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元帝与郑夫人

西晋末年,先有八王之乱,后又流民起义,接着就是五胡乱华,北方陷入长期的战乱,豪门世族纷纷南迁,史称“衣冠南渡”。此后北方的主要矛盾就是各民族之间持续多年的仇杀,而同时期的南方并非世外桃源,它一样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矛盾,乱世的血腥战争并不比北方好多少。

东晋元帝与郑夫人

司马睿的抗争

西晋怀帝司马炽时代,东海王司马越自知气数已尽,打发司马睿、王敦等人去江南任职,让这一支的皇族远亲得以保存血脉,但是司马睿是远支皇族,素无名望,在江南并无强大的政治号召力。怀帝、闵帝在北方先后被前赵所灭,王敦、王导等人在江南拥立司马睿称帝,为东晋元帝,但朝廷兵权皆归王敦,政权归于王导,元帝其实是个傀儡皇帝。当时江南童谣唱:“王与马,共天下”,实际上王家实力远在司马氏之上。

元帝在位期间之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寻访收留南逃的王室亲眷。这件事做得卓有成效,先是找到了司马越的遗孀裴氏,后是找到了羊献容皇后的女儿清河公主。元帝对她们都很好,于是南逃的士族纷纷主动归附。

元帝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削弱王氏的势力,但这件事没做成,反而惹出了大麻烦。

元帝接受裴氏的建议,在建康(南京)定都,王家的府邸在南京乌衣巷,当时谢家尚未崛起,王家是乌衣巷最大的豪族。

东晋元帝与郑夫人

司马睿

元帝虽然是被王敦、王导所立,但他不愿意做一个傀儡皇帝,于是提拔刘隗(音同“伟”)、刁协等人以制衡王氏,并疏远王敦王导。王导性格比较忠厚,节操尚在,见元帝疏远,于是韬光养晦去了。王敦性格与他完全不同。

从前王家兄弟在洛阳王恺家中参加宴会,当时王恺与石崇斗富,也是豪奢无比。王恺命美人进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杀美人。王导不忍美人被杀,每次都喝得大醉,王敦却坚决不喝,王恺杀了好几个美女他仍然不肯喝酒。王导劝他喝,他说:“他杀自家人,关我们什么事呢?”王敦的性格可见一斑。

王敦见元帝想玩花样,心里很不屑,更加专权擅为。他提拔了一些亲信到各地去领军,又任命各州刺史,从前这类事至少还要在形式上先告知一下皇帝,现在连通报都免了。

元帝防范边境为名,想给刘隗等人委任兵权,王敦非常愤怒,但一时没有发作,主要是忌惮豫州刺史祖逖(就是和刘琨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位)。祖逖很忠义,手握重兵,又是个将才,且很有威望,但是祖逖刘琨两人先后北伐,虽然一度优势,却最终都功败垂成。祖逖于太兴四年病死,王敦再无顾忌,立刻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叛乱。元帝下令,斩王敦者封邑五千户,并亲自领军在城郊备战。

王敦实力强大,很快取胜,刘隗逃亡,投奔石勒。王敦不入宫见元帝,纵兵劫掠京城,金陵百姓惨遭荼毒,元帝只好脱下戎装,去找他求和。司马睿心想,你想当皇帝你早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受苦呢?(司马睿本为西晋琅琊王,王敦王导也是琅琊人,《琅琊榜》虽然是架空历史,但也借用了东晋、南朝的一点影子。)

王敦自封万户侯,狠狠嘲弄了司马睿一把,然后自己去武昌驻军,根本不理睬朝廷。此后政令出于武昌,建康朝廷一度成了摆设。

贤德的郑夫人

东晋元帝与郑夫人

元帝在政治上再无动弹的余地,只好躲在后宫里寻求一些安慰。

元帝的原配叫虞孟母,从前他还是琅琊王时,虞孟母就是王妃。虞氏没有子嗣,却非常善妒。琅琊王宠幸宫女荀氏,生二子,虞孟母一度想害死荀氏,琅琊王惧内,却也不忍荀氏死去,干脆把她嫁给了一个姓马的人,这才逃过一劫。

虞孟母三十五岁去世,当时司马睿还没有称帝,他称帝后,追封虞氏为皇后,并且在位期间没有另立过皇后。世人以此传扬元帝的美德,认为他与虞皇后极恩爱,但实则不然。他曾对建议立后的臣子说:“女子天性善妒,历朝多有皇后荼毒皇子的事,经常酿成大祸,伤及社稷,到头来她们自己也没有好结果,所以不立最好。”

元帝立荀氏之子司马绍为太子。荀氏是鲜卑人,所以司马绍有鲜卑血统,东晋皇室后来对鲜卑族的政治立场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

元帝另有宠妃郑阿春。郑氏出身士族,有三个妹妹。她起初嫁给渤海人田氏,育有一子,田氏死后,郑氏带着妹妹们投奔舅舅吴氏。

东晋元帝与郑夫人

宠妃郑阿春

吴氏有个女儿,生的貌美如花,常与郑阿春一起出去玩。有一天两人一起游园,路上遇到一个陌生男子,远远地打量他们。郑氏心想,那人必定是看上了吴小姐了,但其实她是猜错了。

这个男子就是晋元帝司马睿。当时虞氏已经去世,荀氏又改嫁了,他对后宫女子都疏远得很。他心中有很多烦恼的事情,因此常常来这园中散心,不想这一次与这两位女子邂逅。

左右的侍从以为他看上了年轻貌美的吴小姐,于是建议他下聘礼娶吴氏,但司马睿却摇头,他从她们二人的言谈已经得知了一些情况。若论年轻貌美,当然是吴氏胜出一筹,但郑氏虽然是个寡妇,却是个贤良的女子,比吴氏更宜室宜家。于是司马睿下聘娶郑氏入宫,封为夫人。

郑氏虽是少妇,却很受元帝宠爱,但郑氏经常担心妹妹们的将来。她对元帝说:“我有三个妹妹,大妹妹已经出嫁给人家做了小妾,两个小妹妹尚未订亲,我担心她们将来嫁不到好人家。”司马睿闻言,亲自过问她们的婚事,替她们从士族大家里选了两个合适的子弟。

东晋元帝与郑夫人

郑阿春生子司马焕、司马昱,元帝还让其他的儿子们都以母亲的礼节侍奉郑氏。她虽然不是皇后,但在宫中与皇后无异。郑氏贤德,深得诸子爱戴,死后追封宣太后。东晋时因为要避郑阿春的讳,改《春秋》为《阳秋》,因此成语“皮里春秋”变成了“皮里阳秋”。

元帝去世那年,郑阿春还生了一女,封为寻阳公主,年纪比元帝的孙子司马衍还要小。明帝司马绍去世时,寻阳公主尚未成年,司马衍继位为成帝之后,还要操心姑姑寻阳公主的婚事,最后选了与公主同岁的豪门少年荀羡。

做驸马在当代人看来似乎是个美差,但荀羡可不这样认为。他不想跟皇室结亲,闻讯之后居然逃亡,成帝发海捕文书去抓他,终于把他抓回来结婚,封驸马都尉。这桩婚事虽然有这么一出闹剧,但好在后来也还比较幸福。荀羡少年有才,后来做了很大的事业。

东晋元帝与郑夫人

元帝司马睿

元帝司马睿并不是好色之徒,他非常看重女子的德行。太子司马绍成年后,司马睿为他选妻,遍访功臣之家,后来选了左将军庾琛的女儿庾文君。

庾文君性情仁慈,仪容美丽,德行甚好,为司马绍的太子妃,生子司马衍、司马岳。明帝司马绍继位后,封庾文君为皇后,立司马衍为太子。

明帝为政仅两年就去世,司马衍继位为成帝,当时年仅五岁。因成帝年幼,庾文君临朝摄政,以其兄庾亮为中书令。咸和二年冬,历阳太守苏峻效仿王敦作乱谋反,次年攻占建康,庾文君忧伤而死,谥号明穆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