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鄧超曾發微博說他決定息影,當個全職爸爸。事情的始末,是因為他要出遠門了,而妹妹小花一直抱著他哭泣,不願意讓他走。小花傷心欲絕抽泣的背影,瞬間融化了無數父母的心。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孩子愛黏人,從來都是父母們甜蜜的負擔。

比如最近,桃子媽正忙著年底考核呢。一大堆的事情本就讓人心煩,但更讓她頭疼的是,四歲的女兒突然變成了一個黏人精。

晚上只要她沒回家,女兒就不洗漱,不睡覺;早上她一起床,女兒就醒了,哭著鬧著要再抱著睡一會兒。

有一天,她正在房間裡加班,女兒跑過來要她講故事。焦頭爛額的她耐心地跟女兒解釋,說自己在工作沒法陪她,並且儘量溫和地說:“寶貝乖,你先自己看一會兒書好嗎?”

女兒同意了,只不過沒一會兒她就跑過來問:“媽媽,現在幾點了?”一會兒又跑過來尋求幫助:“媽媽,你幫我拿一下那本書,我夠不著。”還一個勁地催促,到底還有幾分鐘才能好。

桃子媽被她吵得頭大,終於忍不住爆發了:“你這孩子怎麼回事?不是跟你說了嗎,媽媽在工作!你能不能消停一會兒!”女兒被她突如其來的發火嚇得打了一個哆嗦,委屈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其實,話剛說完桃子媽就後悔了,見狀更是自責不已,趕忙安慰孩子。她不清楚孩子最近到底是怎麼了,這一切讓她既挫敗又困惑。

孩子到底怎麼了?

其實,與桃子有相似行為的孩子並不在少數。他們會一遍遍地去打擾父母,要求他們陪玩,或者要求幫忙。父母離開哪怕一小會兒都不行。而當父母忽略他們的要求和情緒時,他們就會變得暴躁、扔東西,甚至打人等等。

不少父母都和桃子媽有一樣的困惑: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大吵大鬧?
  • 為什麼孩子老是要黏著我,恨不得一天24小時不離身?
  • 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還總愛和我對著幹?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在尋求過度關注的外在表現。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如果孩子們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而讓父母不停地為他們忙碌,並且父母的感覺是煩躁和不高興時,就可以確定,孩子正在尋求過度關注。

其實我想說···

為什麼孩子會有如此表現呢?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嚴重缺乏安全感。他們行為和情緒背後的語言其實是:

你為什麼不看看我?

央視紀錄片《鏡子》中,有一個叫澤清的14歲男孩,初二就輟學了。每天無所事事的他只喜歡在網上下軍旗,跟父母沒什麼交流,還經常亂髮脾氣。

家裡的門都被他踢破了,房間的櫃子上到處都是他宣洩出來的東西,他甚至還會對媽媽大打出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孩子無可救藥了。

但當心理老師跟他談話的時候,他說,其實有時候他想跟媽媽說說話,但媽媽會表現得很不耐煩。有時候餓了想讓媽媽給自己煮東西吃,可是媽媽都懶得下床,更別說其他的溝通了。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他認為父母不重視他,自己在家裡根本就沒有存在感。原來,他所有的行為都在試圖宣示自己的存在。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是一個孩子在眼巴巴地對父母說:"你們為什麼不看看我,我在這裡,我有需要啊。"

當孩子的渴望、需求和情緒都得不到關注和重視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才會變得偏激。

你還愛我嗎?

有的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只是為了試探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否如初。父母是否依然愛著他。

網友分享

小時候的他非常羨慕弟弟,因為弟弟很小,可以躺在媽媽懷裡盡情地撒嬌,而且還可以跟爸爸媽媽睡一張大床。

於是有一天他故意尿在床上,期望以此來獲取父母的關注。結果,他被狠狠地揍了一頓,只能獨自在換了床單的床上哭泣。

這樣看來,或許你能理解為什麼在二胎家庭中,有的孩子吵著嚷著要當小寶寶,要媽媽抱、要用奶瓶,或者故意欺負弟弟妹妹等,哪怕會因此招致訓斥和懲罰。

他們冒著被責罵的風險,只是為了驗證,父母對他們的愛是否還在。

阿德勒曾說,人如果不受矚目,使盡手段也要會讓他人注意到自己,哪怕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孩子也是如此,他們為了尋求過度關注,可能就會無意識的“犯錯”。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兒童時期對安全感的感受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在兒童時期缺乏安全感,那麼長大以後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可惜的是,父母未必知道這一點。反而以為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了,從而更加嚴格地要求他們。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找回安全感呢?

五個小妙招


01

在傾聽之前,不要急著訓斥和懲罰

當孩子亂髮脾氣、惡作劇或者突然變得黏人的時候,試著問問孩子有什麼需要,而不是劈頭蓋臉地一通訓斥。因為,只有當你接納了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他們才會敞開心扉,告訴你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另外,不管孩子有什麼需求,都應該儘量第一時間回應他。如果實在需要孩子等待,不妨告訴他們一個具體的時間。比如:媽媽現在正忙,等我十分鐘好嗎?


02

幫孩子打造成就感

有時候,孩子並不清楚自己能做什麼。這個時候,父母不妨告訴他們,除了搗亂、惡作劇之外,他們還可以通過幫助別人做事情,來凸顯自己的能力。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不管是讓孩子參與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還是指定一件事情讓孩子單獨完成,都能幫助他們打造成就感。有成就感的孩子,自然不需要通過一些偏激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03

預留屬於你們的“專屬時光”

比如:可以將每晚的睡前時間,固定為陪孩子玩遊戲,或者是親子閱讀的時間。父母不管多忙多累,都要將它當成一個儀式感來執行。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這一段“專屬時光”,只屬於你和孩子,與其他事情無關。高效而愉悅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04

擁有特別的“暗語”或“秘密”

暗語和小秘密,是和孩子締盟的最佳手段。當你和孩子之間擁有了別人聽不懂的暗語或者是小秘密時,那你就擁有了孩子百分之百的信任。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除了信任,孩子還能夠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獨一無二的地位。這些,無疑都會讓他們的安全感倍增。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就會選擇用語言來表達,而不需要刻意用行為來宣示。


05

表達愛意

跟孩子表達愛意,是與孩子建立連接的最好方式。如果父母不屑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那麼孩子就不能正確接受到你愛的訊息。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而有時候,一個擁抱和微笑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忙碌的父母停下手裡的工作,彎下腰抱抱孩子的時候,孩子會驚喜地發現,原來爸爸媽媽是愛我的,我比他們的工作更重要,並且因此得到滿足。

魯道夫·德雷克斯曾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敢放開手去冒險和擁抱世界,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永遠是他們堅實的後盾。

孩子有多“惹人厭”,就有多缺愛!

所以,父母要用心去傾聽,感受孩子的每一個情緒和心聲,並且讓孩子知道你懂他,這樣孩子的內心才不會彷徨和害怕。這才是父母給與孩子的最好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