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這兩天,要不要“囤糧”成為不少微信群的熱議話題。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從親戚群到同學群,大家都在討論“囤糧”


我媽甚至安慰我說,如果外面買不到糧了就回家吧,咱家現在的糧食吃三四年沒問題(不是故意囤糧,而是糧價低,賣也賣不了多少錢就積壓了這麼多,這反而成為現在家人的安全感來源)……,畢竟是困難年月過來的媽媽。


本次糧食恐慌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背景下,“糧食民族主義”和國內糧食災害帶來的。


國際上,截至4月3日,多個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包括俄羅斯、土耳其、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印度、埃及、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基於本國糧食安全考慮,已暫停大米、小麥、菜籽油等多種農產品的對外出口。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世界十大糧食出口國一覽,以上十大糧食出口國出口總量佔全球出口總量的36%


國內,九省千萬畝麥田“生鏽”,發生十年一遇的麥田危機,可能造成這些小麥10%-30%的小麥減產損失。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四川綿陽,左側農田大面積小麥因感染條鏽病而泛黃。圖片來自新京報


今天“美國奶農傾倒10萬加侖(1加侖≈3.785升)牛奶進下水道”的新聞更加重了人的恐慌,很多人說這不是歷史書上似曾相識的一幕嗎?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所以在如此嚴峻外界條件下,國內糧食自給狀況究竟如何,我們要不要囤糧呢?


Q1:目前國內糧食的供給狀況如何?


首先說結論,國內糧食自給狀態很好,國外暫停糧食進口對國內影響不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信息,2019年全年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其中稻穀產量2.096億噸,食用消費1.58億噸;小麥產量1.34億噸,食用消費1.235億噸。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圖片來自國家統計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Q2:目前國內糧食儲備怎麼樣?


為保證糧食安全,國家一般都會採取一定比例的官方糧食儲備,國際上的慣例通用糧食儲備率指標是17%~18%


也就是說,每年糧食消費1億噸的話,要做好1700萬到1800萬的糧食儲備。


目前國內的糧食儲備率是35%~40%,根據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4月2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所述,“目前糧食總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特別是小麥、稻穀庫存均能滿足一年以上的消費需求。”


目前我國糧食可以滿足95%以上的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出現供給短缺問題。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更有意思的是國內農民幾乎不買糧食,也就是說民間也會有大量糧食儲備。所以幾乎可以說即使我國糧食真正顆粒無收的話,大家堅持一年是沒有問題的。


Q3:國內糧食都吃不完,為什麼還要進口?


同時我們從2019年的數據可以看到,同年中國稻穀及大米總進口量516萬噸,佔當年國內消費量的1.77%。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的介紹,“中國進口的主糧並不多,主要是工業用糧、種子用糧、飼料用糧等,以及品種餘缺調劑”。


Q4:疫情和農業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大嗎?


疫情主要發生在人群密集區域,影響的是貨物流通和工廠生產,對於糧食生產地的農村影響不會太大。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糧食,只要太陽照常升起,有陽光、有水就能自然生長,生命力比人頑強。


Q5:以上9國對外限制糧食出口會造成什麼影響?


雖然疫情不會對糧食生產造成影響,但會對糧食貿易和交通的“全球化”造成嚴重影響。


因為疫情蔓延,全球多個國家不得不實施戰疫體制,嚴格限制境外人流和物流入境,切斷了全球經濟活動的正常流通,這也同時切斷了糧食在全球的供給鏈條,這對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嚴重影響。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比如非洲。


據專家解讀,疫情之下全球糧食問題的核心在非洲。“一旦疫情在非洲大規模蔓延,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的危機。”


非洲地區糧食生產能力本來就很弱,醫療體系也很差,一旦疫情在非洲大規模蔓延,會有大量的人群需要救助,疫情衝擊之下,全球各個國家必須參與到對非洲的人道主義救助中去,這會給全球的糧食市場帶來較大的衝擊,加劇全球糧食的供給壓力。


Q6:為什麼美國奶農要倒牛奶?


正因為今天美國倒牛奶的這個新聞,我們才不建議大家囤糧。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因為囤積會人為打亂正常市場供給,造成短時間內的供給過剩,反而造成物質的極大浪費。


如果是工業品,商家可以隨時停工,但對牛奶這種奶牛生產方式特別,無法人為控制產量、成本嚴重集中在交通運輸、保質期又短的生活必需品來說,倒掉雖然看起來很可惜,但這是讓失衡市場恢復平衡的正常做法。


Q7:為什麼要倒掉牛奶而不是送給消費者呢?


因為牛奶,從奶牛身上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需要交通運輸、搜尋渠道商、信息時間等過程,在經濟學中這些過程產生的費用被成為“交易費用”,當交易費用上升成本過高,牛奶買不到高價時,作為一個理性人他就會選擇不去賣了。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更何況牛奶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它的價格彈性是很小的,廠商稍一降低價格,就會減少很多的收益,所以寧可倒掉也不降價賣掉。


Q8:這和大蕭條時代的倒牛奶一樣?


在當下環境,很多人把這件事和大蕭條時的倒牛奶當作一件事,甚至作為某種預兆,但其實完全是不一樣的原因。


大蕭條時期倒牛奶是因為產量增加、生產過剩的原因。


在1929年,隨著技術的進步,美國的乳製品行業的產量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全年美國共生產了110.52億加侖,合計人均全年接近100加侖(378升)的水平,乳製品產量嚴重過剩(2017年美國人均牛奶消耗才為

17加侖)。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完全是產量過剩的原因;而這次完全是因為大量囤積,消費前置的原因。


所以這也正好說明,大家對於奶、面、油這種生活必需品不必大量囤積,不然不僅僅是以後你吃發黴東西的後果,更有可能影響到農業正常生產配送,發生擠兌效應~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1.國家統計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新華社,《“大國糧倉”靠得住嗎?專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

3.農村農業部,《2019年1-11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情況》

4.北京大學出版社,《經濟學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