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裡最懂投資的人丨沙丘學院

他,沉穩睿智,低調樸實。他,大膽創新,銳意進取。他是中科創星的創始合夥人、聯席CEO,也是“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他既是科學家,又是投資人。他參與發明的“血管成像儀”,為許多打針時看不清血管的人帶來了福音,創業的經歷又讓他深刻理解了商業規則,他戲稱自己是“做科研裡最懂投資的人”。

他就是米磊,一個地道的老陝,外人稱他米總,同事喊他米博士。專注於硬科技創業與投資的米磊,目前已經是幾百個科技項目的投資人,也是科技創業領域最受矚目的投資人之一。

“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裡最懂投資的人丨沙丘學院

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聯席CEO 米磊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他只是一名在科研院所裡默默無聞、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工作的研究員。是什麼衝動,讓這樣一位70後理工男,從科研工作者轉型成為硬科技投資的實踐者?

01

跨界踏入創投行業,他成功將科技成果市場化

2001年,大學剛畢業的米磊,最初想找一個跟技術相關的工作。當時計算機專業特別熱,他也跟大家一樣,想著去熱門的地方。但是,因為他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工作。輾轉反覆,他成為了一名科研工作者。

在科研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餘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感覺到,在科研這條道路上,他是有瓶頸的。他甚至想到自己退休的時候,最多也就是個研究員。

他的人生狀態的轉變,始於女兒兩歲時的一次打針。在女兒兩歲時,因生病要去醫院打針,因為孩子血管太細,護士在孩子手上紮了四五次都沒找到血管,孩子疼得哇哇大哭,米磊的內心也難受不已。

米磊是學光學的,他當時就想,能不能用光學技術,解決孩子打針找血管難的問題?帶著這樣的目的,他發起一個團隊研究這個課題,當時技術手段都已經是現有的成熟技術,關鍵是如何將它們組裝成一個商品,讓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閣,而是能夠為人所用。這一次,他找到了“合拍”的合夥人,專業的技術團隊,以及完善的商業模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血管成像儀很快就做出來了。從研發到拿證再到上市,整個過程僅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產品一經問世就獲得眾多醫療機構的好評,數百家醫院採購,包括國外地區在內的多個地區代理商爭相簽約合作。這是他十年創業路上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成功,當然這也離不開之前失敗積攢的創業經驗。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我們過去十幾年,積累了大量的科研能力和經驗,只不過過去光發文章了,光寫專利了,實際上很多技術直接拿過來,很快就能用上。”在接受媒體訪談時,米磊這樣總結。

這件事也帶給了米磊很大的啟發。米磊想到,很多科研人員都積累了大量的優秀技術,但是苦於缺乏產業化渠道,大批優秀的技術始終被藏於象牙塔上。如果大家能夠把這些技術都轉化出來為市場和社會所用,那麼中國的經濟肯定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裡最懂投資的人丨沙丘學院

願望是美好的,但是前進的道路上總會伴有挫折和困難。比如血管成像儀,也許會有一些幸運的成分在裡面,因為市場有需要。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科研人員所精通和了解的技術,都能夠有很好的機會轉換到市場。換句話說,他們所做的產品、項目,不一定是市場所缺的。

對此,米磊笑言,自己是科研圈裡最懂投資的,投資圈裡最懂科技的,既然自己能走出來,那就應該幫助更多的科研人員走出來。如果他們的判斷不正確,自己有責任也有理由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從而更好的把科研成果轉化出來。

02

引領科技成果產業化,實業興邦新助力

201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並鼓勵科技人員可移崗創業三年。這對於像米磊一樣的科研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個讓人興奮的消息。

在這之前的幾年前,科研人員還被束縛在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中,產業化幾乎無人問津。而在資本的驅動下,投資家們更願意跑馬圈地,謀求上市,賺快錢,願意投資科研成果的寥寥無幾。那個時候,米磊也真切的體會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滋味。

“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裡最懂投資的人丨沙丘學院

由於難以獲得社會資本支持,米磊決定自己發起一隻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科創星由此誕生。

2013年,中科創星發起規模1.3億元的國內首支硬科技天使基金。經過6年的時間,中科創星旗下目前已經管理有10支基金,管理基金規模超過53億元。

自成立以來,中科創星始終專注硬科技,主要涵蓋光電芯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智能製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通過股權投資和孵化服務,提供資金支持和管理指導,為科技創業者保駕護航,投資孵化了288家硬科技企業。其中,馭勢科技、九天微星、飛芯電子、中科微光、中科微精、鯤遊光電、卓鐳激光、奇芯光電、博動醫學影像、超維景、橙科微電子等超百家企業都已經實現後續融資。

2019年,中科創星成功募集完成了一支規模10億人民幣的陝西光電子集成基金。這支基金主要圍繞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領域所需的光電芯片進行佈局和投資,具體包括光傳感、光通信、光計算、光顯示等領域的光電芯片,側重於早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項目,兼顧成長期項目。

“之所以能夠獲得LP們的青睞,一方面從大環境上來說,硬科技的關注度也確實比以前高很多;另一方面是中科創星從2013年就開始投硬科技,而且只專注硬科技,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專業性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米磊表示。

其實,“硬科技”這個概念是米磊早在2010年就提出來的。當時恰逢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米磊敏銳地察覺到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不再持續,中國下一步必須要走創新紅利的道路。之所以叫“硬科技”,不僅代表著科學技術過硬,也包含了中華民族的骨氣在裡面。

中科創星的成立,緊隨著“硬科技”概念提出之後。“中科創星成立第一天起的使命就是助力國家硬科技的發展,為中國重返世界之巔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中科創星成立的初衷。

2018年11月,科創板橫空出世,隨後出臺的文件明確科創板將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看到硬科技重點涵蓋的八大領域與科創板支持的六大方向基本一致,米磊的心情很激動。多年來,米磊從未停止過對“硬科技”概念的推廣,從未放棄過對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推動,也未對動搖過硬科技投資的信念。用米磊的話說,“這裡面有情懷”。

在硬科技投資的各個階段,早期投資顯得尤為重要。米磊表示,硬科技早期投資的考驗在於專業和耐心。專業度體現在需要對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方向進行雙重判斷,同時更需要在經營管理層面為科技企業賦能。對耐心的考驗,則是由科技創新的“指數型增長”規律導致的,硬科技企業前期投入大、增長慢,突破成長節點後則會迅速成長,耐心資本尤為重要,所以硬科技投資需要“看得準,投得進,幫得上,耐得住”。

03

光電芯片將引領5G和人工智能時代

“5G和物聯網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而光電芯片又是5G的基礎設施”,在米磊看來,光電芯片將引領5G和人工智能時代。他表示,全球通信技術發展現在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於集成電路的摩爾定律失效後帶來的經濟下滑。

1965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意指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過去一直保證集成電路性能的穩定提升,但如今,摩爾定律每年只能增長几個百分點,每10年可能只有2倍,米磊認為,這樣的變化意味著上一輪科技革命的紅利結束,但同時也意味著光電芯片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芯片進口在2018年達到3100億美元,出口則為500多億美元,這其中存在多達2600多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此外很多芯片我國的佔有率是0或5%以內,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國產替代的空間,米磊認為,如果能找到相應的人才,這裡面能發掘出很好的機會。

“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裡最懂投資的人丨沙丘學院

在5G時代,米磊認為最核心的需求將是對光模塊的需求,他表示,5G的基站裡面要用到25G的光模塊進行前傳,同時數據中心規模現在已經到了100G、400G,這裡面對光模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5G基站方面,米磊表示,無論是移動、電信、聯通,現在比拼的不是基站的多少,而是基站底下光纖通信的流量有多大。

目前,整個無線通信的頻率只有幾十G赫茲的帶寬,而光纖的帶寬是10T赫茲以上,也就是說光纖的流量是無線通信的幾百倍。“我們今天看到4G的基站、5G的基站,基站用的都是無線通信發射,但是通過基站傳下來的都是光模塊和整個光纖基礎設施。”

米磊認為,光的設施不好,就沒有辦法在5G時代獲得更多的流量。此外,5G作為信息傳輸的渠道只是信息技術工業的一部分,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更重要的還是信息的獲取、信息的處理,以及信息的顯示。總結來說,未來在信息的獲取、傳輸、計算、存儲、顯示這五個方面,將都以光為核心來進行產業佈局。

採用光芯片進行信息的處理和傳遞帶有“先天優勢”,能夠解決人工智能的計算瓶頸。目前,人工智能熱潮的核心是深度學習技術,而在深度學習的大多算法中矩陣運算會佔到算力的80-90%。光芯片在處理矩陣運算時有高速、並行性、高帶寬與低功耗的天然優勢,是突破電子計算機發展瓶頸的關鍵。此外,處理器與處理器之間(I/O)信息交互的速度的提升嚴重滯後於處理器性能的提升,I/O 瓶頸也制約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而基於光學的互連,能夠將互連帶寬密度提高1000倍,功耗降低10倍。光芯片在電芯片面臨瓶頸的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商業化落地,光芯片將會為人工智能帶來幾個量級的性能提升。

從宏觀角度來看,縱觀信息時代的四次科技革命,米磊表示,從上世紀70年代的集成電路,到80年代的軟件、90年代的光通信,再到2000年至今的互聯網,未來下一步就是物聯網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下一時代重要的關鍵詞,但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在於物聯網與萬物互聯。米磊舉例說明,“就像互聯網時代之前首先是光纖通信時代是一樣的,”目前物聯網的基礎設施鋪設正在進行中,萬物互聯實現了,人工智能時代才會到來。

物聯網所需要的超低帶寬的環境只有5G能夠實現,因為5G具有超高速、低延時、大連接的特點,能夠解決流量、實時性、連接量的問題。而光芯片、光纖等作為5G建設的前提,將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助力。

集成電路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發展,米磊認為到目前已經發展到了極致,而與此同時,整個IT產業正處在“從電到光”的轉換過程,現在正是集成光路發展的最佳時間點。米磊認為光芯片是5G和物聯網的基礎設施,是真正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未來不是消費電子時代,而是消費光子時代。

米磊認為,“核心的芯片、核心的材料”是接下來5G領域投資的機遇所在,在芯片領域,米磊看好光電芯片和模擬芯片。米磊表示,一些模擬的、射頻的以及光芯片領域存在機會,在這些領域部分科技巨頭公司存在供應缺口,從整個芯片行業來看,光芯片會慢慢取代電芯片的作用,會在整個芯片領域會佔到越來越高的比重。

“我認為硬科技的誕生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發展的需要,也正是我們實現追趕超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絕佳機遇。”米磊進一步表示,“當前國家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硬科技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科技創業必將是未來30年的主旋律。”

“硬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根本動力,硬科技可以改變世界!”這是米磊對於硬科技投資從不曾動搖的信仰。

今年,米磊將來到沙丘學院,分享硬科技的投資之道。敬請期待!更多原創創投乾貨筆記,請關注微信“清科沙丘學院”查看;精彩創投視頻,請關注抖音“清科沙丘學院”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