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解》上篇-道經 第二十六章 雖有榮觀

原經: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意,躁則失君。

註解: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重在下,輕在上,所以說重為輕的根基;靜的對立面是躁,所以靜一定是躁動的主宰。

是以聖人終日不離輜重:

因此有道之人整日行走,都不會離開載著衣物和糧食的車輛。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雖然享受美好的生活,卻也能在安居的地方安然處之,超然物外。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為什麼有兵車數量非常可觀的大國君主,卻還要以輕率的態度處理天下大事呢?

輕則失意,躁則失君:

要知道,不穩重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妄動就會失去主宰。


老子舉出了輕與重,動與靜兩對現象,並認為在重與輕的關係中,重是根本。注重輕而忽視重,則會失去根本。在靜與重的關係中,靜是根本,重視動而忽視靜,則會失去根本。不過,在動與靜的關係中,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