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元帝與鄭夫人

西晉末年,先有八王之亂,後又流民起義,接著就是五胡亂華,北方陷入長期的戰亂,豪門世族紛紛南遷,史稱“衣冠南渡”。此後北方的主要矛盾就是各民族之間持續多年的仇殺,而同時期的南方並非世外桃源,它一樣有著非常複雜的政治矛盾,亂世的血腥戰爭並不比北方好多少。

東晉元帝與鄭夫人

司馬睿的抗爭

西晉懷帝司馬熾時代,東海王司馬越自知氣數已盡,打發司馬睿、王敦等人去江南任職,讓這一支的皇族遠親得以保存血脈,但是司馬睿是遠支皇族,素無名望,在江南並無強大的政治號召力。懷帝、閔帝在北方先後被前趙所滅,王敦、王導等人在江南擁立司馬睿稱帝,為東晉元帝,但朝廷兵權皆歸王敦,政權歸於王導,元帝其實是個傀儡皇帝。當時江南童謠唱:“王與馬,共天下”,實際上王家實力遠在司馬氏之上。

元帝在位期間之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尋訪收留南逃的王室親眷。這件事做得卓有成效,先是找到了司馬越的遺孀裴氏,後是找到了羊獻容皇后的女兒清河公主。元帝對她們都很好,於是南逃的士族紛紛主動歸附。

元帝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削弱王氏的勢力,但這件事沒做成,反而惹出了大麻煩。

元帝接受裴氏的建議,在建康(南京)定都,王家的府邸在南京烏衣巷,當時謝家尚未崛起,王家是烏衣巷最大的豪族。

東晉元帝與鄭夫人

司馬睿

元帝雖然是被王敦、王導所立,但他不願意做一個傀儡皇帝,於是提拔劉隗(音同“偉”)、刁協等人以制衡王氏,並疏遠王敦王導。王導性格比較忠厚,節操尚在,見元帝疏遠,於是韜光養晦去了。王敦性格與他完全不同。

從前王家兄弟在洛陽王愷家中參加宴會,當時王愷與石崇鬥富,也是豪奢無比。王愷命美人進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殺美人。王導不忍美人被殺,每次都喝得大醉,王敦卻堅決不喝,王愷殺了好幾個美女他仍然不肯喝酒。王導勸他喝,他說:“他殺自家人,關我們什麼事呢?”王敦的性格可見一斑。

王敦見元帝想玩花樣,心裡很不屑,更加專權擅為。他提拔了一些親信到各地去領軍,又任命各州刺史,從前這類事至少還要在形式上先告知一下皇帝,現在連通報都免了。

元帝防範邊境為名,想給劉隗等人委任兵權,王敦非常憤怒,但一時沒有發作,主要是忌憚豫州刺史祖逖(就是和劉琨一起“聞雞起舞”的那位)。祖逖很忠義,手握重兵,又是個將才,且很有威望,但是祖逖劉琨兩人先後北伐,雖然一度優勢,卻最終都功敗垂成。祖逖於太興四年病死,王敦再無顧忌,立刻起兵,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叛亂。元帝下令,斬王敦者封邑五千戶,並親自領軍在城郊備戰。

王敦實力強大,很快取勝,劉隗逃亡,投奔石勒。王敦不入宮見元帝,縱兵劫掠京城,金陵百姓慘遭荼毒,元帝只好脫下戎裝,去找他求和。司馬睿心想,你想當皇帝你早說啊,我把皇位讓給你,還當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讓百姓受苦呢?(司馬睿本為西晉琅琊王,王敦王導也是琅琊人,《琅琊榜》雖然是架空歷史,但也借用了東晉、南朝的一點影子。)

王敦自封萬戶侯,狠狠嘲弄了司馬睿一把,然後自己去武昌駐軍,根本不理睬朝廷。此後政令出於武昌,建康朝廷一度成了擺設。

賢德的鄭夫人

東晉元帝與鄭夫人

元帝在政治上再無動彈的餘地,只好躲在後宮裡尋求一些安慰。

元帝的原配叫虞孟母,從前他還是琅琊王時,虞孟母就是王妃。虞氏沒有子嗣,卻非常善妒。琅琊王寵幸宮女荀氏,生二子,虞孟母一度想害死荀氏,琅琊王懼內,卻也不忍荀氏死去,乾脆把她嫁給了一個姓馬的人,這才逃過一劫。

虞孟母三十五歲去世,當時司馬睿還沒有稱帝,他稱帝后,追封虞氏為皇后,並且在位期間沒有另立過皇后。世人以此傳揚元帝的美德,認為他與虞皇后極恩愛,但實則不然。他曾對建議立後的臣子說:“女子天性善妒,歷朝多有皇后荼毒皇子的事,經常釀成大禍,傷及社稷,到頭來她們自己也沒有好結果,所以不立最好。”

元帝立荀氏之子司馬紹為太子。荀氏是鮮卑人,所以司馬紹有鮮卑血統,東晉皇室後來對鮮卑族的政治立場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

元帝另有寵妃鄭阿春。鄭氏出身士族,有三個妹妹。她起初嫁給渤海人田氏,育有一子,田氏死後,鄭氏帶著妹妹們投奔舅舅吳氏。

東晉元帝與鄭夫人

寵妃鄭阿春

吳氏有個女兒,生的貌美如花,常與鄭阿春一起出去玩。有一天兩人一起遊園,路上遇到一個陌生男子,遠遠地打量他們。鄭氏心想,那人必定是看上了吳小姐了,但其實她是猜錯了。

這個男子就是晉元帝司馬睿。當時虞氏已經去世,荀氏又改嫁了,他對後宮女子都疏遠得很。他心中有很多煩惱的事情,因此常常來這園中散心,不想這一次與這兩位女子邂逅。

左右的侍從以為他看上了年輕貌美的吳小姐,於是建議他下聘禮娶吳氏,但司馬睿卻搖頭,他從她們二人的言談已經得知了一些情況。若論年輕貌美,當然是吳氏勝出一籌,但鄭氏雖然是個寡婦,卻是個賢良的女子,比吳氏更宜室宜家。於是司馬睿下聘娶鄭氏入宮,封為夫人。

鄭氏雖是少婦,卻很受元帝寵愛,但鄭氏經常擔心妹妹們的將來。她對元帝說:“我有三個妹妹,大妹妹已經出嫁給人家做了小妾,兩個小妹妹尚未訂親,我擔心她們將來嫁不到好人家。”司馬睿聞言,親自過問她們的婚事,替她們從士族大家裡選了兩個合適的子弟。

東晉元帝與鄭夫人

鄭阿春生子司馬煥、司馬昱,元帝還讓其他的兒子們都以母親的禮節侍奉鄭氏。她雖然不是皇后,但在宮中與皇后無異。鄭氏賢德,深得諸子愛戴,死後追封宣太后。東晉時因為要避鄭阿春的諱,改《春秋》為《陽秋》,因此成語“皮裡春秋”變成了“皮裡陽秋”。

元帝去世那年,鄭阿春還生了一女,封為尋陽公主,年紀比元帝的孫子司馬衍還要小。明帝司馬紹去世時,尋陽公主尚未成年,司馬衍繼位為成帝之後,還要操心姑姑尋陽公主的婚事,最後選了與公主同歲的豪門少年荀羨。

做駙馬在當代人看來似乎是個美差,但荀羨可不這樣認為。他不想跟皇室結親,聞訊之後居然逃亡,成帝發海捕文書去抓他,終於把他抓回來結婚,封駙馬都尉。這樁婚事雖然有這麼一出鬧劇,但好在後來也還比較幸福。荀羨少年有才,後來做了很大的事業。

東晉元帝與鄭夫人

元帝司馬睿

元帝司馬睿並不是好色之徒,他非常看重女子的德行。太子司馬紹成年後,司馬睿為他選妻,遍訪功臣之家,後來選了左將軍庾琛的女兒庾文君。

庾文君性情仁慈,儀容美麗,德行甚好,為司馬紹的太子妃,生子司馬衍、司馬嶽。明帝司馬紹繼位後,封庾文君為皇后,立司馬衍為太子。

明帝為政僅兩年就去世,司馬衍繼位為成帝,當時年僅五歲。因成帝年幼,庾文君臨朝攝政,以其兄庾亮為中書令。咸和二年冬,歷陽太守蘇峻效仿王敦作亂謀反,次年攻佔建康,庾文君憂傷而死,諡號明穆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