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轉變應急物資管控模式!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抗疫戰在中華大地驟然打響。如果以2020年1月20日武漢封城為起始點,這場戰役已持續了71天。

“緊迫”是此次疫情下,諸多分管醫用物資管理院長們最直觀的感受。

1月24日,疫情陡然嚴峻,全國各地醫療機構均第一時間拉響戰疫警報。緊接著應急物資呈現全國性嚴重緊缺,面對一線爆發式增長的需求,如何確保臨床使用,守好物資供需的大後方,成為時下各大醫療機構、物資生產供應企業最為緊迫的課題與任務。

在此之下,國家也第一時間做出重要指示。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召開,重點強調了要建立應急物資保障、應急物資採購供應等15個體系,同時醫療機構在戰役中的卓越實踐,也開始積極反哺相關機制的優化與完善。

戰役71天,在時間緊迫、物資緊迫的雙重壓力下,醫療機構、醫院供應鏈上游企業及其協會組織,分別嘗試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疫情後期,應急物資的戰略儲備又該如何開展?

戰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轉變應急物資管控模式!

3月27日, 由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聯合主辦, 《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 合作的“5A供應鏈·大師觀瀾丨疫情影響下的醫院供應鏈管理研討”重磅開播。多位頂級專家分別從供應鏈上游企業及醫院物資管控兩個視角,深入剖析了應急物資管控的採購、供應、發放策略,以及未來應急物資戰略儲備的方式方法。期間直播在線訪問量突破5.9萬人次。

本期直播特邀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臨床工程學分會副會長許鋒主持,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秘書長李志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設備物資部部長吳曉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李昕、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史俏蓉等頂級大咖出席。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趙自林

建立儲備及保障機制,醫療信息化迎新繁榮

戰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轉變應急物資管控模式!


“物資緊缺”是直播中被提及頻率最高的詞,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公益直播是對防控疫情阻擊戰、醫院供應鏈管理的回顧及總結,並對今後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物資供應儲備體制和機制,提供寶貴經驗。戰場上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疫情防治層面也是一樣,如何建立疫情防控的物資儲備及保障機制,是疫情帶給我們業界的挑戰,也是思考。

同時趙理事長也敏銳地捕捉到,醫療信息化發展的機遇。“一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的召開,在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開創新局面的同時,也對醫院在公共衛生事件下供應鏈精益化的發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面對疫情的強傳染性,大量線上協同的需求被催生。隨著信息化手段在醫院管理層面的廣泛應用,醫院供應鏈的協同化,科學化管理模式正邁入新的階段,催生新的繁榮。”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李志勇

梳理5版防疫設備目錄、建立企業信息數據庫

戰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轉變應急物資管控模式!


站在產業鏈視角,作為醫院供應鏈的上游環節,醫學裝備協會及上游企業、供應商,如何在保障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響應速度,對疫情防治物資的充足供應來說,意義重大。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秘書長李志勇認為,首先是要打破信息的孤島化和碎片化,建立企業信息數據庫。疫情期間,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緊急整理了疫情防治急需設備清單和企業的聯繫信息,前後共梳理出五版疫情防治目錄,涉及201個品目,1059個企業。並實行動態管理機制,實時更新增刪,最後形成企業信息數據庫,為各地防治單位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窗口。

談及醫療信息化的發展,李志勇則表示,此次疫情下,醫療信息化以“無接觸、高協同”等特點,有效滿足了醫療機構與生產企業、供應商高效線上交互作業的需求,醫療領域的線上採購正迎來“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方興未艾”的蝶變。

更值得期待與關注的是,今年7月16-19日,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年會將在蘇州博覽中心召開,並迎來“會議規模”與“展覽規模”的雙重升級。

構建應急供應商庫,結合物資存量精準協同臨床工作

戰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轉變應急物資管控模式!


提起當下在救援物資管控層面最有經驗的醫院之一,一定繞不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從2003年的非典,到近十年數次大大小小的地震救援,經過多次經驗總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早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物資管控機制,並組建了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四川)。2018年5月,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四川)成為全球首支通過WHO認證的非軍方第3類國際應急醫療隊。

“在歷次公共事件發生時,應急供應商庫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間,通過供應商平臺及建立應急供應商信息化聯動機制,實現供需信息的快速傳遞、接收和響應,有效保障了醫院各項應急物資的有序供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設備物資部部長吳曉東介紹說,未來在應急供應商層面,華西醫院還將加深與供應商的信息聯動,同時依託EMT供應管理體系強大的戰略儲備能力,規避因應急情況導致的物資緊缺。

1月26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建立採購綠色通道的通知,華西醫院基於政策及望海易普優採共享信息平臺,建立綠色採購通道,一方面擴大信息發佈渠道,實現快速尋源;另一方面擴大采購範圍,突破原有協議供應商的侷限,同時全程系統留痕,向前可溯源,向後可追蹤。

除建立應急供應商庫及擴大采購範圍等舉措之外,“結合物資存量精準協同臨床工作”的概念也被首次提及。吳曉東部長認為,在非常時期,物資極度短缺的情況下,平常基於臨床使用及安全庫存補貨的物資管控策略效果有限,物資的發放不再完全以臨床使用為標準,而是考慮臨床、院感、病人收治等綜合情況,結合物資存量來進行精準發放。即在下一批物資到來之前,根據現有存量及臨床人員,規劃每日物資的使用量。

在存量管控模式下,吳曉東直言,最關鍵的除卻壓縮班制,實現物資的精準、分級配置,更需做好“準確核算每一批物資的到貨時間”這道算術題。

分級分類管控,1+1使用模式

戰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轉變應急物資管控模式!


在疫情防治最為關鍵的時期,“物資緊缺”一度成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以下簡稱“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李昕,最為頭疼的事情。

最焦灼的時期,在對使用區域進行了嚴格的篩選之後,北京友誼醫院的N95口罩依然僅能支撐2.5天的使用,面對較大的物資短缺缺口,北京友誼醫院一是緊急申請上級調撥,滿足最前線的使用需求;二是特事特辦,在合規可溯的前提下,優化採購流程,縮短採購時間;但更重要的是在物資的發放、使用上做文章。

對此,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李昕介紹說,為實現物資的精準管控,所有物資都需院感簽字後才能向臨床發放,且發放週期由過去按周發放縮短至按天申領,且要求重點科室建立每日基數制度,基數不足、補齊基數,並且全流程系統記錄、隨時可溯,以此嚴格控制物資的使用,促進防疫物資的精細化管理。

在防疫物資分級管控制度下,重點科室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但在其他防控級別沒那麼高的診療區域,如何最大程度保障醫務人員的出診安全?

“口罩的分類很多,每一類口罩都能起到不同的防護作用。面對非重點區域醫務人員的需求,北京友誼醫院採取了存量較多的民用N95口罩與一次性外科醫用口罩疊加使用的策略,外科口罩能有效的防噴濺,民用N95口罩則能很好的起到防顆粒、防粉塵的作用”,李昕介紹說,利用這種1+1的方式,有效解決了許多非重點區域醫務人員的防控需求。

按採購量結算、建立應急倉庫


戰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轉變應急物資管控模式!

很難想象,一家中醫院的日均門診量能達到1.9萬人次,日均中藥飲片使用量能超過15噸。但在廣東省中醫院,這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雖然不是新冠疫情定點醫院,但在整個疫情防控期間,廣東省中醫院仍然遇到了物資緊缺、用量激增、質管困難及庫房管理難度大等諸多問題與挑戰。

面對挑戰,迅速摸清“家底”,主動上廠家提貨,是廣東省中醫採取的第一個應對措施。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史俏蓉介紹說,從1月21日起,為防止供應商運輸困難,廣東省中醫院主動到防護物資經營企業去提貨。同時,基於HRP物資管理系統,清晰瞭解各類物資的庫存情況,為後續防控物資的採購、發放奠定良好基礎。

其二,調整採購模式,提高供應商供貨積極性。廣東省中醫院轉變結算模式,主動變“按消耗結算”為“按採購量結算“。對於海外採購等特殊渠道,在保證貨源質量的情況下,採取了預付款或現貨現結等付款方式。

其三,建立應急倉庫,全程記錄、全程可溯。廣東省中醫院在HRP系統內設立應急物資倉庫,使應急防控物資和普通物資能夠實現實物及數據的區分。將政府統籌調配的物資和社會捐贈物資納入應急倉庫,並配備專人管理,及時記錄190多種防護物資的去向和用途,確保物資從接收到使用全過程公開透明、合法合規、可追溯。

疫情後

應急物資的戰略儲備怎麼做?

隆冬已過,春日漸暖,新冠疫情已呈現整體向好的發展態勢,應急物資緊缺的狀態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但疫情之後,應急物資常規儲備如何做?零庫存管理方式是否存在弊端?依然是擺在各大醫療機構面前待解的難題。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李昕直言,過去我們追求“零庫存”的管理模式,以實現醫院效益的最大化。

但就應急物資管控來說,零庫存是完全行不通的。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設備物資部部長吳曉東看來,未來在應急物資管控層面,戰略儲備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儲備量的標準,華西醫院目前是根據實際消耗量來制定的,核心思路是既可以迅速消耗,也能在突發情況下確保兩週左右的使用。

在此次疫情中大放異彩的“無接觸配送”模式,也得到了諸多醫療機構的認可與青睞。目前望海物資管理系統,已實現了醫用物資的線上下單、線上驗收,且支持收貨科室及地點的勾選,供應商可直接將物資配送至相應科室,全程線上交互,高效響應、零接觸、零感染。

未來,隨著新基建大潮的湧起以及醫院精益化管理的持續升級,依託物聯網及信息化技術手段的“無接觸配送”方式、更精細合理的應急物資的戰略儲備、更全面完善的應急物資機制的建立,將是醫療領域可以預見的主要趨勢,也是此次疫情帶給業界的最大寶藏。


直播回放:

關注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易普優採後,在底部菜單點擊【直播回放-大師觀瀾】即可。


戰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轉變應急物資管控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