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用囤糧食不,糧價能不能上漲?

無名小郎中


這個要問專家,咱老百姓不敢亂說!家裡有糧食的儘量存點,不要賣完了!如果買糧食存就沒有必要,因為6,7月份熱了。

管理得不好要生蟲,所以沒有必要恐慌。有政府在不會讓我們老百姓餓肚子的。

所以不能亂說!蹭熱點,蹭不好會有麻煩的,大家一定要小心點。

網絡安全也會有人管的。不要討論糧食好不好


四川張五


大家也知道,越南是全球排名第三的大米出口國。

越南如果真的宣佈要停止出口糧食,這個影響和信號是很明顯的。

那就是如果今年出現全球範圍內的糧食危機,那麼對於當前世界各國來說,提前囤好糧食,保證糧食安全,就是頭等大事。

畢竟民以食為天,一旦出現糧食危機,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不過越南最新的回應則宣稱並沒有禁止出口糧食。

這就讓事情變得比較詭異了。

因為之前關於越南停止出口糧食的新聞,是來自於越南比較正規的渠道。

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去查找到越南是否真出了相關公告。

不過國內這幾大媒體也沒理由去造這個謠。

所以整體而言,我認為這件事應該不是空穴來風,越南可能的確出過相關消息,不過因為這個事情影響比較大,所以後面又緊急改口了。

不管越南接下來是否真的要停止出口糧食,今年全球範圍內面臨的糧食生產安全問題,都是客觀面臨的挑戰。

首先來說說非洲蝗災。

在今年初爆發之後,當前非洲蝗災進入了產卵孵化期,而上一代肆虐的蝗蟲也基本都死掉了,所以當前進入了蝗蟲災害的一個短暫平靜期,但也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但當前更大的威脅在於,上一代4000億隻蝗蟲在從非洲一路肆虐到印度的過程中,產下的大量的蟲卵。

這一點,我們國家在3月初派去巴基斯坦考察蝗蟲災害的農業專家,已經做了詳細說明。

我們派過去的專家組考察的情況來看,單單一塊10~15平方公里的沙漠,按照20%的蝗蟲卵孵化率,60%的成活率,那麼光這片區域在未來2-3個月內可產生的蝗蟲數量就可以達到上百億隻,

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我在2月份的那篇文章也跟大家分析過。

蝗蟲群一旦成災,最恐怖的是急劇倍增的規模,直到大自然氣候變化得不適合蝗蟲繁殖了,蝗蟲群才會偃旗息鼓。

所以之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就曾經警告過,如果6月蝗災得不到控制,蝗蟲數量會在3600億的基礎上,再增加500倍。

而我國派去巴基斯坦的專家組實地考察的情況來看,也至少是上百倍的增長規模。

這使得今年夏天從非洲到中東,再到南亞的蝗蟲災害,可能將面臨較大的危機。

今年1月份,非洲蝗蟲群還只是在上一代剛剛遷移至印度,沒有進一步擴散就全嗝屁了。

雖然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天然阻隔,蝗蟲群再能飛也不可能從印度飛進中國。

但按照之前貪夜蛾從印度→東南亞→雲南的侵襲路線看,雖然今年蝗蟲群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大,但明後年的威脅是需要提防的


農村大東哥


今年我們用囤糧食,糧價能不能上漲?

答:你的問題也是最近如多人關心的問題,你問用不用囤糧,我告訴你不用,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十八億耕地紅線沒變,每年產旳糧食足夠十四億國民吃飯,並且國家每年要儲備來年三到五個月的糧食儲備,等來年新糧下來時舊根就去庫存,迎接新糧入庫,自於說會不會糧食漲價。可以說今年是不會的,到明年上半年還是不會漲的。請放心吧!


三秦老趙


據報道:從供給情況看,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特別是稻穀、小麥兩個口糧品種連續多年產大於需,有少量進口主要是為了品種調劑。以2019年為例,大米和小麥全年進口量僅佔當年產量的1.8%和2.3%。應該說,即使不進口也不影響國內口糧供應。



關東物語米


這次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重點,現在雖然國內相對比較平穩,但是在國際上各個國家都處於疫情大爆發的關鍵階段。所以有一些國家已經對國內糧食出口採取了限制的措施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疫情。比如說作為世界上大米第三大出口國的越南,就已經停止了大米新增出口的合同限制大米出口。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近期中國大米會漲價嗎?為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非常關心,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分析分析。

第一,國內大米價格總體保持平穩

我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中,大米和小麥以及玉米的進口量都不大,主要是實現自己自主。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我國已經連續5年實現了糧食的豐收,每年的糧食產量都要達到6.6億噸。我國稻穀供給充裕,2019年稻穀產量2.096億噸,已連續多年結餘;小麥連續多年產大於需,2019年小麥產量1.34億噸,為歷史第二高水平,已連續5年保持在1.3億噸以上。雖然國際糧食的價格出現了一些波動,但對於我國國內的糧食價格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總體上來說,我國主要糧食的自給率達到了95%以上,能夠有效的保證老百姓的糧食需求。

第二,局部小範圍的波動屬於正常的市場行情調整

雖然總體上大米的價格保持了平穩,但是在局部地區可能由於疫情的影響,或者是地區供應之間的不平衡狀態,確實存在一定小範圍的調整和波動。但這屬於正常的市場行情波動並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也不會出現供應緊張的問題。對於老百姓來講,可以按照自己的固有節奏正常的購買糧食,如果需要存儲的話可以少量購買,因為大量購買的話,一方面是沒有必要,另外一方面也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放在家裡,時間久了可能會生蟲子或者發黴受潮等等,影響糧食的食用和人的健康。

第三,老百姓應保持理性,正常消費

對於老百姓來講,很多人擔心,因為受疫情影響,大米的價格會上漲,而出現一些搶購或者是囤積糧食的行為。但實際上我們要相信我國的糧食儲備,目前非常充足,而且能夠足量供應老百姓的日常需要,所以即使大米出現了短暫的波動或者小幅的調整,都屬於正常的市場行情並不需要過多的擔心。我國糧食已經連續5年豐收,總體的產量都在逐年上漲,而且今年各大農業種植地區都在不斷的擴大規模,積極的發展農業種植。再加上各種惠農政策和資金補貼措施,也在引導農民擴大糧食種植規模。所以我國現在大米的供應是非常充足的,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費,儘量的不要去哄搶或者是大量囤積,因為實在沒有必要。

總體而言,雖然國外現在疫情比較嚴重,但是國內基本穩定,老百姓的生活秩序逐漸恢復正常,各地的企業工廠正常復工,農民的春耕播種工作正在進行中,而再過一段時間夏糧就要收穫了,所以糧食供應不存在問題,大家可以安心的正常的消費。








抓緊時間掙錢


大家也知道,越南是全球排名第三的大米出口國。

越南如果真的宣佈要停止出口糧食,這個影響和信號是很明顯的。

那就是如果今年出現全球範圍內的糧食危機,那麼對於當前世界各國來說,提前囤好糧食,保證糧食安全,就是頭等大事。

畢竟民以食為天,一旦出現糧食危機,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不過越南最新的回應則宣稱並沒有禁止出口糧食。

這就讓事情變得比較詭異了。

因為之前關於越南停止出口糧食的新聞,是來自於越南比較正規的渠道。

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去查找到越南是否真出了相關公告。

不過國內這幾大媒體也沒理由去造這個謠。

所以整體而言,我認為這件事應該不是空穴來風,越南可能的確出過相關消息,不過因為這個事情影響比較大,所以後面又緊急改口了。

不管越南接下來是否真的要停止出口糧食,今年全球範圍內面臨的糧食生產安全問題,都是客觀面臨的挑戰。

首先來說說非洲蝗災。

在今年初爆發之後,當前非洲蝗災進入了產卵孵化期,而上一代肆虐的蝗蟲也基本都死掉了,所以當前進入了蝗蟲災害的一個短暫平靜期,但也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但當前更大的威脅在於,上一代4000億隻蝗蟲在從非洲一路肆虐到印度的過程中,產下的大量的蟲卵。

這一點,我們國家在3月初派去巴基斯坦考察蝗蟲災害的農業專家,已經做了詳細說明。

我們派過去的專家組考察的情況來看,單單一塊10~15平方公里的沙漠,按照20%的蝗蟲卵孵化率,60%的成活率,那麼光這片區域在未來2-3個月內可產生的蝗蟲數量就可以達到上百億隻,

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我在2月份的那篇文章也跟大家分析過。

蝗蟲群一旦成災,最恐怖的是急劇倍增的規模,直到大自然氣候變化得不適合蝗蟲繁殖了,蝗蟲群才會偃旗息鼓。

所以之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就曾經警告過,如果6月蝗災得不到控制,蝗蟲數量會在3600億的基礎上,再增加500倍。

而我國派去巴基斯坦的專家組實地考察的情況來看,也至少是上百倍的增長規模。

這使得今年夏天從非洲到中東,再到南亞的蝗蟲災害,可能將面臨較大的危機。

今年1月份,非洲蝗蟲群還只是在上一代剛剛遷移至印度,沒有進一步擴散就全嗝屁了。

雖然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天然阻隔,蝗蟲群再能飛也不可能從印度飛進中國。

但按照之前貪夜蛾從印度→東南亞→雲南的侵襲路線看,雖然今年蝗蟲群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大,但明後年的威脅是需要提防的。





每日豬價早知道


先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對於糧食這一類生活必需品,始終都有政府的宏觀調控這一手牢牢把控著的,為了社會秩序以及穩定就算是缺糧食,漲價的幅度都會很小。

再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我國糧食產量連年豐收,各種糧食平均夠全國人民九個月的庫存,加上現在我國對農業的大力發展,各種產量都還在往上漲。現在正是春耕農忙的時節,我國的各大糧食主產地比如東北、新疆、河南等地都在政府的推動下復工復產,而且國家還對農業提供了大力的支持,還等不到九個月,這一季的豐收又來了!而且那個時候各國疫情基本上可能都結束了,經濟外貿都恢復了,也能進口了!就算不考進口也能自給自足,所以完全沒必要囤積糧食!


透明101727371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3月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底氣主要來自三方面:

第一,自給率高。

我們當前的穀物自給率超過95%。這是我們農業大國的基礎決定的。

第二,儲備充足。

連年豐收,連續7年產量穩定在6億噸以上,倉儲為歷史最好時期,餘糧有的是!

第三,依賴度低。

我們不是原糧進口大國,即使進口也是以粗糧為主,起到調劑作用。



d東子


我的回答是,不用屯糧,糧食價格一直都是很穩定的,不會有太大的起伏。

第一,全國各地一共有14億人口,但可耕地面積有18億畝,平均每人都有一畝多地。每畝地每年產出糧食一千斤,平均每人都有一千多斤糧食吃了。

第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好,政府越來越為人民服務了,政府會從大的方向控制全國糧食的總數的。所以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或者價格猛增。

第三,每年都有進口國外水稻小麥大豆等農產品,這些又填補了國內糧食產能的不足。

第四,尤其是農村人,就更不用囤糧食了。只要有一片土地,隨便撒上種子,也能夠一年的口糧。

總上幾點,所以,我認為今年我們不用囤糧食,糧食價格一直都是很穩定的。不必擔心吃飯問題。


小糯米的農村生活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這不僅是一個普通的諺語,也是中國人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意識的體現。也就是說,農戶不是要考慮今年該不該存糧的問題,而是考慮如何存糧的問題。不怕災年就怕(災害)連年,等遇到災年或者其它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糧食安全出現問題,就知道存糧的重要性了。

具體辦法有:自己用翁(缸)、糧囤等容器或設施存放口糧;把糧食付費存放到糧站等糧食企業;等等。

這方面我國農民有的是經驗和智慧,只是近一二十年糧食連年豐收,糧食市場供應充足農民購買方便,還省去了自己存放糧食的麻煩、損耗甚至黴變等損失,所以以往存糧的習慣已經改變了。只要危機意識恢復了,糧食存放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如果自己存了糧食,安全就很有保障,就不用再考慮漲價與否的問題了。

另外,今年北方夏糧——小麥有可能減產,秋糧是否減產還不可知。

糧價漲跌問題還是要看國際糧食貿易是否受新冠肺炎疫情、美中貿易戰、民粹主義抬頭等重大因素影響。如果中國進口大豆等少了,國內總體糧食供不應求,國家戰略儲備不能滿足平抑糧食供應和糧價提升的需求,就有可能漲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