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歷史你知道嗎?

一點發現


你好,我是老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西安,在公元前1046的年西周時稱“ 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國家政權的首都“ 豐京”和“ 鎬京”的合稱。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劉邦定都西安,稱“ 長安”,意思為“ 長治久安”,此後至唐朝末年(公元907年),長安作為中國古代十三個王朝的首都一直沿用了1100年多。唐朝滅亡後,西安還先後被稱為京兆府(後唐)、陝西路(宋)、安西路(元)、奉元路(元)等,是中國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369年明朝建立後的第二年春天,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大將徐達攻下奉元路,將奉元路改名為“ 西安”,意思是安定西北。從此,西安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西安是具有十三朝古都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中,宗教文化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數千年的宗教文化充分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營養,同時也深刻影響了關中人的道德禮儀、思維方式、生活風俗和文化藝術等,宗教文化與地域文化相互補充、融合,豐富了西安文化的寶庫。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當年的長安今日的西安城,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的古都。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二十一個王朝和政權建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偉大時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國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更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更是與雅典羅馬和開羅齊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唐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開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所以,以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為依託的大西安,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西安為什麼叫長安?因為在這裡,統治者可以長治久安,生活富足

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宮、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遺址。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西安地處中國中、西兩大經濟地域結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華東的門戶與交通樞紐,第二條歐亞大陸橋隴海蘭新線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國經濟總體佈局上具有承東啟西、東聯西進的重要戰略地位。優越的地理區位和深遠的歷史淵源,使西安成為中國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與物資集散地。悠久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人文資源,使西安居中國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遊中心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迅速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尤其是國防工業基地、科技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

近年來,隨著西安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區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在今天,西安不僅是全國的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也是西北的特大城市,經濟活力輻射陝西及周邊省份;網紅上的“大唐不夜城”也來自西安的創意,也就是說今天的西安還是一座網紅城市,老嘉要為西安點讚了!


嘉人視界


#了不起的城市#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西北地區第一大城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陝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中國重要的製造基地。 西安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西安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環繞(渭、涇、灃、澇、潏、滈、滻、灞),自然景觀優美。 2009年國務院批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提出將西安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14年國務院批覆成立的西鹹新區是中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


西安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裡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裡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蹟,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建國以來,世界上已經有200多位國家首腦和政要訪問古都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韓國總統等。

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經濟生活中,農業生產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焚燬樹木,開墾農田,種植粟等旱地作物。當時人們從事生產活動所使用的工具是石頭、獸骨、鹿角和陶片等製造的。除糧食生產外,半坡人也已開始種植蔬菜。家畜飼養業在當時已出現了,當時養的牲畜有豬和狗兩種,以豬為主。打獵、捕魚也是當時一項重要的生產活動。


yuexz414


有人說西安是一座吃老本的城市,那我就先說說現代的西安

西安位於中國的幾何中心,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位於中國“米”字形公路網絡中心的西安,其區位優勢不亞於被譽為“九省通衢”的武漢,“武漢擁有長江優勢,但西安不僅擁有公路中心的優勢,還擁有厚重的文化優勢。

西安是西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較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全國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數最多的城市,在

西部地區

和全國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西安科技力量雄厚、人才眾多,科技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

現在的西安,正在和咸陽一起打造一個“大西安”

再來說說西安的歷史

西安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

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灃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這裡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

西安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蹟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


我叫學小渣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西北地區第一大城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陝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中國重要的製造基地。西安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西安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環繞(渭、涇、灃、澇、潏、滈、滻、灞),自然景觀優美。


歷史今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ea500022f04190dd4e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