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大风越狠,罗心越荡


怎么大风越狠,罗心越荡

罗永浩抖音直播带货首秀结束,争议和讨论持续一整天,随着瑞幸咖啡的暴雷戛然而止。打折咖啡的股票打折,救了直播效果打折的老罗。

即使整场表现欠佳,显得疲惫而心不在焉,老罗仍然以两个片段博取了相当多的好感:向读错了品牌的广告主鞠躬道歉时露出的秃顶;演示产品时剃掉了蓄了十年的胡子,并不顾旁人劝阻,倔强地完全剃光。

很多中年或者接近中年的朋友由此感慨万千,甚至联想到自己多年后可能的凄凉晚景,伤感了起来。

然而你们还是不懂老罗。作为一个由着自己性子、爽了几十年的彪悍胖子,直播带货对于他而言,绝对不是一个最糟糕的结果。

高中时,家里有条件能说退学就退学,窝在家看闲书;入社会后,在学历还没那么重要的年代,打打零工、写写诗、泡泡妞,爽了十年。最痛苦的时期,也无非是千禧年来临之际,闭关一年自学英语而已,然后又由着性子玩了近十年(包括做牛博网,对他而言也是拉一群人一起玩)。试问有几个人40岁以前,过的像罗老师这么潇洒?

40岁以后,觉得做英语培训不足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毅然进入已是血海的手机行业,虽然艰难但甘之如饴,还可以继续发挥爱吹牛的优势,又有几个人在这把年纪,有机会放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们觉得罗老师真惨,我是觉得罗老师真幸运,半辈子都是爽过来的,而且高潮迭起,从来都是话题人物,这种持续的快感伴以持续的关注度有多难得,你们感受一下。

而且“初代网红”并非浪得虚名。

2002年,《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卢跃刚关于新东方的纪实文学著作《东方马车》中,专门有一节是写罗老师和他的求职信。2004年,网络上热传的,除了郭德纲的相声,还有罗老师的“老罗语录”。

罗老师的老同事和同乡李笑来老师常说,写书要写“长销书”而不是“畅销书”。而罗老师本人作为初代网红,长销二十年,从来不知“过气”为何物。什么叫品牌?什么叫顶流?罗老师就是。


怎么大风越狠,罗心越荡

《东方马车》2002年8月20日购于新东方书店

我这几年写到锤子手机的时候,总是强调自己是锤黑但是罗粉,很多读者不理解这么拧巴的关系。

锤黑是由于我作为从业者,不能违心夸赞不合格的产品;而罗粉是我作为中年人,不能违心掩饰自己对罗老师爽了几十年的羡慕。这种“由着自己性子胡来却没有凉凉”,真的是万里挑一的幸运,比做成一个手机品牌还难,真的。

所以,老罗的难得之处,在于大家千万别试图学他这么任性,不然你大概率会死的很难看。

我们要学老罗,就学这样几个点:

首先你得能写会说

我想不出有什么比写作的ROI(投资回报率)更高的事,因为写作的成本几乎为零。很多人喜欢读书,还做一大堆笔记,这是好习惯,但只输入不输出,你又不是貔貅,有什么意义呢?

罗老师读了多年闲书,一封求职信敲开新东方的大门,打动了北大高材生俞校长;开设牛博网前后,一篇篇博客又为他进入文化圈纳了投名状,朋友们对他日后的创业站台及提供支持,这是何等的回报率。罗老师常挂在嘴上的“做这件事不为赚钱,只是交个朋友”,说的分明就是写作啊。

会写的基础上还要会说,罗老师自称在讲台上和舞台上会感到生理不适,但毕竟是口吐莲花金句频出,视频化的好处,是比图文的受众和传播更广。以前罗老师的年代,传播还需要借助mp3盗录以及优酷之类,现在有了抖音这类大众ugc平台,视频制作和传播门槛更低。

总之,时代对热爱表达的人,从来都是很厚道的。


其次你得有个赚钱的立身之本

罗老师在新东方时,平时一周上两天课,加上寒暑假60天,年薪五六十万,其他时间都忙着和朋友们玩乐吹牛,有了好段子再去课堂上发扬光大。

我们都是人,吃风拉屁晒太阳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你得有点收入来维持基本体面的生活。不管打工也好做生意也罢,有适当的收入,来维持你当下的生存,才有资格等待能写会说带来的远期收益。

所以只嘚瑟是不行的,只做事也是不行的。一边做事一边嘚瑟,是罗老师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另外就是你要适当努力

我以前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你不需要太努力,只需要适当努力一点,就是非常好的开始了。

我本身也不是什么聪明和勤奋的人,因为很怕自己由于又笨又懒而晚景凄凉,所以阶段性努力一下。罗老师也是阶段性努力,然后享受成果,非常舒服。

以下思路不算我原创,是提炼自某位政经博主几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我觉得非常值得与大家分享。

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资质、资源……各方面都很平庸,而且还不愿承认这一点。

而且,不承认自己平庸,总想走捷径,会导致浪费掉你身上最后一个资质:肯下笨功夫。不管做什么,做段时间没啥效果,也不顺利,就怀疑自己没天赋。

一个普通人能有啥天赋?启动阶段要啥自行车?数量都不够,要啥效果?

大多数人又笨又懒,想超越他们,下笨功夫努力足矣。主动出击、克服恐惧、迎接挑战、做艰难的选择,才叫努力;事事被动,被生活蹂躏,那叫辛苦不叫努力,你过得不好,活该。

重复就是力量,数量堆死质量。


最后,做你喜欢的事,正反馈会激励你不断努力

罗老师跨界做手机苦不苦?当然苦。他开心不开心?当然开心。

前几天许知远的《十三邀》采访了薇娅。薇娅从线下卖服装到直播带货,全年无休,非常辛苦。许知远表示薇娅是“另一个物种”,但许知远自己天天看书写书,在旁人看来,何尝不是又苦又枯燥。

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当然是热爱啊。

忘了从哪看到这么一段话:如果你财富自由之后,工作可以不考虑收入,你希望去从事什么工作?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应该去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的工作,才可能令你财富自由。

罗老师现在做直播苦不苦?我觉得比做手机好多了。他开心不开心?可能没有做手机时候开心吧。但是,直播可以满足他的表达欲,释放品牌和顶流的能力,相信假以时日调整状态,这个事业也会给他正反馈。

最后,有段歌词我觉得特别适合罗老师,就拿来作为文章结尾吧。呼应本文,歌名也改一改,可以叫做《罗和罗的倔强》。


当 我和世界不一样

那就让我不一样

坚持对我来说 就是以刚克刚

我 如果对自己妥协

如果对自己说谎

即使别人原谅

我也不能原谅

最美的愿望 一定最疯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判官:资深产品经理,虎嗅2017、2019年度作者。著有《产品觉醒》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