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人士:瑞幸自爆是“紙包不住火”資本仍會投向中國不錯的行業和頭部公司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戚夜雲)訊,瑞幸造假事件引發連環“地震”。《科創板日報》等媒體就相關問題,對某股份銀行投行人士進行了採訪(應採訪者要求匿名),相關內容整理如下。

記者:如何看待瑞幸造假帶來的信用危機?

投行人士:美國的資本市場看重信用,瑞幸造假說嚴重點是一種商業詐騙,欺騙了二級市場投資者。這涉及到信用風險的問題,所以瑞幸最壞的情況可能會像安然一樣罰到破產。

記者:您如何看瑞幸“自爆”?

投行人士:前幾天做空的期權突然漲了幾百萬份,也有可能認為這個事已經快公佈。瑞幸自爆,確實是紙包不住火,2018 年營收才 8 個億,2019 年 40 多 億,明年預測 140 多個億。8 億到 40 億,跨度非常大。

我認為瑞幸造假存在的動機,可能為了要對付投資人的估值的要求, 一方面瑞幸還要進行第二輪、第三輪融資,加上二級市場要穩住股價。

記者:您如何看待瑞幸公告稱,造假系瑞幸COO劉劍以及某位董事個別行為?

投行人士:瑞幸造假遲早是要曝光。瑞幸整個管理層應該都清楚狀況,現在讓 COO 進行背鍋,其實也比較難。

記者:受瑞幸影響,背後神州系神州租車暴跌停牌,如何看待受牽連的神州?

投行人士:神州董事長也是瑞幸的股東,因為神州的資產負債率比較高,為 60%多,瑞幸為18%,有可能為了穩住股價或者為了後續融資增值,將神州的股票拿來質押,再參與瑞幸的增發或者融資,從而導致連鎖反應。

記者:瑞幸事件會引發外界對中國企業擔憂嗎?

投行人士:這幾年資金挺多的,對國內而言還是缺資產,美國也是想找一些高資產。之前美國一出現什麼問題,所有新興市場股市都很慘,所有資金都撤去美國,美元就上漲,所有其他新興國家的貨幣、股票出現暴跌。但是現在市場有一些觀點,中國市場其實還是不錯的,還是一個非常穩健的增長點,我們的貨幣通道還是一個正收益,國外都進入了負利率的區間。

其實,我對中國市場有信心,資本還是會回到中國大陸,回到中國香港,回到我們不錯的行業和頭部的企業來。

記者:瑞幸財務造假事件會在國內造成怎樣的影響?

投行人士:國內也開始重視財務造假問題,現在證監會已表態。國內也有幾單出現財務造假的問題,所以證監會要把責任壓實到保薦人以及保薦機構上,如果出現一單,可能未來兩年你都不要再有新的 IPO 項目,包括券商的評級都會進行下調。

記者:瑞幸走到今天這一步,您怎麼看這一行業?

投行人士:瑞幸有點可惜,我覺得風口抓的還可以,切入了一個咖啡市場,咖啡不行就賣小鹿茶,從需求上來說是成立的,增長也有空間。瑞幸就是一種品牌,它可以延伸出其他類型的快銷,包括它可能做便攜式的咖啡,包括它的未來發展路徑,這種理念在投行看來都是成立的。

消費類行業或者輕快銷行業,包括在美國的公司,估值、增長性都不錯。在香港上市的飲料發展也較好,特別是維他奶也出了一款維他奶茶,估值非常高,實際上飲料行業增長性,不要鋪太大的攤子,不要造假,這個行業本身還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