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稻價格會怎麼樣?

柯震惡種大米


糧食危機會出現嗎?國內糧食價格會不會上漲?幾天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預警,全球糧食供應鏈中斷,預計4、5月份出現糧食危機。 中斷原因主要是疫情,受到新冠病毒影響,俄羅斯、越南等糧食出口大國已經出臺禁止糧食出口政策。國內很多人開始擔憂,糧食危機會不會出現?需不需要屯糧? 2018年我國大米產量達到2.12噸,大米消費量僅為1.93億噸;2019年我國小麥產量約為1.34億噸。年度總消費量為1.23億噸。 從2014年開始,國家按照“產區保持3個月,銷區保持6個月,產銷平衡區保持4個半月”的市場供應量要求,重新核定並增加了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各地已全部落實到位,而且大中城市還建立了滿足市場供應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油儲備。 我國南方以米飯為主食,北方以麵食為主食,大家可以放心,這兩種主糧價格是不會出現短缺的,不需要屯糧。


1木吉他


近期關於糧價上漲的預期較大,這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糧價出現一定的波動,比如泰國大米價格創下了近6年來的新高,越南3月23日暫停大米出口,不過這兩天又放出消息,出口有所鬆動,只是大米的出口價格要往上漲。國內的稻穀市場,多地消費者加大了大米的採購量,有的甚至囤糧400-500斤,短時間似乎出現糧食供應偏緊的現象。

不過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出的糧食收購價來看,稻穀價格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波動,3月30日早稻的平均收購價為1.21元/斤,環比下降0.2%;中晚稻的價格為1.26元/斤,環比下跌0.4%;粳稻的價格為1.3元/斤,環比上漲0.1%,其中江蘇、安徽地區的粳稻價格相對低些,平均收購價分別為1.24元/斤和1.27元/斤,均低於平均收購價1.3元/斤。今年的稻穀價格會怎樣?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增加早稻播種面積,後期稻穀產量具備增產的基礎

2019年我國早稻產量為525億斤,與2018年同期相比,減少了46億斤,降幅達到了8.1%,這主要是種植戶主動下調早稻種植面積所致。不過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相關方面不再引導種植戶下調早稻種植面積,而是引導農民種植兩季稻,實際上就是要增加早稻的種植面積。從目前各地的種植意向來看,今年早稻的種植面積有望明顯增加,至少會超過2019年的水平,播種面積增加了,後期只要不出現明顯的自然災害,那麼稻穀豐收的概率就比較大。如果2020年水稻的總產量超過2019年,那麼後期水稻價格想要上漲的希望就比較小,可以說不出現下跌就已經不錯了。南方部分地區已經準備播種水稻,相關扶持措施落實到位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會有一定的提升,稻穀產量穩中有升的希望就比較大,當然,水稻價格就不會有明顯的波動,

二、臨儲稻穀拍賣成交率一般,去庫存依然是重點

目前,2019年產的水稻,基層農戶手中的糧源已經很少了,大部分糧源已經轉移至糧庫、貿易商、深加工企業等手中,此時糧源的供應主體不再是基層農戶,市場關注的焦點可以說在臨儲稻穀拍賣上,不過從近期的臨儲稻穀成交情況看,去庫存之路依然壓力很大。4月3日,計劃投放9.04萬噸2014—2015年產的早稻,實際成交量為4.71萬噸,成交率為52.07%,這樣的成交率看起來不錯,不過成交均價為0.96元/斤。同一天投放了110萬噸2016—2018年產的稻穀,含有早稻和中晚稻,結果只有湖北地區成交了1360噸,綜合成交率為0.12%,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均是零成交。本身臨儲稻穀的庫存量偏高,如今臨儲拍賣的成交率達不到預期,那麼就意味著庫存量較大,後期稻穀價格更是難有明顯上漲的空間。

三、我國稻穀自給率充足,國際糧價波動對國內稻穀價格影響不大

一直以來,水稻作為我國的主糧品種之一,前幾年引導農民調整種糧結構,水稻的播種面積有一定的下調,像2019年水稻的種植面積減少了744萬畝,降幅為1.6%,但從總量上來看,稻穀的總量依然是比較大的,2019年全年產量達到4192億斤,再加上小麥、玉米的產量,三大主糧作物的總產量達到1.21萬億斤,糧食自給率超過了98%。雖然我國每年有從國外進口大米,但從進口總量上來看,與國內的消費量相比佔比較少,比如2019年全年進口稻穀和大米為255萬噸,而2019年我國出口的大米數量為274萬噸,從實際數據可以看出,進口大米帶來的衝擊並不大。哪怕2020年大米的進口量大幅度減少,甚至沒有進口,實際上對我國稻穀市場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如果國際糧價穩步上漲,反而利好於我國的大米出口。

四、普通稻穀價格上漲空間不大,少數品種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在2月底時,發出了2020年水稻最低收購價,早稻、中晚稻的最低收購價分別為1.21元/斤和1.27元/斤,這樣的價格跟2019年相比,均上調了0.01元/斤,粳稻的託市收購價依然延續2019年的價格,為1.3元/斤,做出這樣的調整,實際上也是綜合考慮的結果。一般來說,最低收購價出現波動時,當年水稻的市場價格也會跟著託市收購價波動,而今年的收購託市價格波動幅度很小,意味著後期普通糧價上漲空間不大。當然,部分品種還是有一定的上漲空間,比如說糯稻,目前的平均收購價格已經突破2元/斤,少數地區達到2.5元/斤,進口糯米減少或者價格上調,都會利好於糯稻價格上漲。還有像香米、紅米等,由於市場需求量在增加,而種植面積沒有明顯擴大,其市場價格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總之,今年的水稻價格,總體上依然會保持平穩的態勢,不會明顯上漲,同時也不會明顯下跌,即使國際糧價有一定的波動,但由於我國水稻價格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基本上還會圍繞託市收購價上下浮動。當然,少量品種市場價格會存在一定的波動,比如糯稻、香稻等,這類品種種植面積相對小些,而市場需求在緩慢增長,其價格有上漲的空間,但不要期望值過高,畢竟整體糧價上漲空間不大。對於種植戶來說,今年普通水稻價格依然難突破1.5元/斤,想要提高種糧收益,更要重視水稻產量的提升。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今年水稻價格會怎樣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主要的口糧是稻穀,因此國家也是一直重視稻穀的生產問題。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明確提出將稻穀、小麥作為必保品種,穩定玉米生產,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那麼在今年下半年稻穀價格走勢會怎樣呢?接下來小編就從它的消費與生產來給各位分析下吧!

一、食用消費持續下降,飼料工業消費雙增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餐桌消費越來越趨多元,大米消費量呈現下降趨勢,導致年度稻穀食用消費量穩中略降。在稻穀去庫存的背景下,部分不適宜食用的陳稻將進入飼料和工業消費領域,預計飼用、工業年度消費量將雙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7月份預計,2019/20年度國內稻穀總消費為1941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80萬噸,增幅0.41%。其中食用消費為15830萬噸,較上年度略減20萬噸,減幅0.13%;飼料消費及損耗為15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50萬噸,增幅3.3%;工業消費1900萬噸,較上年增加50萬噸,增幅2.7%。

二、多地種植面積調減,產量同比有所減少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佈7月份《食用穀物市場供需狀況月報》分析,今年部分省區農業部門將通過適當調減低質低效區水稻種植,調減東北地下水超採區井灌稻種植等多種途徑優化供給,持續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和優質稻生產。6月份預計2019年稻穀播種面積3005萬公頃,同比減少13.9萬公頃,減幅為0.46%。但由於水稻畢竟是高產作物,再加上先進種植技術的廣泛應用,水稻總產雖有所下降,但仍將會居高不下。年度預測產量為2.106億噸,同比減少546萬噸,減幅為0.26%。

三、託市政策底部支撐,稻穀價格以穩為主

根據上述生產和消費預計2019/20年度全國稻穀結餘量為160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333萬噸。在庫存仍高企的情況下,今年稻穀再次出現較大結餘,價格難以有大漲預期。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已走過15年,通過對比2015-2019年稻穀最低收購價可以發現,從2016年開始,稻穀最低收購價連續三年下降,其中2018年降幅最大,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分別下降10元、10元和20元。但在2019年不再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同時給予稻穀生產者資金補貼,保口糧安全意圖明顯,政策企穩將推動價格以穩為主。

在2020年因為冠性肺炎的疫情出現,全球疫情馬上超過90萬人,大部分國家出現囤積糧食,所以說在2020年水稻價格可能會持續上漲,但是在我們中國的應該會比較穩定。





鄂西永流記


目前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新季早秈稻正處於收購期,因為今年南方的雨水比較多,所以今年的早稻產量和品質相比於往年是有所下降的,並且大部分地區水稻收割也推遲了。而隨著新稻穀開始收割了,收儲企業也開始到農村去搶收糧食了。從各地的早稻的收購價來看,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基本上和去年保持同一水平,收購價格已到了120元/百斤的國標三等託市底價之上。

不過因為雨水多,不利於水稻的生長,其產量相應受到了一定影響,預計今年新稻的開秤價格同比略偏高一些。截至目前來看,在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產區新早稻的收購價格折標後多在120元/百斤左右徘徊,最低的是115元/百斤,有部分地區已經超過了國標三等最低收購價120元/百斤的水平,在價格高的地區甚至達到了125元/百斤,但是這也是少數地區。而在廣東、廣西等產不足需的地區本地產的早稻收購價折標後多在125-135元/百斤。



57653284


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家在農產品出口方面做出了限制。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限制出口會不會影響到我國糧食價格?下面就來分析一下。據瞭解,我國糧食倉容總量達到6.7億噸,無論是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成千上萬箇中央儲備糧庫和政策性糧庫,還是地方儲備糧庫,糧食數量充足,質量良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來,我國糧食的儲備是比較充足的。而且供應全國人們的口糧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我個人覺得,我們國內糧食出現漲價,並不是因為國外的影響,而是因為我們本身自己的需求,以及以後可能存在的出口準備。其實,還有一點是國家適當提高稻穀的收購價,有利於提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利於農業的穩步發展。


鰲拜的姐夫


最近有些農民朋友詢問今年水稻行情會怎麼樣,能不能漲價,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水稻作為主要的口糧作物,行情變化深受各方關注,大家知道水稻託市價格經過2017、2018連續兩年下調,目前的水稻價格秈稻已民經回到每斤1.20-1.26元以下,普通粳稻在每斤1.25-1.35元之間,那麼2019年行情會怎麼走呢?分析認為,水稻價格出現小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一、水稻的總產居高不下。近些年來,由於水稻種植效益相對偏高且穩定,導致全國各地出現了“旱改水”和開發水田的熱潮,很多低窪易澇的低產田改成了水田,一些“溝泡池沼”也被開發成水田,導致水稻面積和總產量持續走高,出現節餘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2018/19年度全水稻總產21213萬噸,總消耗19330萬噸,全國水稻節餘量1933萬噸。僅從供需情況看,水稻是供大於求的問題比較突出,所以2019年水稻行情仍不樂觀。

二、水稻的庫存壓力仍處高位。經過近幾年的玉米託市收購,目前水稻庫存量仍然比較大,據瞭解目前庫存大約在1.3億噸左右,超過年度總產的一半以上,已經超過玉米庫存量。這些庫存水稻需要投放到市場銷售,對現貨水稻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壓力,也將制約著2019年水稻價格。

三、水稻託市收購價格及市場化運作因素。大家知道,2017年水稻託市收購價格每斤下調了0.05元,2018年託市收購價格下調幅度較大,秈稻每斤下調了0.10元,早秈稻調至每斤1.20元,中晚秈稻調至每斤1.26元,粳稻每斤下調0.20元,調至1.30元。2019年水稻託市價格還沒有出臺,不過據市場預測,有可能還會微調,下調幅度有可能在每斤1-3分錢之間。由此看來,即便微調,多少也會對價格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根據目前情況分析,2019年水稻市場化銷售的力度還有加大的趨勢,這也將不利水稻行情。



重慶山妹


答:你好!農戶們都知道,今年稻穀的價格不高,目前一直處於相對平穩發展的狀態,市場價大概在1.5元左右一斤,有的地區也能賣到2元左右一斤。但由於市場、品種的不同,售價也存在一定差異。那麼稻穀多少錢一斤?2020年稻穀價格行情如何?下面就和惠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稻穀最新價格

下面惠農網小編簡單的整理了一些今日稻穀價格:四川廣元市蒼溪縣粳稻穀0.95元/斤;浙江嘉興市平湖市粳稻穀1.2元/斤;吉林白城市鎮賚縣粳稻穀1.45元/斤;江蘇淮安市淮陰區粳稻穀1.2元/斤;湖南嶽陽市岳陽縣長粒稻1.09元/斤;江蘇泰州市泰興市鎮糯191.7元/斤;江蘇淮安市淮陰區糯稻穀1.6元/斤;江蘇淮安市淮陰區長粒稻2.2元/斤;廣東惠州市惠城區象牙粘3元/斤;江西宜春市高安市百香優1251.48元/斤;江西鷹潭市餘江區黃花粘1.3元/斤;江蘇連雲港市灌南縣粳稻穀1.18元/斤;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金粳181.4元/斤等,以上價格僅供參考,稻穀價格會根據地區、時間、季節、市場行情等的不同或有上下浮動。

2020年稻穀價格行情預測

今年主產區新季稻穀收穫上市以來,無論是南方產區,還是東北延遲上市的,稻穀價格特別是普通稻穀價格普遍比較低,雖然初期有一定的上漲,但持續時間也不長。隨著新稻穀上市量的增大,因為加工企業等市場化主體收購心態謹慎,大米走貨不好,而儲備糧庫的輪換收購又有一定的週期性,新稻穀價格總體又轉向偏弱下行。

眾所周知,最近幾年來,國內稻穀市場供需保持寬鬆格局,再加上庫存的託市稻穀陳糧數量龐大,面臨著迫切的去庫存銷售壓力,且陳稻價格偏低,對國內稻穀市場形成了很大壓力。2020年預計稻穀種植面積穩中略減,2020年稻穀價格受最低收購價政策影響將小幅下跌,但下跌幅度不會很大,之後有望穩中有漲。





熱愛生活的90後寶媽w


水稻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主糧,而在我們國家大米的餐桌佔有率越來越高這種情況下,按道理來說水稻的價格肯定會出現上漲,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這三年來我們國家水稻的價格是每況愈下,尤其是早稻的價格,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也不為過。

在水稻價格經過三連降之後,今年總算迎來了一個月比較好的消息,那就是國家提高了今年早稻收購最低價格,2020年我國早稻收購最低價格為1.21元/斤,比2019年價格提高0.01元/斤!這個消息相信對於各位農民朋友們可以說確實比較“雞肋”,尤其是對於早稻種植戶們。那麼問題來了,現在已經到了4月份,水稻價格並沒有明顯的增長,那麼4月過後,國內水稻價格不會會出現明顯增長!



鄉村大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水稻是我國基本糧食作物之一,它的性質決定了價格,不會有太大的幅度的波動。

很多農民說不打算種稻了,都說價格低,以去年為例,水稻價格平均1.2元~1.4元/斤左右

2019年稻穀總產量20961萬噸,同比減少1.2%

即便產量減少,今年水稻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也很小,或者略有下降,變化估計不大,

到現在為止我國水稻庫存一億多噸,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庫存處理好,一方面防止繼續增加庫存,另一方面還要開拓稻穀深加工。讓新增的稻穀有去路,可以消化掉。

水稻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優質稻子產量變少。現在大米的兩極分化也開始慢慢顯現。優質稻米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而且走的是高檔路線,價格較高。

而普通稻米總量大,價格偏低,大多農民種植的都是普通稻米,所以對於這麼低的價格不滿意,種植的積極性降低,問題中要問的今年價格的走勢,主要還是普通大米,因為優質大米根本不用擔心價格問題。

所以今年的水稻價格估計還是以穩定為主,

同去年相差不多,要想水稻價格能夠上漲,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調整種植結構。引導農戶加大優質稻米的種植力度。

以上的回答就分享到這裡,歡迎指正補充。




路口小程


你好,很高興接受你的邀請,

目前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新季早秈稻正處於收購期,因為今年南方的雨水比較多,所以今年的早稻產量和品質相比於往年是有所下降的,並且大部分地區水稻收割也推遲了。而隨著新稻穀開始收割了,收儲企業也開始到農村去搶收糧食了。從各地的早稻的收購價來看,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基本上和去年保持同一水平,收購價格已到了120元/百斤的國標三等託市底價之上。

不過因為雨水多,不利於水稻的生長,其產量相應受到了一定影響,預計今年新稻的開秤價格同比略偏高一些。截至目前來看,在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產區新早稻的收購價格折標後多在120元/百斤左右徘徊,最低的是115元/百斤,有部分地區已經超過了國標三等最低收購價120元/百斤的水平,在價格高的地區甚至達到了125元/百斤,但是這也是少數地區。而在廣東、廣西等產不足需的地區本地產的早稻收購價折標後多在125-135元/百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