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學科帶頭人劉凡:破解疫情下幼小銜接難題的錦囊妙計

劉凡

省學科帶頭人劉凡:破解疫情下幼小銜接難題的錦囊妙計

劉凡 ,陝西省學科帶頭人,陝西省教學能手,安康市優秀黨員,安康市優秀教師。

本是草長鶯飛、春暖花開的開學時節,卻被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有的生活節奏。雖然疫情讓我們的開學延期,但是幼兒園的線上活動一直為孩子們“保駕護航”。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這也是幼小銜接的目標。面臨幼兒園大班孩子還有幾個月即將踏入小學嶄新的旅程。在這個特殊時期,如何優化幼兒教師線上教育行為,使孩子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巧妙通過線上教育破解疫情下幼小銜接的難題。

妙計一:關注孩子全方位的發展

通過這場戰疫,老師們雖然只能在瞭解兒童身心發展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停課不停學開展線上指導活動,但也可以和孩子們開展一系列關於健康、關於生命、關於選擇、關於愛、關於勇敢、關於正直和責任的活動,幫助孩子從心理、能力、習慣做好幼小銜接平穩過渡的最後衝刺。

1.健康發展是關鍵。

作息規律,堅持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能在學習之餘勞逸結合。幼兒宅家三操不能少­——早操、眼保健操、午間操;親子陪伴不能少,開展“家庭戰疫 智慧同行”,邀請爸爸媽媽利用這個加長版假期和孩子們一起宅家遊戲,增進親子關係。節日教育不能少,可以通過《愛耳日》《防治結核病日》《消費者權益日》《安全教育日》《世界睡眠日》等節日教育,是孩子懂得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的責任,重視健康才是第一的目的。

2.情感教育不缺席

危機本來也是契機,我們可以開展《生命教育第一課》《各行各業的人》讓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貴和無價,懂得責任和擔當,懂得無私和奉獻,培養他們記憶和思考的習慣,感恩和敬畏的學習品質。也可以開展《我是小學預備生》《我是勞動小能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基本的入學前行為能力。還可以通過節日活動《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植樹節》《世界水日》懂得保護大自然,維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3.語言鍛鍊不能少

針對孩子們對這次疫情已有經驗,可以通過主題研討,延伸孩子的知識範圍。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人類歷史上有多少次重大疫情;這些疫情是怎麼發生的;這些疫情是由什麼病毒引起的;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病毒;這些病毒的產生有哪些規律;這些病毒都是不好的嗎等系列知識,培養他們傾聽和提問學習品質;可以組織大班孩子開展《為愛發聲》,蒐集和疫情相關的兒歌、故事、古詩等,鼓勵孩子大膽在鏡頭前記錄自己的語言,培養表達和發言的學習品質;還可以精選繪本,如《大頭魚上學記》《大衛上學去》《小阿力的大學校》提高環境適應;《同桌的啊達》學習人際交往;《遲到的理由》《最完美的旅遊》知道規則適用;《我不知道我是誰》懂得悅納自己等,並通過這些書籍有目的的增加孩子從故事中的識字量,可進行簡單的描畫,提高閱讀和書寫的學習品質。

4.科學探索常體驗

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在學前階段,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繫,在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會明顯促進孩子數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如開展《一分鐘》體驗時間的珍貴;《巧玩撲克牌》提高數字的理解;《買賣遊戲》增強對貨幣的認識;《有趣的數獨》加深排序的方法。還可以利用舒爾特方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等,提高孩子記憶和思考的學習品質。

5.藝術欣賞重感受

生活皆教育,春天萬物復甦,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裡,可以鼓勵孩子走進大自然去感受、欣賞、創作春天的氣息。如《春天在哪裡》《花兒朵朵開》《別樣的三月》等記錄創造身邊美的事物。製作《我的成長紀念冊》回顧自己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體驗線上分享作品的樂趣。《中國字 中國人》《防疫拍手歌》《棒棒糖》等手指律動、親子律動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妙計二:激發孩子上小學的願望

陶行知先生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孩子的發展情形和他們表現出來的興趣和需要必須聯繫在一起。幼兒園的孩子對小學既滿懷憧憬又忐忑不安,這意味著既要尊重孩子自身的需要和興趣,還要激發他們上小學的願望。雖然因為疫情,不能現場參觀小學,但“宅”家的日子同樣也可以通過關注喜歡的小學微信公眾號、收集小學的視頻和照片,組織一次特別的“雲參觀和雲體驗”。

1. “整理”小學學習用品

整理書包和文具是小學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應該具備的能力。孩子們在家可以先了解書包對小學生的重要性,學會整理書包和文具,通過線上指導,開展《趣味整理大比拼》主題活動,老師和孩子一起學習整理學習用品的方法,將學習用品分類,然後再把課本、本子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整理好裝入書包,再把鉛筆、橡皮裝入鉛筆盒的相應位置,再裝入書包。讓孩子們體驗了一場有趣的學習方式。

2.“會見”小學哥哥姐姐

孩子們羨慕帶著紅領巾和揹著書包上學的哥哥姐姐。雖然出不了門,但是我們可以和上小學的哥哥姐姐視頻聊天,當一次小記者採訪“前輩”,通過視頻請他們聊聊小學課堂的那些事,學習端正的坐姿、踴躍舉手發言的模樣、認真聽講的狀態,規範握筆的姿勢。讓孩子們感受了一種特別的模仿形式。

3.“品味”小學多樣社團

通過雲參觀走進小學電腦室,感受電腦中聲音、色彩、圖形的變化;在人防知識展廳,瞭解武器的分類、新中國的國防成就、放空警報等;在機器人展廳探索著“機器人探訪之旅”。還有圖書室、樂器室、大隊部等,學校的社團讓在雲那端的孩子們感到新鮮不已。讓孩子們瞭解了一種別樣的社團活動。

4.“觀賞”小學校園環境

隨著線上播放小學宣傳片,帶著小朋友一起走進春光盎然的校園,寬敞的操場,長長的跑道,高高的籃球架、籠式足球場以及充滿歷史氛圍的校史牆,讓孩子們參觀了一場特殊的校園環境。

5.“創作”心目中的小學

通過一場別開生面的雲參觀雲體驗,勾勒起了孩子們創作的願望,鼓勵孩子拿起小畫筆,創作心中美好的小學印象,增加了孩子們對小學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妙計三: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打好步入小學的基礎。俗話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孩子們的習慣往往是一段長時間的堅持與細心的養成,利用宅家的時間,步伐放慢,教師要有效將現狀轉化為教育契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自己的小主人。

1.學會規劃生活

安排孩子相對穩定的作息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制定《我的“宅”家計劃表》,鼓勵孩子自己規劃時間,滿足自己的活動需求,監督自己按照時間表去做相應的事。

2. 提高勞動技能

勞動是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方式,宅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孩子培養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自我服務,也能為他人服務。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衣服,照顧動植物、擦桌子、洗碗等等。讓孩子在實踐充分體驗勞動過程,在實踐中獲得成功和自信, 在實踐中提高對他人的關心及義務感和責任感。成為一名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小朋友。

都說“花開有時,銜接有度”。其實,“銜接”本身一直都在,不僅僅是眼前這段特別的日子,但是它帶給我們不同的體驗與成長契機,不僅創新優化了教師幼小銜接線上教育行為,更加讓我們感受了一種特別的體驗,一種特別的收穫,一種破解難題的錦囊妙計!我們不要再侷限以知識目標去思考幼小銜接的問題,而是應堅持不解地培養孩子愛學、會學、主動、堅持、專注以及負責任的態度、活躍的思維、想象和創造等品質,培養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對自己的信心對他人的信賴、對自然與社會的親近,為其今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種下一生幸福的種子,助推他們成為一名健康、快樂的小學生邁進堅實的一步。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