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麼廢掉的?進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你廢掉不是因為你沒努力,而是你拼盡全力卻沒有得到正反饋。

網上查詢資料的時候看到知乎上大多是總結了內部原因

但我們似乎忘了一點:人是環境的產物

“孟母三遷”這則典故大家應該都知道,為了給孟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而遷居三次

人是怎麼廢掉的?進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一個人的性格,對待事物的態度,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環境的影響。

所以一個人要廢掉不僅是不夠自律等內部原因,由於環境原因產生的“沒有得到正反饋”或者說“無人理睬”這一點也是很多人廢掉的原因。

一、

小時候幫著父母打掃衛生,掃地、拖地、擦桌子等等一些雜碎的小活。但是媽媽卻總是指著我的勞動成果說:你看這塊還有頭髮,電視櫃怎麼沒擦啊,還有寫作業的時候,小孩子本來就不怎麼喜歡寫作業,好不容易寫完了,卻被父母嫌棄字寫得十分難看.......

這時候心理就難免是有怨氣的:為什麼我做了家務還要被罵,早知道就不做了,就這樣,經歷了幾次之後我再也不會幫著幹家務了。於是媽媽又開始了新的職責:你看你怎麼這麼懶...我就更不想動了

相比之下,阿甘得到的正反饋

就多很多。

他只是一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他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嫌棄他:他去上學遭到校方歧視,上學後混混們欺負他...

但是他的媽媽,一直告訴他:人生來平等。你和他們沒有什麼不一樣。

這是一個媽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那就是無條件的愛和包容。

這份理解和包容,讓阿甘不害怕失敗,願意闖蕩、願意嘗試。

人是怎麼廢掉的?進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正是因為阿甘從小從媽媽那裡一直接收的是正反饋,所以他有勇氣用盡一生全力奔跑。

故事講完了,下面給大家整理了四條人廢掉的四點,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沉溺於「輕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

無意識地尋求用很小付出獲得很大回報的偏方,哪怕回報是虛擬的。

這種行為會提升自己的興奮感,這會極速的提高人的對興奮感的要求,從而越來越依賴這種高程度的成就感,

陷入惡性循環。症狀輕的:沉溺遊戲(享受遊戲裡升級打怪、秒人的快感)、種馬小說(開了掛的人生);

症狀重甚至犯法的:賭博/網賭(來錢來的快)、吸毒(爽、而且依賴成癮)等。

只接收「愉悅感高」的信息源:

只願意接收信息密度低的信息,例如

抖音,快手之類的短視頻軟件,不得不說他們做的真的很出色,非常出色,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更多的人上癮。

因為當你習慣了大腦的接受這種不需要思考的視頻,圖片等,這很容易會讓你拒絕接受高密度的信息,

例如分析報告,論文,經濟分析之類的純文字信息,你會感到很煩躁,甚至無法靜下心來讀取重要信息。

由於真正有價值、能讓人進步的信息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所以如果完全隔離了這部分內容,基本也就隔離了進步的可能。

習慣用「不正當對比」麻痺自己:

有兩類:

① 專業的不正當對比,習慣於拿自己擅長的方面和他人不擅長的東西比較,從來獲得「比別人要優秀」的認知。

② 時間上的不正當對比,A在工作的時間工作,而B只在假期工作,從而B就認為,B要比A優秀,這就是典型的麻痺自己。

從不「彙總累計」的汲取方式:

在學習或接受信息中,只願意執行最簡單的第一步,卻不願意進行下一步更為複雜深層次的內容。

只學到了表面,而且還不去加深記憶,還麻痺自己說學到了很多東西,而實際上,這種淺層的學習遺忘極快,有時還不如不學。

比如,天天學英語,卻從不動手去嘗試寫文章;再比如,天天花大量時間刷知乎,卻只是收藏,從不實用。

之前在網上看到了網友的一條留言,引用一下

以前我種過哈密瓜的種子,每天澆水希望能看到它發芽,長大,結瓜。一天兩天……一個星期過去了,它連顆嫩芽都沒長。我就放棄了,把它隨便放在陽臺一角。過了一段時間,我家又有新的植物來,我找花盆安置的時候,在角落發現原來那個種有哈密瓜的盆子,裡面有一株乾癟了的嫩芽。原來它也曾努力生長,只是我給的耐心和時間不夠。


我們其實都在路上,只不過走了不少彎路,但我們依舊向前方行進著,即便我們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裡。

大家好,我是蘇三,一個對生活充滿志向的有知青年。公眾號叫【蘇九三】,目前讀者很少,我就不展示出來丟人現眼了,

如果對於現狀迷茫且又不知為何,想做出改變卻又毫無頭緒,來找我吧,我會將我這幾年的經歷和如何走出舒適圈的經歷分享給你。

回覆【學習】:分享讓你與學渣分分鐘拉開差距的四大方法!!

回覆【英語】:啥也沒有.....俺現在還沒整理出來嘞

回覆【愛情】: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