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大風越狠,羅心越蕩


怎麼大風越狠,羅心越蕩

羅永浩抖音直播帶貨首秀結束,爭議和討論持續一整天,隨著瑞幸咖啡的暴雷戛然而止。打折咖啡的股票打折,救了直播效果打折的老羅。

即使整場表現欠佳,顯得疲憊而心不在焉,老羅仍然以兩個片段博取了相當多的好感:向讀錯了品牌的廣告主鞠躬道歉時露出的禿頂;演示產品時剃掉了蓄了十年的鬍子,並不顧旁人勸阻,倔強地完全剃光。

很多中年或者接近中年的朋友由此感慨萬千,甚至聯想到自己多年後可能的淒涼晚景,傷感了起來。

然而你們還是不懂老羅。作為一個由著自己性子、爽了幾十年的彪悍胖子,直播帶貨對於他而言,絕對不是一個最糟糕的結果。

高中時,家裡有條件能說退學就退學,窩在家看閒書;入社會後,在學歷還沒那麼重要的年代,打打零工、寫寫詩、泡泡妞,爽了十年。最痛苦的時期,也無非是千禧年來臨之際,閉關一年自學英語而已,然後又由著性子玩了近十年(包括做牛博網,對他而言也是拉一群人一起玩)。試問有幾個人40歲以前,過的像羅老師這麼瀟灑?

40歲以後,覺得做英語培訓不足以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毅然進入已是血海的手機行業,雖然艱難但甘之如飴,還可以繼續發揮愛吹牛的優勢,又有幾個人在這把年紀,有機會放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們覺得羅老師真慘,我是覺得羅老師真幸運,半輩子都是爽過來的,而且高潮迭起,從來都是話題人物,這種持續的快感伴以持續的關注度有多難得,你們感受一下。

而且“初代網紅”並非浪得虛名。

2002年,《中國青年報》主任記者盧躍剛關於新東方的紀實文學著作《東方馬車》中,專門有一節是寫羅老師和他的求職信。2004年,網絡上熱傳的,除了郭德綱的相聲,還有羅老師的“老羅語錄”。

羅老師的老同事和同鄉李笑來老師常說,寫書要寫“長銷書”而不是“暢銷書”。而羅老師本人作為初代網紅,長銷二十年,從來不知“過氣”為何物。什麼叫品牌?什麼叫頂流?羅老師就是。


怎麼大風越狠,羅心越蕩

《東方馬車》2002年8月20日購於新東方書店

我這幾年寫到錘子手機的時候,總是強調自己是錘黑但是羅粉,很多讀者不理解這麼擰巴的關係。

錘黑是由於我作為從業者,不能違心誇讚不合格的產品;而羅粉是我作為中年人,不能違心掩飾自己對羅老師爽了幾十年的羨慕。這種“由著自己性子胡來卻沒有涼涼”,真的是萬里挑一的幸運,比做成一個手機品牌還難,真的。

所以,老羅的難得之處,在於大家千萬別試圖學他這麼任性,不然你大概率會死的很難看。

我們要學老羅,就學這樣幾個點:

首先你得能寫會說

我想不出有什麼比寫作的ROI(投資回報率)更高的事,因為寫作的成本幾乎為零。很多人喜歡讀書,還做一大堆筆記,這是好習慣,但只輸入不輸出,你又不是貔貅,有什麼意義呢?

羅老師讀了多年閒書,一封求職信敲開新東方的大門,打動了北大高材生俞校長;開設牛博網前後,一篇篇博客又為他進入文化圈納了投名狀,朋友們對他日後的創業站臺及提供支持,這是何等的回報率。羅老師常掛在嘴上的“做這件事不為賺錢,只是交個朋友”,說的分明就是寫作啊。

會寫的基礎上還要會說,羅老師自稱在講臺上和舞臺上會感到生理不適,但畢竟是口吐蓮花金句頻出,視頻化的好處,是比圖文的受眾和傳播更廣。以前羅老師的年代,傳播還需要藉助mp3盜錄以及優酷之類,現在有了抖音這類大眾ugc平臺,視頻製作和傳播門檻更低。

總之,時代對熱愛表達的人,從來都是很厚道的。


其次你得有個賺錢的立身之本

羅老師在新東方時,平時一週上兩天課,加上寒暑假60天,年薪五六十萬,其他時間都忙著和朋友們玩樂吹牛,有了好段子再去課堂上發揚光大。

我們都是人,吃風拉屁曬太陽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你得有點收入來維持基本體面的生活。不管打工也好做生意也罷,有適當的收入,來維持你當下的生存,才有資格等待能寫會說帶來的遠期收益。

所以只嘚瑟是不行的,只做事也是不行的。一邊做事一邊嘚瑟,是羅老師給我們的有益啟示。


另外就是你要適當努力

我以前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你不需要太努力,只需要適當努力一點,就是非常好的開始了。

我本身也不是什麼聰明和勤奮的人,因為很怕自己由於又笨又懶而晚景淒涼,所以階段性努力一下。羅老師也是階段性努力,然後享受成果,非常舒服。

以下思路不算我原創,是提煉自某位政經博主幾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我覺得非常值得與大家分享。

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資質、資源……各方面都很平庸,而且還不願承認這一點。

而且,不承認自己平庸,總想走捷徑,會導致浪費掉你身上最後一個資質:肯下笨功夫。不管做什麼,做段時間沒啥效果,也不順利,就懷疑自己沒天賦。

一個普通人能有啥天賦?啟動階段要啥自行車?數量都不夠,要啥效果?

大多數人又笨又懶,想超越他們,下笨功夫努力足矣。主動出擊、克服恐懼、迎接挑戰、做艱難的選擇,才叫努力;事事被動,被生活蹂躪,那叫辛苦不叫努力,你過得不好,活該。

重複就是力量,數量堆死質量。


最後,做你喜歡的事,正反饋會激勵你不斷努力

羅老師跨界做手機苦不苦?當然苦。他開心不開心?當然開心。

前幾天許知遠的《十三邀》採訪了薇婭。薇婭從線下賣服裝到直播帶貨,全年無休,非常辛苦。許知遠表示薇婭是“另一個物種”,但許知遠自己天天看書寫書,在旁人看來,何嘗不是又苦又枯燥。

激勵他們前進的動力是什麼?當然是熱愛啊。

忘了從哪看到這麼一段話:如果你財富自由之後,工作可以不考慮收入,你希望去從事什麼工作?那麼這就是你現在應該去做的工作。只有這樣的工作,才可能令你財富自由。

羅老師現在做直播苦不苦?我覺得比做手機好多了。他開心不開心?可能沒有做手機時候開心吧。但是,直播可以滿足他的表達欲,釋放品牌和頂流的能力,相信假以時日調整狀態,這個事業也會給他正反饋。

最後,有段歌詞我覺得特別適合羅老師,就拿來作為文章結尾吧。呼應本文,歌名也改一改,可以叫做《羅和羅的倔強》。


當 我和世界不一樣

那就讓我不一樣

堅持對我來說 就是以剛克剛

我 如果對自己妥協

如果對自己說謊

即使別人原諒

我也不能原諒

最美的願望 一定最瘋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判官:資深產品經理,虎嗅2017、2019年度作者。著有《產品覺醒》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