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北京人過去只認三種酒——老白乾、燒酒和二鍋頭。至於其他的牌子,基本入不了咱北京人的眼。咱北京人喝酒講究只喝二兩,這樣既不會因為喝酒傷身子,又過了自己的酒癮,這裡有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說道兒。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疲乏一天的小哥兒幾個,老哥兒幾個,湊一塊兒胡噴亂侃,張家娘們兒,李家姑娘的葷素一番,真是應了那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任憑有多少煩事兒,此時此刻我就是爺,爺現在的眼裡一切太平。


北京人喝酒,尋常人家,最講究聚會到家中喝酒。這一點與南方尤其與上海不同,上海人請朋友喝酒,講究到飯店,以顯示尊重與大方。北京人如果請的是真正看得起的朋友,到飯店去顯得生分,只有請到中,才把你看成是一家人。


這不是北京人為了節省錢,嫌到飯店喝酒花費貴,而是一份熱情與真情,北京人把家看做是最神聖之地,是向親朋好友顯示的最後一張王牌。北京人家中也不見得多麼寬敞,也要把朋友請到家中聚飲一番。請到家中,與請到飯店去喝酒,是北京人對朋友親熱、信任程度的一道分水嶺。


北京人請朋友聚在家中喝酒,一般是主婦親自下廚,親手燒幾樣下酒的菜,即使色香味趕不上飯店,卻是必須的情意。而且,那菜一定要足量的,寧肯吃不下,也不能見到碟空碗淨。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您要是說今天我饞了,想吃點葷的就酒,那你肯定要點一下幾樣—醬牛肉、豆醬、炸小黃花魚,或者涼拌豬耳朵、豬頭肉。咱北京人吃的葷菜就這幾種,您要是在街上聽見誰喝酒吃著什麼紅燒肉,大排骨的,您放心吧,那不是咱們北京人。


要趕上家裡來了至好的朋友,家裡老婆就摸兩個鹹鴨蛋,或切成沿,或乾脆放桌上,哥兒倆一人一個,用筷子頭兒將鴨蛋捅個一分、二分硬幣大小的洞,用筷子一點點兒地夾著吃,說是吃,其實就是每筷子夾一點,咂摸滋味就酒,喝著,聊著,直到面紅耳赤。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要趕上家裡來了會喝酒的,媳婦便得去編排了。弄個蔥花攤雞蛋、買塊豆腐拌小蔥,或是現成的醃蘿蔔皮上碟兒,在就是洗兩條黃瓜放案板上一拍,澆上醬油醋兒或芝麻醬拌,幾盤涼菜就齊了,又省錢又有面兒。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您要是說最近我就想吃點有嚼頭的,吃起來嘎嘣脆的那種,那就要說兩種酒菜了。一個是開花豆,就是蠶豆炸一下。另一個就是炸花生米,油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別放太多,這兩樣足夠讓您的咀嚼肌和牙得到充分的鍛鍊。


您要是再饞點,想喝酒的時候再搭配個主食,那您只能選一樣,那絕對是烙餅了。尤其是您吃醬牛肉或者豬頭肉的時候,拿大餅一卷,那滋味,叫一個爽,您立刻就會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快感。


北京人喝酒,講究勸酒,酒必須十分滿。一杯滿上、飲下,再一杯緊接著滿上,而且,北京人自己要以身作則,先仰脖一口灌下,熱情懇切而不容置辯讓你必須飲下。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北京人喝酒,喝的就是這痛快勁兒。在家中喝酒,一般不談利害、不涉交易,如果為利害交易,就不會設在家中。因此,在北京家宴中喝酒,能喝出北京人淳樸古老的遺風,那一份快要淡去逝去的真情、友情與純淨美好,讓酒穿腸而過,滋潤了乾枯的心田,燒熱了枯萎的精神,便是喝醉了也心甘情願。


北京人請朋友聚在家中喝酒,如果家中客廳狹小,一般會將酒桌擺放在臥室,床便是座位,主人把隱私毫無顧忌地暴露在外,顯示出一份濃意勝酒的情分。喝醉了,你就倒床呼呼大睡,像在自己家中一樣,才讓北京人舒服、熨貼。


“佛經”“詩經”這些您聽說過,然而北京還有部“酒經”!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酒經一:酒友稱呼


想必您一定聽說過酒鬼、酒膩子,但您知道酒星、酒包嗎?彆著急,待我一一為您道來。過去老北京四合院裡喜歡喝酒的人多,其稱呼也各不相同。


“酒友”是泛稱,指那些以酒為友,時不常地聚在一起飲酒談天的人,既是一種感情的交流,也是休閒的一種方式。


“酒星”是指酒量很大,但不是天天喝,要喝就喝個痛快,甭管喝多少,也跟沒事兒似的,該幹什麼幹什麼的人,使人另眼相待,一般人不敢輕易和他們坐在一起喝酒。


“酒包”是那些酒量大,每頓兒都要喝上四兩半斤的,而且多是高度的白酒,時不常就高一回。


“酒膩子”相對來說酒量並不見得很大,但天天離不開酒,頓兒、頓兒少不了酒,一天能喝八頓兒,每頓兒也就二兩,酒菜也簡單,一根黃瓜或一把花生米就齊了,有時候就白嘴兒喝,一喝高了準生事兒,是衚衕裡最讓人瞧不起的人。


“酒鬼”是對那些嗜酒如命,整天不務正業,除了酒沒有別的,經常喝得醉醺醺人的貶稱,正經喝酒的人很少和這些人坐在一起喝酒。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酒經二:酒友等級 


都說人分三六九等,這喝酒的人同樣也有等級劃分,而且各等還有各等不同的感受。不信,您看:


這一等為“抿”,就是輕輕地用嘴在酒杯上抿上幾小口,頓覺爽快,最多喝一兩來酒,使人心情舒暢。


二等為“品”,就是用嘴一小口一小口地慢品,二兩酒下肚,給人有一種陶然之感,心明氣爽,恰到好處。


三等為“喝”,三兩的杯子,三口兩口下去後,便有了微醉,一覺睡過來,神志明白,該幹什麼幹什麼。


四等為“飲”,喝酒如喝涼水,四兩起步,喝著、喝著話就多了,兩眼犯直,醉眼朦朧,走起路來腳底下沒根兒。


五等為“灌”,總恨那酒下去的慢,端起杯子仰口而進,半斤酒下去,就大醉了,語言不清,哭笑不能自控,最容易耍酒瘋。


六等為“吹”,喝酒不用杯子,直接用瓶子嘴對嘴,與其說是喝酒,不如說是往肚子裡順,一會兒就酩酊如泥,人事不知。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北京人將這甜言蜜語——花言巧語——豪言壯語——自言自語——不言不語,稱之為酒桌上五種境界。

北京人喝酒,講究的是“人間路窄酒杯寬”。

北京人喝酒,講究的是“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北京人喝酒,講究的是冷酒傷胃、熱酒傷肝、無酒傷心——最後一點尤為重要!


咱們再來聊聊北京人經常吃的下酒菜。老北京把最適於喝酒時吃的菜,叫“下酒菜”。


老北京的下酒菜兒,不為吃菜只為喝酒。如此這般,下酒菜的“講究”,也就成了“將就”。將就酒不將就飯,講究簡不講究繁。就為喝酒。


符合此等“將究”的菜,多為涼菜。涼菜無須煎炒烹炸,不必大動干戈,又叫“小菜兒”。


老北京還講究“先茶、後酒、飯後煙”。先茶清口,後酒助興,飯後一支菸賽過小神仙。按這樣的講究,下酒菜兒該在茶後飯前。飯前上酒菜,酒菜多涼菜,這就有了“先涼、後熱、一道湯”的排場。


真到了講排場的時候,下酒菜就不能將就了,得跟著講究。一講究,叫法也變了,“下酒菜兒”講究成了“涼菜”。


平常來兩口兒,有盤兒五香花生米或小蔥兒拌豆腐也就結了,由此可見,“下酒菜兒”當是“家常菜”“實惠菜”,“可口菜”“百姓菜”。


北京人不管事業有成,還是腰纏萬貫。可跟朋友喝起小酒兒,依舊一口兒家常下酒菜兒。一約就應,一叫就到,跟這樣的朋友喝酒。那是真喝酒,喝起酒來都香。


老北京家常下酒菜兒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花生米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拍黃瓜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開花豆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鹹鴨蛋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煮花生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煮毛豆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爆鹽蘿蔔皮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小蔥拌豆腐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油炸花生米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家常炸排叉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小河蝦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豬頭肉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芥末墩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咯吱盒


剛說了北京人的下酒菜,咱們接下來看看酒蟲兒的下酒菜,您肯定會被驚到的!反正大磊子是驚著了!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石子兒(若干):這種東西一般被隨意放在兜內,也有個別的放在特製的小布包內,一般每個大概5-6錢重,表面粗糙。喝酒的時候放在酒館的小碟內,然後倒上飯桌上常見的醬油、醋、辣椒油等作料。和石子泡在一起,喝酒的時候拿出來舔舔。用者一般多見的於農民和小販。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鐵釘子(1枚):大小約在6-8公分,少見的也有10公分或者以上的。這種東西一般隨意放在兜內,或者用細繩懸掛在脖子上。前者喝酒只去一些有醬製品的地方,例如麵館等地方,因為當時的醬基本上都免費(少量的)。然後用大鐵釘蘸著醬,邊喝酒邊吸允鐵釘。而後者往往是什麼場合都能應付,在夏天的時候身上往往會出很多汗,鐵釘掛在胸前往往沾滿了汗鹼,等喝酒的時候直接叼在嘴裡,吸允汗鹼,靠汗鹼上的鹹味來解決酒菜兒問題。而且閒來還能用來剔牙。用者一般多見於工廠車間的工人以及流氓和混混兒。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鏽鐵釘(1枚):大小約在6-8公分,這種東西說白了就是大鐵釘的前身,用者只是為了其上面的鐵鏽作酒菜之用。一般情況下不會被帶到單位以外的公共場所或者家中使用。等一頓酒喝完,一根滿是鐵鏽的大釘子往往被舔得非常亮,放在兜裡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大鐵釘了。用者一般多見於鐵路工人及少數的拾荒者。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大鹽粒兒:中國最古老的飲酒方法了,很少有人使用,在當時的條件下也很難弄得到。用法一般在喝完最後一滴酒後口含那麼一點。用者多見於車老闆兒(趕大車的)。時間可追溯到中華民國前的光緒年間。最晚見於1993年。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北京人喝酒居然這麼多門道,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舒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