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如果要說近年來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動作片題材,你們會想到什麼?

甄子丹的葉問系列?吳京的殺破狼?我認為都不算是最為經典的動作片題材,無論是家國仇恨,還是兒女情長,精武門系列可以說影響深遠,而說到精武門,那就不得不說他的創立者——霍元甲宗師

2006年由李連杰主演的《霍元甲》,還沒上映就吸引了不少關注,因為這是李連杰自1980年初涉影壇出演《少林寺》以來的最後一部收官之作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霍元甲》

影片大致講述了年輕時候的霍元甲爭強好勝,因為津門爭霸,他失手殺了對手秦爺,然後被秦爺義子報復,慘遭滅門。霍元甲心神大傷後自我放逐流浪,最後在一處苗家寨子參透了武道的真諦,找回了自我。

他出山後在上海創辦了精武體操會,為打破“東亞病夫”的聲音,他上擂1V4,結果慘被日本政客下毒害死在擂臺,臨終前他獲得了對手田中安野的尊重。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李連杰飾演的“陳真”也是民族英雄

整部電影導演想講的只有一個東西——武道。

武,止戈為武,道,以德服人,以人為本才是道。且不談電影本身,我只想從霍元甲這個人物來闡述屬於中國動作電影的精神綱領,武道。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國父孫中山題字

霍元甲本出身農村,影片的設定是在天津,且家境殷實,這點和實際有出入,大概是為了讓劇情更流暢吧。霍元甲本人一代傳奇國父孫中山曾為他題字——“尚武精神”。

電影採用的是霍元甲童年到中年的時間線,只在少年時代跳躍了一部分,影片中霍元甲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津門第一”,第二部分是“苗寨尋道”,第三部分是“武道揚威”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欲做“津門第一”——尚武失德

學武做什麼?什麼是武?這種以力量、技擊為主的擁有搏殺克敵能力的武術,學來是做什麼的?

這個問題在影片中霍元甲問了自己一次,也問了苗寨自答了兩次。

他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問他:你為何習武?他答:為了報仇。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從小他就喜歡練武,稚子童心以父親為驕傲,可是看到父親比武因為留手反而被擊敗,他的心就變了,他要做津門第一,他要用最快的、最狠的拳去當最強的武夫,他要打敗趙健,打敗天津所有武師,他要證明霍家拳是最強的!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小霍元甲發出誓言:我發誓!我霍元甲不會再允許任何人在這裡(擂臺上)打倒我!

這種偏執的想法讓霍元甲苦練二十年霍家拳,接手父親的事業後,他也登上了擂臺,一次次的擊敗對手,他出手狠辣,態度囂張,目標旨在“津門第一”!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霍元甲打生死擂

片中一個乞丐每次都問他:“霍元甲,你嘛時候是津門第一?”霍元甲笑著反問:“你說呢?”乞丐興奮起來::“就在今天!就在今天!”

他辱趙健報幼時仇恨,挑釁秦爺為爭強好勝,殺秦爺為心中虛名,他一直在打,一直打,得到的只是一張張生死狀,他失去的,卻是所有。他彰顯了他的武力,失去的是自己的德行。

於家何益?

他失去陪伴家人的時間,失去了真心的朋友農勁蓀,人們對他不再敬重只是畏懼,直到最後仇人報復殺了他的血親,他才開始自問:我為什麼要習武?這是錯的嗎?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影片中被仇人殺害的霍元甲的女兒

“苗寨尋道”——自救之路

流浪的霍元甲掉進河裡,到底是為了清醒還是為了自殺我們不得而知。我覺得這是一種影片對現實生活的映射,一種對那些在生活中迷失或絕望的人進行的一種呼喚。

2003年,李連杰看到中國的一篇新聞報道:中國一年有28萬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選擇自殺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張國榮也是死於自殺

這代表28萬活生生的人因為絕望而去世,背後是28萬痛苦的家庭而不僅僅只是數字,已死的就有28萬生命,更何況還有那些更多的,迷失著的、痛苦著的、活著的人?那該是多少?

月慈和孫婆婆真的救了霍元甲嗎?是也不是。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霍元甲在山風中靜心聞道

真正的武道在於和自己的內心博弈

那時候的霍元甲心早就死了,他需要的是自救,就像他說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他沒法找到自己習武的意義,執戈的人,為何執戈?就像生活中的絕望者們,為何絕望?因為看不透啊!

【真正能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霍元甲明白了那一句“你不願傷了別人,也別讓別人來傷害你啊”,他明白了武的真諦不是傷人,而是救人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霍元甲悟了武道真諦

老牛去世,孫婆婆說它走的沒有遺憾,霍元甲自問是否有遺憾?答案是有,所以他選擇出山。

人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一定要有勇氣走完最後一步。

曾經的霍元甲也是深處絕望之中,他的醒來何嘗不是一種呼喚?迷茫中的人,絕望中的人,你們是否有遺憾?活著不僅僅是為了活著,你們應尋找自己活著的道,努力去彌補所有的遺憾,不要有虧欠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活著的意義與責任

人生在世為何要像佝僂船艙的霍元甲一樣痛苦在過去?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去努力,這才是你們真正的價值,只有這樣你們才算活著,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武道揚威”——國人當自強

①霍元甲的武

列強入侵,山河破碎,外國人揚言中國人乃病夫也!誰能拒敵?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番邦挑釁

一人越眾而出:我,霍元甲!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霍元甲不忿

執戈者已經不再是當年的一介武夫了,而是明悟了武道真諦的宗師,霍元甲力挫國外挑戰者,建精武體操社。民強者國強,這就是思想高度的昇華,從“我”,到所有國人,從津門,到960萬平方公里的泱泱中華。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擊敗外國力士但不傷性命

這是一種中國式的英雄主義,區別於美國的英雄主義。美國的英雄往往以誅惡來彰顯正義的強大,他們的有情有義多為對身邊人,對敵人,往往殘忍。可是中國的英雄有俠風,有武道,以服人克己,仁義為先,即便是敵人也是能救則救。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以茶問武,二人惺惺相惜

田中安野向霍元甲以茶道問武道,問他:“既然武術不分高低,那為何要比武競技?”

霍元甲是這麼回答的:

“我以為世上的武術確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習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通過競技我們可以發現和認識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我們真正的對手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霍元甲的最後一戰

②霍元甲的道亦是國富民強之道

影片最後的結局是悲壯的,也是充滿哲理和規勸的,平等與尊重是霍元甲最後想表達的武道精神

日本人在影片中有兩種,一種是日本政客那種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下毒胖子,一種是田中安野那種一樣有武道精神的人,電影裡的日本人有兩種,生活中,一樣有兩種。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霍元甲請戰

當年因為中國不強,所以被侵略,即是日本有好人,因為你不夠強大,他們一樣救不了你,如果你強大了,那些不擇手段的侵略者就沒法來傷害你,所以,我們國人當自強。

秦爺死於霍元甲的攻心拳,可是在面對田中安野他卻留手了,這就是

宗師和武夫的不同,一個能獲得尊重,一個只能得到仇恨。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三節鞭擊敗田中安野的武士刀

我們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歷史,現在的我們強大了,我們應該選擇和曾今的敵人平等互敬,這才是國學的“止戈之道”,

如果我們還是選擇執戈相向,那麼就是無盡的仇恨和戰爭

什麼是武道?止住自己手上的“戈”,強大自己去獲得別人的尊重這才是武道,而這也是我們中國在當今社會萬國林立裡能崛起的強國之道。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還刀

總結

《霍元甲》裡導演想說的話太多太多,我將它分為三部分,提煉出三個觀點:①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度,不能失去德行。②不能絕望和消極,應努力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責任。③我們不能忘記仇恨,但是要學會用這種仇恨來自我強大,然後平等互敬,這才是中國的自強之道。

功夫皇帝李連杰的收官之作,不甚完美,但是足夠精彩這一場霍元甲的成長之路,也是他的問心之路,更是對如今社會上無數迷茫的人的忠告,應當自強。

李連杰詮釋霍元甲的武道,是真正的止戈之道,也是國富民強之道

在你強大的時候,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

就像《萬里長城永不倒》裡的詞一樣,“這睡獅漸已醒”,我們國人已經變強,再沒人能欺辱我們。精武宗師霍元甲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的精神依然流傳在我們心中,我們看的是《霍元甲》,感受到的,才是真正的“霍元甲”。

對於電影《霍元甲》你們有什麼看法和評論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是影視觀主,讓我們,下期再見!

文|影視觀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