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三度降準共釋放資金1.75萬億 如何影響股市樓市

經過近一週監管多次“劇透”,央行4月3日宣佈的年內第三度降準如期而至,但超額準備金率時隔12年首次下調卻是“活久見”。

央行宣佈,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同時決定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該利率自2008年從0.99%下調至0.72%後,一直未做調整。

多位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下調超額準備金率和定向降準的“步調”是一致的,都為了讓金融機構把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即實體經濟,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的諸多行業和企業。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還提到,這也反映出世界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顯現,我國宏觀政策調節力度也在明顯加大。

年内三度降准共释放资金1.75万亿 如何影响股市楼市

年內三次降準

累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75萬億元

央行宣佈,此次定向降準可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平均每家中小銀行可獲得長期資金約1億元,有效增加中小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還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60億元。

對於降準分兩次實施,央行表示,是為防止一次性釋放過多導致流動性淤積,確保降準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業。

“此次降準後,超過4000家的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等)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6%,從我國曆史上及發展中國家情況看,6%的存款準備金率是比較低的水平。”央行稱。

最近一週,監管已多次“劇透”這次定向降準。3月31日召開的國常會明確,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4月3日上午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也提到這一計劃。

這是年內第三輪降準。第一次是在1月6日的全面降準,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第二次是3月16日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同時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前兩次降準累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35萬億元,年內三次累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75萬億元。

從近兩次定向降準實施間隔之近,也可以看出穩增長、穩就業的急迫。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當前疫情背景下,國際上貨幣政策普遍放鬆,我們從貨幣政策角度有比較大的騰挪空間,同時要根據我們國家經濟狀況作出決策,最近兩次定向降準相隔很近,為保障經濟平穩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為何定向中小銀行?

分析:政策傾斜讓更多資金支持受疫情衝擊的中小微企業

受疫情影響,我國前兩個月失業率升高,中小微企業受衝擊尤其明顯。

“此次定向降準選擇了中小銀行,這些銀行的客戶多是中小微企業,尤其是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旨在通過降準釋放中小銀行的長期資金,從而讓他們有更多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也分析稱,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約4000家,佔我國銀行業機構數量超過95%,對這兩類銀行實施定向降準,有助於降低中小銀行資金成本,推動中小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對穩增長、穩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劉國強在國新辦發佈會上稱,貨幣政策會分階段把握好力度、重點和節奏,前期是疫情防控階段,後來是逐步復工復產,現在要進入全產業鏈的復工復產。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絕不會讓市場出現“錢荒”,也不會讓錢“變毛”。

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工具還包括再貸款再貼現等。3月31日的國常會提出,再增加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並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產業的信貸投放。此前已設立了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資金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

意外的“超額準備金率下調”

“讓金融機構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定向降準來得並不意外,但超額準備金率時隔12年首次下調卻是“活久見”。

連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超額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除了按央行要求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外,如果資金有寬裕,也可以存放在央行,央行支付利息。

“這次央行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的幅度不小,意圖非常明確,就是希望商業銀行有寬裕資金的話,不要存放央行,而是更多地可以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作用,例如投放信貸、投資債券等。”連平稱。

宗良也認為,央行此舉是為讓金融機構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不要往央行存。下調超額準備金率和定向降準是統一協調的,讓金融機構的資金以更低成本、更多地流到實體經濟中去,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這一罕見的操作也帶有更多信號。連平稱,下調超額準備金率也反映出世界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顯現,宏觀政策從各個角度進一步加碼是完全有必要的,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在明顯加大。“貨幣當局可以說在用各種手段,努力推動商業銀行更好地運用好金融資源來支持實體經濟平穩運行,尤其是能夠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需求回暖以及恢復性地上升。”連平表示。

對股市樓市“吹暖風”

分析:要防範各地尤其是中介代理機構炒作降準

降準也有助於提振股市樓市信心。

招商基金表示,本次定向降準釋放了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的信號,在今年兩會之前整個市場對刺激政策的預期依然不錯,同時央行也在不斷呵護市場,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

對樓市影響方面,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表示,歷次貨幣政策的調整,對於樓市都有較為積極的作用。一是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增加,總體上後續放貸的節奏會加快,相關貸款業務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支持。二是相關貸款的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後續對於房企和購房者的貸款利率下調有積極的作用,進一步活躍房地產開發和房屋買賣的市場。

但他同時提醒,近期房屋交易市場比預期要好,要防範各地尤其是中介代理機構炒作降準等內容,防範近期各類房屋買賣亂漲價等行為,進一步促進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實。

降準降息仍有空間

分析:存款利率跟老百姓關係更直接,調整需綜合考慮

政治局會議和央行等公開表態中都強調,會繼續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引導銀行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

帶動LPR下降的政策工具不只有降準。本週一,央行時隔29個交易日重啟逆回購,並少見地一次性降息20個基點。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國內一季度的經濟下行壓力很大,G20會議召開也加強了政策協調,預計4月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的利率以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會同步下調。

不過LPR下行令銀行利差壓縮,市場對降低存款基準利率給銀行“減負”的猜測聲越來越多。對此,劉國強表示,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關係更加直接,調整需考慮老百姓的感受,同時考慮物價、經濟增長、內外平衡等因素。給銀行“減負”的辦法還有很多,比如央行提供低成本資金等。

連平也分析稱,目前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不是很合適,因為其影響多個方面,包括老百姓存款收益、人民幣匯率等。“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兩難。實體經濟遇到世界經濟衰退這麼大的衝擊,這次衰退負面影響會比2008、2009年更大,所以政策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大,調降一定幅度存準率是政策選項之一,但也要考慮有沒有負面影響。”

不少專家認為,未來降準降息仍有空間。董希淼認為,前期銀行業為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普遍降利讓費。在銀行盈利增長受到影響的情況下,還可適時適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進一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增強銀行提升服務的能動性和可持續性。

對於存款基準利率下降幅度,連平認為,目前銀行存款增速不高,貸款也會受到制約。存款基準利率下行空間有限,難以持續大幅度下調。

盤和林認為,此次降準並未消除市場對全面降準及降息的預期,在美聯儲降息背景下,我國全面降準和降息的空間已經被打開,央行只是在等待更合適的時間窗口而已。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編輯 陳莉 校對 楊許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