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頭“鐵牛”鬧春耕——從農業機械化看新疆阿克蘇地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田头“铁牛”闹春耕——从农业机械化看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

時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春耕春播由南向北有序展開,各地農民搶抓農時,掀起春耕春播生產熱潮。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阿克蘇地區農業正經歷著由量到質的轉變,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種植結構緊貼市場需求

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託萬克塔勒克村的村民吐尼亞孜·斯迪克說,託萬克塔勒克村土壤結構適宜種植黃瓤西瓜,自己近年來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種植黃瓤西瓜實現增收。今年,自己承包了村裡的300畝土地擴大種植規模。鎮上還派來技術人員,這讓他對增收更有信心。

今年,拜什艾日克鎮結合市場需求,把黃瓤西瓜種植面積由400畝擴大到1000畝,打造黃瓤西瓜特色品牌,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產業支撐。

阿克蘇市依幹其鄉良種尤喀克喬格塔勒村的村民劉勇也緊盯市場需求,把自己的4個大棚全部種植了草莓,每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

阿克蘇地委農辦主任、地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劉建介紹,近年來,阿克蘇地區不斷加強信息引導和政策扶持,推廣試種西瓜、制醬番茄、油桃、恰瑪古、馬鈴薯、色素辣椒等特色農產品,促進了地區各地種植結構不斷優化,更帶動了當地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今年地區發展特色農作物面積將突破80萬畝。

耕作方式轉向智能環保

今年春耕春播期間,以往農田裡農民忙碌的身影,如今已被一臺臺智能機械設備代替。

3月21日,在新和縣玉奇喀特鄉吾爾闊太克村,種植大戶蔡坤指著一臺裝有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播種機感慨道,現代機械播種效率就是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控制播種機完成播種、鋪膜、拉滴灌帶等工作,無需駕駛員操作,自己家的200畝色素辣椒一天就播完了。

阿克蘇地區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科科長朱曉芳介紹,今年地區將出現6萬餘臺“鐵牛”鬧春耕的畫面,其中不乏激光平地機、精穴播種機、採棉機等智能農機。

劉建說,阿克蘇地區每年農作物播種面積逾1000萬畝,農田植保無人機等現代農機的大量投入使用,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科技讓春耕春播省時省力環保。

目前,阿克蘇地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1.59%,機械化助農增收的作用進一步凸顯,農業機械化步入作用更大、能力更強、效益更高、前景更好的發展新階段。

特色產業逐年提質增效

3月20日,在拜城縣米吉克鄉庫庫拉託格拉克村,23歲的艾則孜·買買提早早就開著拖拉機來到核桃林翻地鬆土、施農家肥。他說,原來只知道種植玉米。看到周圍鄰居開始種植特色林果,自己也種植了核桃。通過科學管理,去年10畝核桃收入3萬餘元。今年打算進一步加強管理,力爭品質有所提高。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按照“穩糧、優棉、強果、促畜、興特色”總體思路,以高標準農田建設、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為抓手,鞏固提升國家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地位;持續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不斷提升果品品質;持續推進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抓好養牛業發展。

春耕春播以來,阿克蘇地區一方面鞏固已取得成效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依靠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加強糧棉新品種研發,提升糧棉質量。同時,各地還發展綠色、有機特色經濟作物,走特色發展之路,這些都為提升地區農業發展質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漫步在地區各地田間地頭,大棚中、果園裡,處處呈現一派忙碌的景象,春灌、果樹修剪、施返青肥……各地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突出“標準化、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劉建介紹,今年阿克蘇地區以產業振興為重點,以改革為主線,提升鄉村綠色發展、農村改革創新水平,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