢偉長對國文十分感興趣。1931年,錢偉長考取清華大學時,他的文、史兩科成績均是滿分。

  九一八事變後,為了科技救國,錢偉長毅然棄文從理,改選物理專業,其實,他文科強、理科弱,世人皆揚長避短,他卻偏以弱博強。

  每天清晨,北斗星還隱隱懸在天際,他就已端坐在教室看書,晚上不到燈火俱滅不休息。

  4年裡,錢偉長完成了普通人需要8年才能完成的學業,獲物理學學士學位,考取了吳有訓教授門下的研究生。

  1944年,錢偉長用一個月的時間寫出了《變扭角的扭轉》一文,這篇論文被世界軟科學研究權威馮·卡門教授稱為“經典論文”。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1990年,錢穆在臺北去世後,錢偉長寫下長長的輓聯:“生我者父母,幼吾者賢叔,舊事數從頭,感念深恩寧有盡;於公為老師,在家為尊長,今朝俱往矣,緬懷遺範不勝悲。”

  3

  於車塵馬足間,手執一卷:錢基博、錢鍾書父子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句用在錢鍾書身上,十分貼切。

  提起錢基博、錢鍾書這對父子,人們往往只知其子而不知其父。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錢鍾書是我國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以國語和英文全優的成績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成為文學院的“四大才子”之一,被稱為“這個時代的文學天才”。

  錢鍾書精通中外文學,一部《圍城》圈住了世人的心,而另一部作品《管錐編》堪稱是文學史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錢鍾書還精通多種外文: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意大利語……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曾有不少人看重錢鍾書的聲名,想要拉攏他,用“高官、厚祿”來吸引他,但這些都被錢鍾書拒之門外。一身傲骨,實受家風影響。

  其實,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也是一名成就非凡的大儒,他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古文家、文體學家、教育家,有著“集部之學,海內罕對”的美譽。

  錢基博藏書非常豐富,“計所藏書二百餘箱,五萬餘冊。”萬貫藏書令錢鍾書深受裨益,古籍堆裡的他日漸長大,文學功底十分深厚。

  錢基博教子向來以身作則,“於車塵馬足間,也總手執一卷”;每次錢鍾書從新式學堂放學回來,父親都和他一起念古文。錢基博每讀一書,都要摘錄、標註,以致“生平讀書無一字滑過”,而錢鍾書每翻閱錢基博讀過的書,必定被寫滿密密麻麻的註解。錢基博對錢鍾書的影響可謂潛移默化。

  1944年長沙失守,日寇長入腹地,兵臨城下,錢基博所在的師範學院奉命西遷,而他卻自請留守,欲以身殉國。當時駐守湘西的王耀武將軍趕來勸說錢基博,最後帶領手下將他硬生生拉走。

  正是因為錢基博這般治學嚴謹、身正行直的君子之風,方有後來醉心詩書、淡泊名利的錢鍾書。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4

  人,生當有品:錢鈞夫、錢學森父子

  1935年8月,錢學森赴美國學習、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二十八歲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大洋彼岸,錢學森萌發了回國報效祖國的念頭,卻遭美國當局多次阻撓,美國一位海軍次長金布爾甚至咆哮道:“錢學森無論在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回到中國!”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錢學森

  幾經周旋,1955年9月錢學森終於踏上回國的輪渡,趕上了祖國空軍建設戰略方向的研究。

  面對我國領空被肆意侵擾的現實,不少人認為若要建設強大的空軍,首先就要研製飛機。而錢學森卻提出研製導彈。

  此語一出,滿座皆驚:”導彈深奧莫測,連美蘇也都剛剛起步,我們‘一窮二白’怎麼搞?”

  錢學森則仔細分析說:“飛機要重複使用,對發動機材料等要求很高,我國短時間內解決不了。而導彈是一次性的,材料難度小,主要靠動腦袋,中國人聰明,完全能解決制導和自動控制上的難題。”

  後來在錢學森的主持下,我國的導彈水平後來居上,國威彰顯。

  錢學森建樹甚高,備受讚譽,這和優良家風不無關係,他常說:“我的第一位老師是我父親。”

  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是中國有名的教育家,以“興教救國”作為遠大抱負,兩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學(現杭州第四中學)校長。

  錢學森回憶說:“我父親錢均夫很懂現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上音樂、繪畫等藝術課。”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當年錢學森赴美留學,錢均夫根據家訓專門為其寫了庭訓:“人,生當有品:如哲、如仁、如義、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兒此次西行,非其夙志,當青春然而歸,燦爛然而返!乃父告之”。

  後來,錢學森在美國被軟禁的消息傳到上海,錢均夫給兒子寫信勉勵道:“吾兒對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贅述。吾所囑者:人生難免波折,歲月蹉跎,全賴堅強意志。目的既定,便鍥而不捨地去追求;即使彎路重重,也要始終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兒對科學事業的忠誠,對故國的忠誠,也相信吾兒那中國人的靈魂永遠覺醒……”

  兩段訓誡,寥寥數語,千年家風,已瞭然。

  5

  以真誠為品格 以報國為遠志:錢玄同、錢三強父子

  錢三強,“中國原子彈之父”。1936年,從清華大學畢業赴法國留學,在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從事原子能核物理研究,師從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

  10年後,錢三強學成回國,主持建立了中國原子能研究所並任所長,主持並製成了共和國第一個核裝置——原子能反應堆。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錢三強

  錢三強知人善任,是他大膽起用了年僅26歲的鄧稼先出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總設計師。

  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說:“錢三強獨具慧眼,他的睿智和超凡的組織才能,促成了中國原子彈的成功。”

  錢三強的父親,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

  這麼說吧,當年勸魯迅先生做點文章的,就是錢玄同先生。(詳見《吶喊·自序》)

  早年,錢玄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闖將,他公開衝擊舊文化,在家裡也時常教育錢三強:“對於社會要有改革的熱情,時代是往前進的,你們學了知識技能就要去改造社會。”

  為了讓孩子從小體驗“改造社會”的艱辛,錢玄同曾帶著年僅6歲的錢三強一起參加遊行,錢三強正是在父親這種精神的薰陶下,走上了敢說敢為的人生道路。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錢玄同

  錢玄同思想開明,作風民主,錢三強中學快畢業時,有人對錢玄同說:“你是搞語言文字的專家,名氣又大,應當叫三強接你的班。”

  錢玄同擺擺手說:“那要看孩子的態度和興趣哩!”後來錢三強選擇了理工,雖然與父親文學之途背道而馳,但錢玄同卻欣然同意並鼓勵兒子:“目標既然確定了,就應當用艱苦的勞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1937年,錢三強以優異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準備出國留學,誰知出國前夕,錢玄同不幸染上重病,錢三強為此躊躇不決。錢玄同對他說:“你學的科學,將來對國家有用,你還是出國好好學習吧!”

  錢三強灑淚起程,後成為居里夫人的學生,錢玄同高興地寫信道:“你有了很好的指導老師,要努力攀登科學高峰,振興中華!”

  錢玄同和錢鈞夫寬嚴並濟、開明民主的教育方式,正是體現出錢門家風:生而在世,當以真誠為品格,以報國為遠志。

  科學無國界,但學者有國家,弱,則發憤圖強,強,則振興中華!

  6

  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錢氏的後世人才中,再苦再難也要讀書的例子比比皆是。

  錢穆12歲時,父親錢承沛撒手塵世。

  其母寧願忍受孤苦,也不讓孩子輟學。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錢偉長的父親也是去世較早,當時有很多鄉鄰勸錢偉長的母親,叫錢偉長早點去做手工,賺點錢來補貼家用,但她目光遠大,十分堅定地說:“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讀書,因為我們錢家的家風和古訓是這麼要求的,我一定要為我們錢家留下幾顆讀書的種子。”

  我國著名外交家錢其琛之子錢寧也講述:“讀書修身是錢家歷來的傳統。我要感謝我的父親,他是個愛讀書的人,也總是敦促我們要多讀書,是他讓我們繼承了錢家的這個傳統。”

  沒有手不釋卷,哪來洗盡鉛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這便是錢氏的家風。

  如不能走萬里路,那便讀萬卷書。1947年,有人來到錢偉長家裡拜訪,帶來了美國有關方面對錢偉長全家赴美的邀請,並提出優厚的待遇,錢偉長明確填“NO”,予以拒絕。

  法國著名雕塑家馬約爾先生曾寫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給子孫後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給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子孫後代。”

  錢家的千年輝煌,並不在獨特的生財之道,也不在一紙家訓傳久遠。而在於錢家子孫世代傳承的精神骨氣——

  不拘小利,但求利國利民的大家風範;不謀一家,願為萬世開太平的浩然正氣!

附:錢氏後裔,英才輩出

錢鏐為五代時吳越國開國國王,浙江臨安人,是一位很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在唐末平定戰亂時立下赫赫戰功。在距今1100年前,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錢姓王國,建都杭州。雖然他統轄的只有江浙、閩十三州之地,但經過三世五王,近百年的精心治理,使江南地區富甲東南。被稱為打造蘇杭天堂的巨匠。“更令人稱奇的是,中國歷史上500多位皇帝,大多凶死、短命、絕後,惟有錢氏家族源遠流長,繁衍至今。

到21世紀,子孫已有數百萬之眾。且代有名人,如科技界‘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清代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錢大昕;近今國學大師錢穆、錢鍾書,以及國務院原副總理錢其琛等,皆為錢鏐後裔。

歷代名人

宋末:錢選

明代:錢德洪、錢穀

清代:錢謙益、錢曾、錢大昭、錢大昕、錢松、錢杜、錢棨

現代:錢穆、錢復、錢基博、錢鍾書、錢崇澍、錢家治、錢學森、錢玄同、錢三強、錢偉長、錢學渠、錢永健、錢思亮、錢家駿、錢其琛、錢澤南、錢存訓

錢七虎院士。

錢七虎院士(中)攜夫人來臨安錢王陵園祭祖。

名門望族,千年不衰,吳越的錢氏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