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軍艦被漁船撞出洞?為何現代軍艦如此“不堪一擊”?

關於最近發生在我國近海的撞船事故,相必大家都有所瞭解,事故雙方分別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旗風級驅逐艦“島風”號,還有來自我們的一艘普普通通的漁船。

現代軍艦被漁船撞出洞?為何現代軍艦如此“不堪一擊”?

在大家的印象中,漁船跟軍艦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存在,雙方對碰,必定是軍艦獲勝。

然而事實是,島風號驅逐艦被漁船撞破,來了箇中出。

這一事情爆發,頓時讓許多人感到了不可思議,軍艦被漁船撞受傷了?喂,這可是軍艦啊,怎麼就被漁船中出了?

現代軍艦被漁船撞出洞?為何現代軍艦如此“不堪一擊”?


事實上,在島風號事故之前,美軍也有數艘驅逐艦被民用船隻撞出洞,甚至受損更加嚴重的事故,只是這些事故一般都是驅逐艦和商、貨船相撞,驅逐艦處於弱勢方,所以這些撞船事故才並不那麼讓人覺得驚訝。

只是這次,撞擊者是一艘普通漁船,這就讓人覺得驚訝,並且這也讓人疑惑起了,現代軍艦為何這麼脆弱。

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實是,現代軍艦的裝甲非常薄弱,並不像是二戰或者一戰中那些戰列艦一樣,擁有厚重的裝甲帶。

現代軍艦被漁船撞出洞?為何現代軍艦如此“不堪一擊”?

而這主要出於幾個原因。

第一點是作戰需要,我們都知道現代戰爭其實是一場“拋垃圾戰爭”,雙方間隔上百甚至更遠的距離,互相使用導彈來互拋垃圾,而在這一情況下,原本設計用來面對炮彈直接命中的裝甲帶就顯得很沒有用處,但這也並不意味著現代軍艦就絲毫沒有裝甲。

現代軍艦的裝甲都採用全面防禦設計,這是一種“有或沒有”的策略,意思是,在重要的地方堆砌裝甲,在不重要的地方就儘量採用薄裝甲,爭取使炮彈過穿。

這是一種類似蜂窩一般的設計,當導彈真正命中艦船的時候,重要艙室有很大機會生存下來,並且得益於優秀的隔倉設計,現代軍艦的抗沉性非常優秀。

總體來說,現代軍艦的設計思路,不是用來扛住導彈攻擊的,而是保證在驅逐艦被命中之後,船員有機會逃離或是能搶救船隻,發揮損管性能。

第二點,經濟需要,想要裝備厚重的裝甲,同時具備現代完備的電子系統和導彈系統,那麼船隻的噸位就會大幅上升,裝甲帶本身就是非常佔用噸位的存在,這會導致單艘軍艦的價格顯著上升,要知道,現代軍艦本身就是走數量的存在,一個型號的驅逐艦往往會製造數十艘,如果單艦成本上升,意味著未來所需要的造艦經費也會上漲。

比如美國著名的朱姆沃爾特級隱身導驅,單艦造價數十億美元,根本不適用於大規模製造。

現代軍艦被漁船撞出洞?為何現代軍艦如此“不堪一擊”?

即擁有一定的單艦戰鬥力,同時也具備便宜、皮實的特點,這才是現代驅逐艦重要的設計思路之一。

同時,還有一個我所看到的言論,那就是現代驅逐艦省去的裝甲噸位其實是用來提升航速這個理論。

這個毫無疑問是錯誤的,如果你遍尋現代軍艦的普遍航速,你會發現上到兩棲攻擊艦和航母,下到導彈驅逐艦,其航速都固定在30節左右。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好處大了去了。

一支艦隊的航速並非由最快決定,而是由艦隊最慢的一環所決定,英國在一、二戰中的戰巡編隊為何不跟戰列艦編隊組隊,因為這樣做會拖累艦隊的航速,使戰巡本身高航速的優勢蕩然無存。

而一支艦隊能夠保證一個統一的航速是至關重要的,這對於保持艦隊整體的機動作戰非常有效。

二戰中的島風號為何雞肋,雞肋就在於她的超高航速,先進的動力系統和高昂的造價讓她擁有極快的航速,但也讓她鶴立雞群,根本就沒有同級別的驅逐艦能夠跟島風號組隊,這讓島風不得不與相比起她慢的多的艦隊一起行動,那麼島風號花了大價錢提升的航速有什麼作用,你也只能發揮這個速度。

說跑題了,總體來說為何這次現代軍艦被漁船中出,一是這次的撞擊位置並非是驅逐艦的重點防護區域,並且漁船是側舷撞擊,擁有速度上的優勢,且現代軍艦的裝甲確實薄弱,才導致這場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故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