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比魯太陽系內第十二個天體解密迴歸日期

《地球編年史》強烈地證明了那顆謎之行星——尼比魯的存在。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具說服力而且也最陌生的關於太陽系與人類歷史的知識體系。在地球編年史中追尋人類起源的真相時,才發現事實竟然比想象或幻想更加不可思議。而此前,人類也許並不知道,其實我們一直就置身於創造的奇蹟之中,或者,我們本身就是一個被創造的奇蹟。

  

  西琴是現今僅有的少數能真正讀懂蘇美爾楔形文字的學者之一。他窮盡一生的時間探究著我們的起源,當然這些研究要證明的絕對不是一群下樹的猿猴怎樣奇蹟般地成為了人。作為一位當代偉大的研究家,他既利用了現代科學的技術,又從古代文獻中窺知了那些一度處於隱匿狀態的“神聖知識”。而這些神聖的知識所包含的內容,正是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甚至,我們往何處去。

  他的觀點是:人類種族是呈跳躍式發展的,而導致這一切的是在30萬年前的星際旅行者。他們在《聖經》中被稱為“納菲力姆”,在蘇美爾文獻中被稱為“阿努納奇”。

  西琴發現,藉助現代科學手段而得來的天文資料,竟與古代神話或古代文明的天文觀有著驚人的相似。令人震驚的是,數千年前的蘇美爾文明的天文觀甚至是近代文明所遠遠不及的。哪怕是現在,雖然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十二個天體”尼比努的跡象,但卻無法證明它的實際存在;而位於人類文明之源的古代蘇美爾,卻早就有了尼比努的詳細資料。

  西琴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發現真正的人類只有30萬年的歷史,而非之前認為的有著上百萬年曆史的觀點。而這是基於他對最古老文獻的研讀,對最古老遺址的考察,以及對天文知識的超凡掌握。藉助強有力的證據,他向全世界證明,人類的出現是源於星際淘金者阿努納奇的需求。人類是諸神的造物,這一點在《地球編年史》中有著完美的科學解釋。

古代近東的一些寫作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學知識,它們都非常清晰地指向一個星球,並說明,那些太空人和“神靈”都是來自那裡的。然而,一百五十年前,當近東的學者們辨認和解讀那些寫在古代的宇宙學清單上的天體時,我們的天文學家們還不知道冥王星的存在(直到1930年)。

當我們自己開始太空冒險,一個全新的視野出現了,對古代經文中描述的認同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現在我們的宇航員已經登陸了月球,無人飛船也在探索其他的行星,這足以表明,在外太空,比我們更加先進的文明曾派遣他們的宇航員登陸地球並不是不可能的。

蘇美爾文明,在6000年前它們沒有任何預兆地突然消失了。通過三十年的研究,西琴回到那些古代留給我們的信息之源,還原它們的真實面目,並且,還原一個合理的、無間斷記錄史前事件的編年史。

人類在進化鏈中所處的位置也是一個困惑。被承認為最早的類人猿,“高級南方古猿”,在20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於東非相同的地方。之後又花了近百萬年的時間才進化為直立人。最後,在另一個90萬年後,第一批原始人類出現了,他們被稱為尼安德特人。他們得名於被最早被發現的德國尼安德特河谷。

雖然在尼安德特人和南方古猿之間有著超過200萬年的時間,但他們所使用的工具──鋒利的銳石──是非常相似的;並且,從外貌上看,他們也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接著,無從解釋的事突然發生了:在並不遙遠的3.5萬年前,人類的另一族群──智人 (有思想的人)──出現了,就像他們本來就在那兒一樣;隨之而來的是尼安德特人從地球表面的突然消失。這些近代人──克羅馬農人發現於法國西南部一個同名石窟中──看上去和我們長得如此相似,如果穿上現代人的服飾,那麼他們將遁形於任何一個歐洲或者美國城市的人流中。

因為他們創造的那些宏偉的洞穴壁畫,他們起初被叫做穴居人。事實上,他們能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遊移,因為他們知道怎樣在他們所到之處,用石頭或獸皮修建棚屋。現代亞馬遜河流域的雨林中,或者新幾內亞難以接近的區域中,那些原始部落,這些部落成員至今都生活在石器時代,因為他們與世隔絕了。但是,是與什麼相隔絕呢?既然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為什麼他們不能像我們這樣過現代化的生活?因為現在的研究已經證明,如果是按照正常的進化方式,那麼,現在人類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種應該就是那些原始部落,而不是我們。

雖然我們的學者還無法解釋智人的出現和克羅馬農人的文明,但毫無疑問,現在可以肯定這一文明的主要發祥地是近東。從東方的扎格羅斯山,位於現在伊朗和伊拉克的邊境)開始,直到北方的亞拉臘山和托羅斯山,接著向西方和南方擴展,再到黎巴嫩、以色列和敘利亞的山地。在這個區域裡,到處都充斥著史前的現代人留下的山洞。

 與《聖經》同時代的人們當然知道伊甸園的大概地址。它“在東方”──在以色列的東方。四條主河流過的陸地,其中兩條是底格里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

  毫無疑問,《創世紀》將這個世界第一個果園設立在了這些河流發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東北高地上。《聖經》和科學達成了完全的共識。

對蘇美爾語言和文字的解讀,使人們認識到了蘇美爾人和他們的文化是阿卡德-巴比倫-亞述成就的源頭,這促使學者們對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展開考古搜查。現在,所有的證據都表明,這裡就是這一切的開端。

  第一個主要的針對蘇美爾人的挖掘任務開始於1877年,由法國考古學家組織;從這個單一地點中發掘出的文物之多,以至於其他人在這裡繼續挖掘到1933年都沒有完成。 當地人稱這個地方為泰洛赫,這裡被證明是一個早期的蘇美爾城市。

在1956年,塞繆爾·N·克萊默教授,我們時代的最偉大的蘇美爾學家之一,審查了於蘇美爾地區發掘出的文學遺產。其中包括了第一所學校,第一個兩院制的國會,第一個歷史學家,第一本藥典,第一部農曆,第一門宇宙學,第一個約伯(Job),第一句諺語、俗語,第一場文學界的辯論,第一所圖書館的目錄,第一個人類的英雄時代,第一部法律法規,第一次社會改革,和第一次尋求世界和平與和諧。這都是毫不誇張的。

而且這個文明突然出現之後彷彿什麼都會,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會測量、計時、農業,而且還擁有非常高的技術。

 蘇美爾人,這個突如其來的文明之中的人們從何而來,有了一個答案。這是從出土的一萬多個古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中的一個裡面總結出來的:“看上去是多麼美麗,我們是由諸神的榮光所創。” 但是,蘇美爾人的諸神又是誰?

 十九世紀著名的猶太《聖經》評論員馬爾畢姆認識到這些古代經文並解釋說:“古代的一國之主都是從天國下降到地球的諸神的兒子們,他們統治了地球,並在人類的女兒中挑選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則包括了那些英雄和強者,王子和女王。

  不論是否它們在神學本身上有所暗示,這些經文最原始的意思絕對不能忽略:諸神的兒子們來到地球,他們是納菲力姆。那麼,從今以後,我們應該歸還他們在《聖經》中的真實名字。

阿努納奇

既然地球曾被來自其他地方的高級智能生物造訪過,那麼,一個更進一步的假說就是:在另一個星球上,存在著比我們更為高級的文明。 在過去,圍繞外星高等生物的推測,都是認為他們來自火星或者金星。然而,現在我們確定目前來說,這兩個星球既沒有發現高等生物也沒有高等文明發現。所有那些仍持有地球曾被造訪觀點的人於是將眼光放到了其他的星系,認為那些更加遙遠的星球才是這些外來宇航員的故鄉。

同時,蘇美爾人並沒有說他們的神來自遙遠的星系。眾神居所的“遺址”在這裡顯露了出來,它就在我們的星系裡。

從一個關於阿努的天國門廊的亞述描繪可以看出,古代人熟知的一個星系就像我們現在的太陽系。 古代的藝術家們用另一個描繪來回答:一個大的天神將自己的光束散發到十一個環繞著他的小一點天體上。這是指的太陽,由十一顆行星環繞。 當然這並是唯一一幅有這種場景的畫,柏林博物館的另一幅古代近東的作品,就描畫了相似的事件。

  當柏林圖章上的天體或者神祇被放大之後,我們可以看見,七個天體環繞著一個大的、發光的星星,它們依次由二十四個小球連接著。這僅僅只是巧合嗎?因為我們星系也剛好有二十四個行星的衛星。

  當然,也有一些蹊蹺。描繪著太陽和十一個天體的這些圖案表示著我們的星系,因為我們的學者告訴我們太陽系由太陽、地球和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組成。也就是說,除開太陽,只有十個行星,哪怕把月亮也算上了。

  但這並不是蘇美爾人想說的。他們認為,我們的太陽系是由一個太陽和十一個行星(包括月亮)構成的,除了我們今天已經知道的行星,我們的星系還有第十二個成員──納菲力姆的家園。

  我們可以稱之為“第十二個天體”。

在我們考證這個蘇美爾信息的準確性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自己的天地觀。

  今天我們知道,在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後面──在宇宙中這種距離甚至可以忽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極其遙遠的──還有兩顆較大的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第三個,小一點的冥王星。但這樣的觀念其實也是不久之前的事。天王星的發現是用天文望遠鏡證實的,那是在1781年。在觀察它接近五十年之後,一些天文學家指出它的運行軌道是受了另一顆行星的影響。在一系列精確的計算和推斷之後,那顆被忽略的行星──海王星──在1846年被天文學家們指出了所在位置。接著,十九世紀末,又有證明指明海王星受著某種未知力場的拉扯。那麼還有另外的行星存在於我們的星系嗎?這個問題結束在1930年,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了冥王星,併為其定位。

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中較為清晰的表述:“MUL.MUL UL-SHU 12”意思非常明顯

我們建議將MUL.MUL這個詞認為是星系,維洛列伍德(Charles Virolleaud)在《迦勒底占星學》中翻譯了一部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上面描述了MUL.MUL的成員。文獻的最後一句說得相當明確: 它的天體數為十二。  這個文獻毫無疑問地表明:MUL.MUL──我們的星系──是由十二個成員所構成。

我們現在可以抓住在古代世界中十二的重大意義了。蘇美爾大神圈,以及在那之後奧林匹亞12主神,都是由剛好十二個構成的;年輕神祇只有在老神退休之後才能晉級到十二神之中。同樣地,這個神聖數字十二的空白必須被填上。與之相對的,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兩次十二個小時。蘇美爾的每一項設計和發明都參照了十二個天體,以此來保證好運。

在大多數被發現的古代圓柱圖章上,都有代表特定天體──我們星系中的行星──的符號。一個公元前第三個千年的阿卡德圖章,現存放於柏林國家博物館,它並不是像通常那樣一個個地描繪它們,而是十一個天球為一組,環繞在一個大的發光星體周圍。很明顯,這是在描繪蘇美爾人眼中的星系:它由十二個天體組成。

如果再看一眼描繪在柏林國家博物館內的星系放大圖,我們可以看見一些“小圓球”圍繞著一顆大星,而它們的大小比例和它們的秩序,剛好與我們現在這個星系吻合:水星後面跟著大一號的金星,地球和金星一樣大,被月球圍繞著。按照這樣的順序下去,火星也是剛好比地球小但又比月球或水星大。

  但接下來,古代描繪中出現了一顆我們都不知道的星球──很明顯比地球大,但是又比木星和土星小。它靠在木星旁邊。更遠的地方,另一對行星很完美地與我們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匹配。最後,最小的冥王星也在這裡,但不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地方(海王星之後);它是出現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的。

  蘇美爾人將月球也算成一個平等的天體,他們的描繪中出現了我們現在已知的所有行星。除了冥王星,它們都有著正確的秩序,而且還有著正確的大小。

  這幅4500年前的圖畫同時還提示我們,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著另一個大行星。它其實就是我們之前一直提到的第十二個天體,納菲力姆的家園。

  如果這幅蘇美爾天體圖是在兩個世紀前被發現的,天文學家們會認為蘇美爾人簡直就是無知的,竟然在土星之後還幻想出如此多的虛假行星。然而現在,我們知道已經有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出席了。那麼蘇美爾人是否又在幻想,還是他們確實在納菲力姆的教導下,得知月球在這個星系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冥王星實際上是靠近土星的,並且,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著第十二個天體?

春分知曉

令人吃驚的是,我們的天文學家也發現了這樣一顆星球的確曾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十八世紀末,在海王星都還沒有被發現的時候,一些天文學家發表了這樣的演說:“這些行星按照某種既定規律排列在與太陽相隔某段距離的地方。”這種規律後來被稱為波德定律(Bode’s Law),它讓天文學家們相信,有一顆行星應該在一個至今都沒有被發現有行星存在的地方旋轉著──而這個地方,剛好是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軌道上。

  被這些數字上的計算所刺激,天文學家們開始在這片區域中搜尋這顆“迷失的星球”。在十九世紀的第一天,意大利天文學家朱塞佩·皮安琪(Giuseppe Piazzi)在這塊區域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行星,他叫它穀神星(Ceres)。直到1804年,在此區域發現的小行星已經有了四顆;而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有將近3000顆小行星在圍繞著太陽,這個軌道被稱為小行星帶。這無疑就是一顆被粉碎以後的行星。

當天文學家們肯定這顆行星的存在時,對於它的消失卻無法解釋。它自爆了嗎?如果這樣的話,行星碎片應該是四散開來,而不是停留在一個小行星帶裡。如果是一次撞擊摧毀了這顆行星,那麼誰才是“肇事”行星呢?它也碎了嗎?然而如果把那些圍繞太陽漂浮的殘骸加起來,甚至還不足以稱其為一顆行星,別提兩個了。同樣地,如果火木之間的小行星帶包含著兩顆行星,它們就應該分別保留著兩顆行星的公轉方式。但所有的小行星只有一種公轉方式,這暗示著它們來自同一顆天體。那麼,這顆行星是怎樣被粉碎的呢,古人給了我們這些問題的答案。

20億年前

  來自天狼星的一顆流浪行星 Nibiru (尼比魯)闖入太陽系,它的一個衛星和 Tiamat(提阿瑪)(久遠時代小行星帶附近存在的大星球)相撞,導致2,3倍地球大的 Tiamat 星球上生物全部毀滅,20億年前 Tiamat 已出現太陽系最早的智能生物文明,這種撞擊導致的是全毀滅。 後來 Tiamat 的一半成為地球,另一半形成現在的小行星帶,Nibiru 被太陽引力所捕獲,並形成了環繞太陽的大橢圓彗星樣軌道。Nibiru 一個衛星被太陽系捕獲成為太陽系的一顆行星,這就是火星。地球后期捕獲 Nibiru 的一個衛星成為地球自己的衛星,這就是月亮。而現在 Nibiru 經過的地方就是過去 Tiamat 的軌道位置。  

一開始,一些學者相信“尼比魯”既不是北極星,也不是能在春分之時從美索不達米亞天空看見的任何亮星,因為尼比魯被描述成一顆“明亮的天體”。但是艾伯特·肖特,通過其著作《馬杜克和明星》,證據確鑿地向我們表明,所有古代天文書籍凡是提到(尼比魯),都將它視作我們星系的一員。

如果尼比魯的軌道將它帶去相對接近我們(火星與木星之間)的話,我們為什麼從未看見過這顆又大又亮的行星?

  美索不達米亞文獻說,尼比魯到達了天上的未知區域,並去了宇宙中遙遠的地方。“他審視著隱藏著的知識……他看著宇宙的邊緣”。他被描述成其他行星的“監察員”,他的軌道包圍著所有行星的軌道。他的軌道“最高”“最大”。尼比魯是一個快速移動的天體,在一個巨大的橢圓軌道上航行,像一顆彗星。

  這樣的繞日橢圓軌道,有一個最遠點──離太陽最遠的位置,也是返程旅行的開端──和一個近地點──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並開始向外層空間飛去。我們發現尼比魯的這兩個點都在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中有所表述。

古代的宗教和天文學認為這第十二個天體──“眾神的行星”──逗留在我們的星系內,並且它的軌道將帶著他再次接近地球。

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學士們一樣,希伯來先知認為,在這顆行星靠近地球並且能為人類所看見的時候,人類將進入一個新的紀元。與美索不達米亞預言中伴隨著“天國王座之星”而來的和平相同的,是《聖經》中關於主之日(Day of Lord)後的地球將出現和平與公正的預言。這些可以從以賽亞的話中很好地讀出來:

  

      它會在最後的日子來臨:

      主降在國之間審判

      責難眾人。

      他們會將他們的劍刺入犁中

      將矛刺入鉤裡;

      國與國不再有刀劍相爭。

  帶著主之日以後的新紀元的祝福,這一天本身在《舊約》中被描述為伴隨著降雨、洪水和地震的一天。如果我們此時將《聖經》中的文段想成是在描述一顆帶有強大引力的巨大行星接近地球,那麼以賽亞的話就能很輕鬆地理解了:

  

      像群山中的噪音,

      像是由無數人發出的狂亂聲響,

      所有王國和民族匯聚一起;

      是主,

      指揮著軍隊去作戰。

      他們來自遙遠之地,

      來自天國的邊界

      主和他憤怒的武器

      要來摧毀整個大地。

      因此天國震動

      大地被震離原有的位置

      當主的軍隊穿過之時,

      他狂怒的一天。

  

而這時的地球“山被融化,河谷崩摧”,連自轉都被幹擾了。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和希伯來文獻中,對於主之日的預測由此是基於地球上人們的切實體會的:他們在地球上見證了王權之星的週期性的到來。

  這顆行星週期性的到來和遠去,證明了關於它在我們星系有著永恆軌道的假想。在這一點上它就像很多彗星一樣。一些已知的彗星──比如哈雷彗星,每七十五年接近一次地球──會消失很久才出現一次,以至於很多天文學家都很難說他們是否看見了同一顆彗星。

人類與第十二個天體的週期再現與消失的親密聯繫來自於這樣的觀點:它的軌道週期比計算中科胡特可的週期要小。如果這樣,為什麼我們的天文學家從來沒有意識到有這麼個行星的存在?事實上,哪怕只有科胡特可下半部分軌道一半大小的軌道,也將讓第十二個天體先比冥王星到我們的距離多上六倍──如果它只是反射太陽光,這樣的行星是不可能在這樣的距離下從地球上看見的。實際上,土星之後的行星被首次發現並不是通過觀測而是通過計算。天文學家們現在已經知道,行星的軌道是受其他天體的影響的。 這其實不失為“發現”第十二個天體的方式。

  當這種軌道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的時候,美索不達米亞文獻和《聖經》卻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證據,證明第十二個天體的公轉是 3600年一圈。數字3600在蘇美爾語中被寫成一個大圈。表示行星的詞──SHAR,意思是“最高統治者”的意義。同時還代表著數字3600。3600──不能完全看成是巧合。

我們人類對未知星體的探索一直在持續:

1841年 英國天文學家 數學家 約翰·長沙發亞當斯開始調查引起天王星軌道攝動的原因。並認為偏差是一個未知星體引起。1845年法國數學家天體力學家 於爾班讓·約瑟夫·勒威耶 也開始調查 天王星軌道 的干擾原因。

1846年9月18日,德國天文學家 伽勒 對 準勒威 計算出的位置發現了海王星。

1917年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從天王星的軌道的異常,相信受到海王星之外的另一顆行星影響,並計算了這顆行星在天空可能的位置,稱其為未知星體。

1930年天文學家 克萊德·湯博 根據 天文學家 洛韋爾 的計算發現了冥王星。

1942年 威爾遜山天文臺 用彗星軌道計算出了一個冥王星外的一個行星軌道。

1950年 德國天文學家 根據彗星軌道,預計出 冥王星外 77 AU處還有一個行星。

1972年 美國 天文學家 Brady 用彗星軌道計算冥王星外 未知行星的軌道。

1976年 美國海軍天文臺 Tom根據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偏差進行了計算。並相信冥王星外存在未知行星。  

1976年 美國考古學家西琴根據古代蘇美爾人留下的石板而寫的書“第十二個天體”中,描述了一個週期3600年的行星 NIBIRU。  

1978年 天文學家 Christy 計算出了冥王星質量。發現冥王星太小,不足以引起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的攝動。一定還有個更的行星存在,冥王星不是X星。

1981年 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中根據美國海軍天文臺認為冥王星外 存在未知的第十顆行星。

1982年 美國航空航天局承認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冥王星外的氣態大行星。

1983年 美國紅外天文衛星發現了這個天體。12月30日華盛頓郵報做了報道。“木星和獵戶座方向發現一個巨大天體,可能是太陽系一部分。”         

1987年 美國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 噴氣推進實驗室 在研究先驅者10號和11號衛星資料得出結論,存在第十顆行星。認為這是一個大橢圓軌道,5倍地球質量,700到1000年軌道週期,高傾斜度軌道。        

1988年10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天文學雜誌”發表文章“X行星的位置”  

1995年9月24日美國地質學家菲利普·施耐德發表的內部演講說,“復仇星對地球是一個威脅,到地球的時間是2052年。”

1997年梵蒂岡瑪拉基·馬丁神父,解讀法蒂瑪的第三個秘密,說未來5到10年,一個大天體將經過地球,造成大量人類死亡。    

2000年 俄羅斯天文學家多次開會討論 Hercolubus 星 經地球,說會造成一連串的災難和人類大量死亡。   

2005年 NASA公佈的Hercolubus照片    

2007年,美國開始用南極天文望遠鏡觀察Hercolubus 

2009年,印度召開關於 討論Hercolubus 的會議,X星以每年20萬英里接近地球,會對地球造成海嘯和地震破壞。

2010年,美國 約翰·馬泰塞和丹尼爾在對奧爾特彗星雲研究後,發了一份報告。一個巨大的大於木星4倍的星球 Hercolubus 在奧爾特慧星雲後。

 

6、NIBIRU靠近地球時間:

  西琴考古分析中記載了 NIBIRU 到來時間,現代人類經歷的大災變中,最明確的記載是公元前10983年(大洪水時期),也是離地球很近的一次,對地球的影響也最大,幾千米的大洪水幾乎毀滅了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在7千年前左右的時候沒有記載,因為月亮的出現,此時 NIBIRU 對地球的影響應該在當時人類文明承受範圍內,只是出現了小的影響。公元前1627年(神的核戰)和 公元前1578年(神離開地球)兩個時間中有一個是,雖然還是有較大災害,但出現的影響也在當時人類文明承受範圍內。西琴預計未來2038年NIBIRU再次返回。因為每次NIBIRU到地球都會造成地球軌道變化,地球每天和每年的時間也出現變化,曆法也會有差異並要重新制定。前面紀年表中越近的時間越精確,歷史事件也越清楚。越遠的時間誤差越大,歷史事件也越模糊。我們使用的是現在的歷法,已不是過去的歷法。所以 NIBIRU軌道時間利用現在的歷法推算就會有誤差。

  在 NIBIRU 上次迴歸前出現的古老曆法就是瑪雅曆法,埃及曆法,猶太曆(希伯來曆,來自蘇美爾歷),夏曆。曆法都以360天為基礎加減天數,這些曆法都不是那時人類能測算的,是神和半神(祭司)留下的。現代人類測算的歷法都在3000年以內。 NIBIRU 具有的彗星般軌道,會因為空間天體影響造成軌道出現變化。所以聖經中有一句話就是 “只有上帝知道時間” 。也就是隻有神定製的歷法才能精準推算 NIBIRU 到來時間。在西琴對蘇美爾考古中得到的大約軌道週期時間是3600年,只能說軌道週期時間是3600年左右。現在離上次NIBIRU迴歸時間已在3600年附近。剩下的誤差是多少?從古代文獻資料可以推測過去發生的事和預計未來會出現的事,但事情出現的精準時間和細節過程是無法預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