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大多數人!疫情對就業形勢影響幾何?

核心觀點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全國各地積極推動復工復產,讓“休眠”已久的各項經濟活動重新活躍起來,大多職場人士也已回到工作崗位。

然而疫情短期內影響我國就業數量和質量已成定局,每個人的就業都面臨不確定性。疫情對就業形勢影響幾何?

1. 疫情直接影響兩大人群

部分農民工返崗困難、收入下降;高校畢業生面臨企業招聘需求下滑,線下招聘活動停止,求職受阻,實習中斷。

2. 短期內疫情對整體就業的不利影響

①影響就業數量:疫情對多行業、多地經濟和就業產生影響,湖北受影響最大。中小企業的用工需求直接造成短期內就業人數的減少。

②影響就業質量

工資待遇方面,工薪階層特別是臨時工和低收入群體的工資水平會有部分程度的下降。

工作環境方面,返崗復工人員在工作時需始終保持佩戴口罩,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

社會保障方面,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社會保障、救助體系仍有待完善。

工作歧視方面,疫情期間確有企業不願錄用或留用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務工人員,甚至新冠肺炎康復者也在其中。

3. 穩就業四大發力點

①鼓勵靈活的工作和就業,大力倡導“互聯網+就業”的新模式。

②加強政府財政金融支持。

③解決弱勢群體就業問題。對重點群體實施發放培訓補貼、生活補助、延長失業保險金期限等舉措。

④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關乎大多數人!疫情對就業形勢影響幾何?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

作者 |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以下為全文

總體而言,短時間內新冠肺炎疫情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較大的衝擊和不利影響。最近一段時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加之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外部衝擊,來自國內國外的發展目標、約束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一複雜背景之下,本次疫情將對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造成較大影響,據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預計,“按季度統計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一個季度”。

具體而言,疫情目前對消費的影響最為直接和顯著,表現在交通運輸、餐飲旅遊和娛樂等服務業上。但根據恆大研究院的研究數據,從長期來看,消費的反彈潛力大,疫情的負面影響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疫情目前對生產一側的影響還未完全顯現,主要受春節後復工進度的影響,企業生產的壓力不斷加大,基於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關鍵地位,如果同時考慮疫情對投資和出口的影響,則全球製造業和貿易、投資的損失難以估量。

疫情對農民工返崗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直接影響

“穩就業”的兩大重點人群,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至關重要,必須首先把握疫情對其產生的直接影響。

疫情對農民工返崗就業的不利影響十分明顯。以勞務輸出大省四川為例,2020年第一季度預計有50%—60%的勞動力外出受阻,即會造成60—80萬農民工返崗困難。首先,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大多數是製造業、建築業和餐飲服務業等,而這些行業受疫情影響最為直接,企業復工復產推遲或是被迫減小生產規模,都會導致農民工失業風險加劇、工資水平下降。

其次,農民工就業具有流動性、限制性和不穩定性。他們與僱主的勞動協議往往是短期的,長時間的停工以及開工時間的不確定性增加了農民工轉換工作的難度。而且,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較難實現網上遠程辦公。即使是有可供他們工作的場所,現場施工進度很大程度上也受原料供應和需求的影響。目前這種物流業近乎停滯、消費者需求驟減的情況下,農民工的正常返工受到很大阻礙。

再次,與企業員工有勞動合同保障不同的是,農民工的工資幾乎按照工時支付。因疫情導致的工時縮短、收入下降會給農民工本就不很寬裕的生活帶來不小的負擔。最後,受疫情影響,社區、街道和城市管理等級大大提高,生活服務業的供給和需求不同程度地下降,這些都為農民工如何返城和返程之後的安置生活提出了挑戰。

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874萬,同比增加40萬,加之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一方面,企業生產經營延遲、用工成本提高,有可能導致原有的應屆生招聘計劃縮減;另一方面,春招往往是企業招聘的重要環節,疫情致使企業無法按原計劃進行校園宣傳和現場招聘。根據Moka招聘對近200家企業招聘HR的問卷調研,約有45%的企業沒有取消原定計劃,且這其中大部分企業考慮通過線上方式進行全流程的校園招聘,但仍有約52%的企業未做決定,3%的企業取消校招。

高校畢業生必須面對的還不只是春招的變化。許多應屆畢業生年前開始實習,年後由於疫情的影響遲遲不能返崗,一些企業更是損失慘重,開始考慮裁員,許多實習生也隨之失去了留下的機會。此外,雖然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人,但疫情影響下複試和錄取工作安排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時間上的不確定性,這讓徘徊於讀研和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選擇起來更加為難。疫情防控期間,考察和實地調研受到極大限制,也給計劃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增加了協調成本和難度。

關乎大多數人!疫情對就業形勢影響幾何?

疫情影響當前我國就業數量和質量

首先,疫情對就業數量的影響。2月1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長期來看,也許就業不會因為此次疫情受到太大影響,但是短期內,疫情對整體就業的不利影響已經不可避免,尤其是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用工需求,會讓就業形成一系列負面的連鎖反應。其中,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可能尤為嚴重。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等的調研表明,在接受調查的995家中小企業中,34%的企業依靠賬上現金餘額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本次疫情也將給這些中小企業的營業收入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渡過難關,這些中小企業中高達22.43%的企業計劃減員降薪,16.2%的企業計劃停產歇業,這些將直接造成短期內就業人數的減少。

分行業來看,以服務業細分為例,非數字化部分的服務消費遭遇全方位的衝擊,這些行業的就業人數必將顯著下降,遊戲、在線教育等數字化服務消費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這將一定程度上帶來這些行業的企業用人需求增長,就業人數增加。當然,製造業也受到了疫情的重大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一季度製造業產值會下降30%以上,但如果很快控制疫情,製造業仍然總體向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PMI較1月大幅下降14個百分點,短期內下行態勢明顯,對應行業的就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長期來看,製造業企穩回升將與疫情多久得到完全控制及經濟社會發展多久得到完全恢復密切相關。

分地區來看,疫情對多地經濟和就業產生影響。其中,湖北受到的影響最大。彭博社香港分社提出,“假設到3月末才能復工,則湖北省一季度GDP總量料降低三成左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湖北GDP總量9110億元。與此同時,湖北民營企業中批發零售業(42.4%)、住宿和餐飲服務業(9.8%)、製造業(10.2%)創造的就業佔比都比較大,而這些行業恰恰是受到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湖北的就業壓力明顯驟增,短期就業人數勢必下降。此外,河南、湖南、廣東、浙江等疫情次嚴重地區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雖是疫情期間的就業表現,但考慮到在此過程中企業限產、轉產或是倒閉的現實情況,料在疫情結束之後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其次,疫情對就業質量的影響。疫情對就業質量造成的負面影響主要可以概括為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社會保障和工作歧視方面

工資待遇方面,由於工時減少、崗位減少,工薪階層特別是臨時工和低收入群體的工資水平會有部分程度的下降。對於下崗人群,也會造成再就業的更大困難。中高收入群體預期不會受到顯著影響。智聯招聘基於全國38個核心城市2月17日至2月21日的招聘和求職大數據分析認為,與2019年同期相比,復工第三週招聘職位數下降57.27%,平均招聘薪酬環比下降2.35%。可見,不少企業選擇縮減招聘規模並削減薪酬,國內大量中小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工作環境方面,由於新冠病毒傳染性強、潛伏期長,返崗復工人員在工作時需始終保持佩戴口罩,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對於重大或重點建設施工項目的員工來說,他們的工作條件可能更加艱苦。因為疫情延遲工期,他們不僅需要加班加點,工作強度也進一步增大。同時,由於密集性生產等因素,其受到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防控的要求和隨之對工作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

社會保障方面,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社會保障、救助體系仍有待完善。比如,中小微企業的社會保障程度相對較低,長時間的停工容易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而破產,低收入群體、工薪階層瞬間失去收入來源,家庭經濟負擔加重。這次疫情還引發了部分勞動關係問題。比如,疫情期間員工的工資如何計算?復工時間遵照政府還是企業?目前工人權益保障的體系和力度問題在疫情過後都須認真對待和逐步解決。

工作歧視方面,疫情期間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的極大關注,一輛掛湖北車牌的大貨車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車在囧途”,這位司機不但被困高速,而且也不允許進入服務區休息。結果,他就這樣在高速路上流浪了20天,直到被媒體關注,問題才得到解決。無獨有偶,某企業的一名員工曾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治癒出院後,該企業單方面擅自毀約,與其解除了勞動合同。由此可見,疫情期間確有企業不願錄用或留用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務工人員,甚至新冠肺炎康復者也在其中。不得不說,這種歧視會帶來二次傷害,也是疫情的一個間接影響。

關乎大多數人!疫情對就業形勢影響幾何?

穩就業如何發力

鼓勵靈活的工作和就業。大力倡導“互聯網+就業”的新模式,鼓勵企業與線上招聘平臺合作,通過互聯網發佈職位招聘信息,進行視頻面試,同時鼓勵遠程工作。在各地政府的推動下,出臺新增就業崗位的各項措施,取消限制靈活就業的一些不合理規定。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申請條件,加大對低收入群體創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制度保障和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來推進就業。做好疫情期間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工作,加強靈活就業人員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各項保險的保障力度。

加強政府財政金融支持。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力度。人民銀行向相關全國性銀行和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地方法人銀行發放專項再貸款,支持其向名單內企業提供優惠貸款。人民銀行增加投放、降低成本,穩定市場信心,保持市場充足流動性。中央財政安排貼息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銀保監會和證監會放寬融資條件,助力企業復工生產。同時,國家發改委放寬融資用途限制,支持企業在保證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復工。

解決弱勢群體就業問題。對重點群體實施發放培訓補貼、生活補助、延長失業保險金期限等舉措。提倡關鍵行業的農民工優先返崗。服務行業可以根據社會需求,比如快遞、外賣等需求量大的行業可以提早返崗復工。建築行業的人員最為密集,應安排最後返崗。各地人社部門加大線上工作力度,組織開展線上招工信息發佈,遠程招聘,電話、視頻面試等,多元化暢通求職渠道,並鼓勵尚未返崗的農民工主動謀求本地臨時就業。

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推動網上面試、網上籤約和網上辦理就業手續。如可以設立專門平臺以整合各個招聘網站的就業信息,方便共享。適當延長擇業時間。鑑於今年上半年企業對應屆生崗位需求量可能嚴重下滑,可以考慮給予今年應屆畢業生參加下半年秋招的資格,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應對疫情之後企業用人需求反彈的問題。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比如,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群體提供一定的擇業補貼,併為其免費提供線上就業指導課程等。


原標題 | 疫情對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的影響估測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姜玫如、何竑瑾對本文亦有貢獻

原文美編 | 宋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